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新生

作品数:52 被引量:32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地震
  • 16篇探槽
  • 13篇裂带
  • 12篇全新世
  • 10篇地表破裂
  • 10篇强震
  • 9篇破裂带
  • 8篇地表破裂带
  • 8篇古地震
  • 7篇第四纪
  • 7篇断裂带
  • 7篇晚第四纪
  • 6篇发震
  • 6篇发震构造
  • 5篇地震地表破裂
  • 4篇地震地表破裂...
  • 4篇地震活动
  • 4篇断层
  • 4篇断层活动
  • 4篇断错地貌

机构

  • 50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52篇谢新生
  • 30篇江娃利
  • 11篇孙昌斌
  • 10篇郭慧
  • 7篇冯西英
  • 5篇许建红
  • 5篇肖振敏
  • 4篇王焕贞
  • 3篇王维襄
  • 2篇盛强
  • 2篇侯治华
  • 2篇王瑞
  • 2篇张景发
  • 2篇闫成国
  • 1篇盛强
  • 1篇刘旭东
  • 1篇张康富
  • 1篇邓起东
  • 1篇赵晋泉
  • 1篇高树义

传媒

  • 10篇地震地质
  • 8篇地震学报
  • 7篇地壳构造与地...
  • 4篇中国地震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大地构造及陆...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大地构造及陆...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中南断陷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临汾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晋中南断陷盆地区包括晋中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尤其是临汾盆地强震频繁,引起许多学者关注,且获得大量研究成果。对该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一般认为,控制盆地边界的正断层是由中生代的逆断裂演化而来,甚至有人认为大同盆地和临汾盆地形成之前是一褶皱隆起带.但是,关于该褶皱和断裂的关系及其形成演化尚无详细论述。而有关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
谢新生肖振敏王维襄
关键词:中新生代现今构造应力场临汾盆地断陷盆地逆断裂中生代构造
山西大同盆地口泉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被引量:32
2003年
野外调查表明 ,口泉断裂断错了断面附近的 3级地貌面 ,包括大同盆地西侧全新世形成的洪积扇后缘及位于洪积扇冲沟内的Ⅰ ,Ⅱ级阶地。其中冲沟内Ⅱ级阶地为剥蚀阶地 ,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 ,Ⅰ级阶地面的地层时代距今 2 52ka。在该断裂的悟道及上黄庄 2个地点开挖的大探槽表明 ,在距今 1 2 3万年以来该断裂曾发生 4次古地震事件 ,其中 3次分别发生在接近距今 2 52 ,5 6 8,13 73ka。另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 6 76~ 10 82ka。这些数据有可能反映了口泉断裂具备准周期的强震活动。这 4次古地震事件的平均间隔约为 3 74ka ,最新一次古地震与上一次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 3 16ka。 2个大探槽各次事件的平均最小同震垂直位移为 1 8m。这些资料对重新评价口泉断裂未来的地震潜势具有重要意义。
谢新生江娃利王瑞王焕贞冯西英
关键词:古地震全新世
钻孔与探槽揭示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发震构造晚第四纪强震活动被引量:18
2011年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匹配探槽开挖是获取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多次活动地质依据的有效途径.本项研究跨唐山市1976年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实施了3条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及1个大探槽开挖,取得以下3点主要认识:(1)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大于47km,自唐山市市区南部向南过丰南县稻地镇孙家楼西侧至丰南县西河.(2)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几何展布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地表垂直位移为西升东降;南支地表垂直位移表现为东升西降,兼具右旋走滑.这种断层活动方式无法用单一的正断层或逆断层的活动给予解释,而与断裂带右旋走滑活动产生的垂直位移场吻合.研究获得的钻孔和探槽资料证实晚第四纪时期唐山断裂存在这种持续的活动方式.(3)探槽揭示的断面和钻孔揭示的地层断错现象表明,晚第四纪时期唐山断裂带曾发生多次断层活动事件.在1976年唐山地震之前3次断层活动的时间分别为距今7.61~8.13,〉14.57和24.21~26.57ka,连同1976年唐山地震在内这4次强震的时间间隔约为6.7~10.8ka.在3条钻孔测线中,牛马库钻孔测线距今75.18ka以来9次事件断层活动的平均间隔为8.4ka.同时文中根据地层测年结果讨论了唐山市南北侧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差异.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关键词: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多期活动探槽
盐源-宁蒗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变化被引量:5
2003年
许多震例表明,地震可以形成于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温、压越高,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温、压减小),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高烈度等震线共轭角也减小。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探讨了1976年盐源 宁蒗6 7和6 4级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变化。
谢新生
关键词:烈度
对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及位移特征的新认识被引量:28
2011年
1976年河北唐山MS7.8地震发生之后,诸多资料报道了唐山市南侧展布的长8~11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由10余条NE方向、具右旋走滑特征的地表破裂呈左阶形式组成,总体走向N30°E,最大右旋位移2.3m,多数地段的垂直位移为0.5~0.7m。近年有学者提出,在更大范围内出现的地表破坏现象。分辨这些地表破坏现象构造属性的有效途径是,采用地质学的方法揭示地表破裂两侧的地层分布及其位移特征。在分析前人资料和对唐山地震地表破裂遗迹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在唐山市南侧31km范围内,选择3个具有唐山地震地表破裂现象的地点实施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并在其中一个地点实施了开挖探槽。这3条钻孔测线相距4km及27.5km,共钻孔28个,总进尺1217m,采集了51个地层样品进行年代测试,其中包含7个14C测年样品。调查结果表明,这3条钻孔测线揭示出,地表之下20~60m冲积平原黏土和粉细砂地层与滨海平原淤泥质黏土和粉砂互层的地层断错现象。这些地层的断错特征是随着深度加大地层断错量值呈现单次位移量的倍数增加。孙家楼探槽开挖证实了孙家楼钻孔揭示的断层存在。由此表明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向南可延伸至丰南县西河以南,总长度>47km。这次大地震是晚第四纪曾发生多期位移事件的唐山断裂带的最新活动。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位移特征是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西升东降垂直位移;南段以东升西降的倾滑活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活动。这种位移特征不能单独用断层的逆冲或正倾滑活动给予解释,而是断裂带右旋走滑位移场的体现。将该项研究获得的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及活动方式与唐山地震后依据形变资料展示的唐山地震垂直位移场和水平位移场进行比对,显示了两者之间空间位置及运动方式的吻合。此外,文中根据该地区地质断�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探槽唐山地震发震构造
河流冲沟裂点展布对全新世断层活动事件的响应——以山西交城断裂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交城断裂带位于山西断陷系中部,是晋中盆地西界的控制性断裂。该断裂北端起自阳曲县泥屯镇,南到汾阳西侧,长约125km,总体走向NE,倾向SE。文中通过对山西交城断裂带41条冲沟124个裂点的实测和研究,论述了交城断裂带冲沟裂点的展布特征:1)冲沟上游裂点级数的数目与冲沟上游的长度呈正比关系;2)在各级裂点中,裂点距离与冲沟的长度呈正比关系;3)约1/3冲沟不同级别裂点距离接近,这种冲沟裂点的等间距反映了断层垂直位移事件活动的时间等间隔性;4)基岩裂点和松散沉积物中的裂点具有共性,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5)在测区124个裂点中,1~5m高的裂点占裂点总数的72%,这种主体裂点高度反映了断裂位移事件的垂直活动量;6)与该断裂带沿线开挖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进行对比,调查区内最新的一、二、三级裂点分别对应距今3.06~3.74ka、5.91ka和8.53~8.56ka发生的断层活动事件;7)以古地震事件的时间为参照,得到a~d级冲沟第一级裂点后退速率分别为0.6~0.7cm/a、2.7~3.3cm/a、5.6~6.8cm/a和8.4~10.2cm/a,b~d级冲沟第二级裂点后退速率分别为2.6cm/a、4.6cm/a和8.4cm/a;8)这3次事件的平均高度分别为2.8m、3.0m、2.6m,与前人通过探槽揭示的3次古地震事件位错吻合。最后讨论了可能影响裂点级数及裂点距离的部分因素。
孙昌斌谢新生江娃利
关键词:晋中盆地全新世
汶川M_S8.0地震绵竹县汉旺镇周边地表破裂带展布方式及其震害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的震中烈度为Ⅺ度,但位于地震烈度为Ⅹ度区边缘的绵竹县汉旺镇,无论是房屋毁坏情况还是遇难和失踪人员的数目,均高出周边地震烈度Ⅰ度,接近极震区的破坏程度。文中从汉旺镇周边地表地震破裂带展布方式的角度讨论了这种震害加重现象的原因,介绍了位于汉旺镇北面和南面出现的2条相距1.5km呈左阶斜列展布的地表破裂带。其中,位于汉旺镇北侧的地表破裂带,垂直位移1.4m,水平右旋位移0.44m;位于汉旺镇南侧的地表破裂带,垂直位移量由西向东递减,为3.0~0.2m。尽管这2条地表破裂带没有从汉旺镇中心通过,但汉旺镇正位于这2条地表破裂带夹持的左阶阶区,致使阶区内建筑物除遭受来自震源的振动外,又受到阶区内的挤压,由此加重了汉旺镇建筑物的破坏,也显示出地表破裂带对建筑物破坏形式的多样性。汉旺镇汶川MS8.0地震震害实例表明,地表破裂带的阶区,也是遭受地震时破坏加重的特殊构造部位。
孙昌斌谢新生江娃利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阶地调查研究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对罗云山山前断裂带8条冲沟的阶地测量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冲沟发育T1~T5五级阶地。T1阶地拔沟3m左右,T2阶地拔沟8~10m,T3阶地拔沟20m左右,T4阶地拔沟30m左右,T5阶地拔沟40~50m。阶地测年数据及断错地貌调查表明: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在晚第四纪以来有过多次活动。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阶地的抬升速率为0.41mm/a,全新世以来抬升速率为0.75mm/a。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冲沟阶地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抬升速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该断裂带自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作用逐渐加强,这与临汾盆地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沉降速率也有增大的趋势比较一致。
孙昌斌谢新生许建红
关键词:阶地晚第四纪抬升速率
山西地堑系新生代共轭破裂与应力场、应变能密度分布被引量:3
1998年
山西地堑系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震带,尤其是临汾地区曾于1303年和1695年先后发生了8.0级和7.5级地震。长期以来地震学者对这条地震带给予了高度重视。地震发生受地壳中构造格架和应力场的共同制约。山西地堑系的活动断裂多数在中生代形成,新生代应力场作用于这些破裂,形成了新的共轭破裂。共轭破裂的活动,控制了山西地堑系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演化以及地震的分布。本文先讨论山西地堑系新生代共轭破裂的展布;然后计算形成这些共轭破裂的区域应力以及该区的应力场和应变能密度。二、山西地堑系的共轭破裂山西地堑系是由一系列左阶雁列的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以及控制盆地边界的活动断裂组成的近南北向右旋剪切带。这些盆地边界的活动断裂。
谢新生
关键词:地堑应力场构造格架断陷盆地
北京平原南口-孙河断裂带昌平旧县探槽古地震事件研究被引量:37
2001年
报道了南口-孙河断裂昌平旧县探槽揭露的丰富的构造变形现象和古地震事件的分期、间隔及同震垂直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时期该断裂曾发生3次古地震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10643± 250)a—(970±1235)a,(7894±150)a—(764±650)a及(3987±100)a-(367±310)8,同震垂直位移分别为1m,2 m,2 m.依据华北地区历史地震震级与地震地表位错的统计公式,推测相应震级为7.7及7.9级.该探槽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微地貌线索,在平原区仍可通过探槽了解断裂全新世活动,并有可能在探槽中见到丰富的细微构造现象.该项研究得到的南口-孙河断裂在全新世存在古地震的认识将对北京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有重要意义.
江娃利侯治华谢新生
关键词:全新世断层活动古地震事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