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丽

作品数:130 被引量:723H指数:1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化学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6篇厌氧
  • 31篇废水
  • 17篇污水
  • 16篇污泥
  • 16篇酒精废水
  • 14篇水处理
  • 13篇木薯酒精
  • 11篇厌氧消化
  • 11篇碳源
  • 11篇木薯酒精废水
  • 10篇污水处理
  • 10篇酒精
  • 9篇污染
  • 9篇好氧
  • 8篇反应器
  • 7篇硝化
  • 7篇反硝化
  • 7篇高温厌氧
  • 6篇堆肥
  • 6篇颗粒污泥

机构

  • 129篇同济大学
  • 3篇澳门大学
  • 3篇上海泓济环保...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丹麦技术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呼和浩特民族...
  • 2篇学研究院
  • 2篇广东粤海水务...
  • 2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浙江水利水电...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合肥市排水管...

作者

  • 129篇谢丽
  • 64篇周琪
  • 13篇庞维海
  • 13篇罗刚
  • 10篇杨殿海
  • 6篇刘辉
  • 6篇栾富波
  • 5篇盛杰
  • 5篇李俊
  • 4篇黄霞
  • 4篇张超杰
  • 4篇孙佳伟
  • 4篇李咏梅
  • 4篇尹志轩
  • 4篇卜凡
  • 4篇邹中海
  • 3篇李风亭
  • 3篇陆斌
  • 3篇黄翔峰
  • 3篇徐竟成

传媒

  • 18篇同济大学学报...
  • 10篇环境工程
  • 8篇净水技术
  • 7篇给水排水
  • 7篇化工进展
  • 6篇工业水处理
  • 6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水处理技术
  • 3篇化工学报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教书育人(高...
  • 3篇高教学刊
  • 2篇应用化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教育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过滤与分离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10篇2024
  • 8篇2023
  • 12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硝酸积累条件下反硝化脱氮过程动力学模型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以乙酸钠和新鲜生活垃圾沥滤液为外加碳源的反硝化系统进行了反硝化过程动力学研究,为优选碳源提供理论依据.在系统亚硝酸盐暂时积累条件下,分别采用分段零级动力学模型和基于Monod方程的动态模型,拟合试验数据,并求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乙酸钠碳源系统反应初始阶段,脱氮速率要比以垃圾沥滤液为碳源高出38%.分段动力学得到的表观碳氮比(速率比)表明,亚硝酸盐降解阶段是反硝化的限制步骤.基于Monod方程的微分方程组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两种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过程硝酸盐、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变化,参数值与实际运行效果一致,所得动力学参数能够反映碳源利用效率.
谢丽蔡碧婧杨殿海周琪
关键词:反硝化碳源亚硝酸盐积累动力学模型
高温条件下EGSB处理酒精废水的流态及基质产沼气转化
2014年
通过流态实验,分析了EGSB反应器在高温条件下处理酒精废水的流态特征,考察了EGSB产沼气转化和基质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GSB的死区容积仅为4.47%,CSTR的串联数N为2.42,离散数D为0.286,反应器流态趋近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运行第3~66天和第202~275天2个时间段标准状态下的沼气转化率分别为0.213 m3/kg COD和0.315 m3/kg COD,均低于理论沼气转化率。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表明,EGSB在高温条件下对基质的降解能力较强。
蒋柱武谢丽
关键词:酒精废水
一种促进好氧堆肥快速升温减容固氮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好氧堆肥快速升温减容固氮的复合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30‑40份、褐球固氮菌10‑20份、堆肥假单胞菌10‑20份、热普通链霉菌20‑40份。本发明基于城乡混合有机垃圾的特点,具有促进好氧堆肥快速升温...
谢丽张艺蝶向远昆于雪梅李佳璐马一可何莹莹黄霞
辅以嗜CO<Sub>2</Sub>甲烷菌的持压两相厌氧消化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以嗜CO<Sub>2</Sub>甲烷菌的持压两相厌氧消化装置及使用方法,装置包括产酸相(100)和产甲烷相(200);使用方法具体为:在产酸相(100)中将有机废液与厌氧产酸污泥进行搅拌,产酸相耐压反应器...
谢丽徐俊 徐泠
“双碳”背景下环境类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以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22
2022年
通过模块化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授课方法,并通过线下和线上考评等多元化考评方式,使授课效果在达到课程目标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王林李咏梅谢丽吴冰徐静平倩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授课效果授课方法环境类专业课程目标
城乡混合有机垃圾快速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构想与前景展望被引量:8
2021年
城乡混合有机垃圾包括易腐垃圾及部分农业废弃物,其产量大、成分复杂、含水率及养分含量高。目前,好氧发酵已成为其资源化处理处置关键技术之一,但因转化效率低、副产物风险不明等原因限制了其在中国的应用。因此,针对中国有机垃圾好氧发酵瓶颈问题,通过对中国城乡混合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好氧发酵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优势,并深入解析好氧发酵过程中有机质转化方式,揭示好氧发酵处理有机垃圾面对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影响好氧发酵产物高效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城乡混合有机垃圾快速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构想,即好氧发酵工艺过程中,解析城乡混合有机垃圾好氧发酵微生物代谢网络定向转化的调控原理;研发智屏显示—在线监测—反馈调控等智能一体式快速稳定化技术装备;攻克生物强化水解—微生物碳泵定向转化—功能材料钝化固碳微生物细胞微工厂定向腐殖化、副产物风险评估—原位阻控—再循环利用等增质控污技术,构建资源化产物深加工—分质评估—属性互补等末端对“征”利用技术。集成快速稳定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模块体系,针对技术模块的互补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特征,建立与区域匹配的对“征”示范工程,形成商业化推广模式。这种围绕有机垃圾好氧发酵原位削减、过程增质控污、末端资源化利用的国家科技重大需求,开展相关研发与工程示范,旨在为中国城乡混合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魏自民黄彩虹谢丽袁绍军杨兴民吴俊秋
关键词:有机垃圾好氧发酵稳定化资源化
环境化学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初探被引量:3
2009年
一、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交流语言,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英语为书写语言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书籍和刊物越来越多,无论是生产设备说明书,或是生产操作程序说明书;无论是商务谈判,或是学术论文的写作与翻译,这一切都和英语紧密相关,所以英语的学习和科技英语的翻译日益受到重视。
徐冉谢丽李风亭
关键词:化学专业英语科技学术论文环境化学商务谈判名词化结构
城市生物质厌氧产酸构建碳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脱氮除磷阶段缺乏高效优质碳源,是国内外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常采用投加外部碳源的方法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常用的外加碳源包括传统的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以及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及其发酵产物,污泥消化液等。传统投加外碳源如甲醇、乙酸、葡萄糖等成本较高,并且甲醇存在一定的毒性和运输问题。开发经济有效的新型可替代碳源成为目前新的研究热点。利用城市废弃生物质,如可生化性好的啤酒废水、淀粉废水,或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发酵产物作为污水厂外加碳源,研究发现产物中含有较多的短链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其反硝化效率较单一乙酸做碳源要高,同时还可以节约碳源成本,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可替代碳源。
刘辉谢丽周琪陈银广
关键词:产酸挥发性脂肪酸碳源
关于“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建设的思考
2025年
“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具有理工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并掌握现代数理统计和大数据处理能力。该项目依托同济大学环境工程(A+学科)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特色专业)两大优势学科,探索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项目设置融合型课程体系,由两学科教师联合开设,将数学知识融入环境工程领域。毕业生需完成规定的双学位培养要求,达到理工融合、问题导向和数学基础强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该双学士学位项目是推进环境工程学科与数学、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等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环境+”人才的积极尝试。
宫徽谢丽李咏梅王林刘佳王志伟
关键词:双学士学位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生态文明教学改革
一种利用木薯酒精废水制备快速外加碳源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木薯酒精废水制备快速外加碳源的方法。本发明的利用木薯酒精废水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氮磷含量相对低的特性,通过控制木薯酒精废水的厌氧发酵关键因素,反应温度和pH,达到将有机质最大程度...
谢丽刘辉陈银广周琪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