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刘宝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颈椎
  • 3篇颈椎病
  • 2篇手术
  • 2篇髓型
  • 2篇前路
  • 2篇前路手术
  • 2篇缺损
  • 2篇椎管
  • 2篇椎管内
  • 2篇自体
  • 2篇微小颗粒
  • 2篇微小颗粒骨
  • 2篇颗粒骨
  • 2篇脊髓
  • 2篇脊髓型
  • 2篇脊髓型颈椎病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体
  • 1篇动物体内

机构

  • 9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双鸭山煤炭总...

作者

  • 9篇裴刘宝
  • 7篇夏景君
  • 5篇闫景龙
  • 5篇沈洪涛
  • 4篇张志鹏
  • 2篇王丽娜
  • 2篇关国发
  • 2篇杜洪伟
  • 2篇赵岩
  • 2篇张伟
  • 1篇祖佳宁
  • 1篇庄金鹏
  • 1篇王家良
  • 1篇夏建军
  • 1篇袁振东
  • 1篇安琪
  • 1篇张砚

传媒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医院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临床路径在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4例实施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其中72例为实施临床路径之前收治的患者(未实施临床路径组),72例为实施临床路径之后收治的患者(临床路径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组的住院费用[(28827.69±5732.84)元]、住院天数[(9.39±1.16)d]明显少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33974.14±8504.37)元、(13.15±5.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路径组的患者满意度[98.6%(71,72)]、医护人员满意度[91.7%(66/72)]明显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的84.7%(61/72)、75.0%(5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治愈率、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前路手术的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获得了良好效果,这为今后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裴刘宝王丽娜闫景龙赵岩夏景君
关键词:颈椎病
临床路径应用于颈前路手术的相关变异因素分析
2012年
通过收集临床路径资料,分析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路径的变异因素,发现原因探讨改进措施。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收集120例施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路径患者,对发生变异的病例进行分析,寻找引起变异的原因。120例患者实施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路径,其中34例发生变异,变异率28.3%,变异由多种原因引起。变异分析对于临床路径的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颈前路手术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可以对临床路径的运行起到推动作用。
夏景君裴刘宝闫景龙王丽娜沈洪涛赵岩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
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的初步报告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介绍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肿瘤摘除术,评价其在治疗颈椎管内肿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6年6月,治疗26例颈椎管内肿瘤,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5~57岁,病程3~24个月。四肢肌力~级,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2例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术前MRI检查示肿瘤大小1.5cm×0.8cm^2.8cm×2.0cm,位于C3-6节段,其中C3、4节段8例,C4、5节段9例,C5、6节段9例。术前摄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患者颈椎平均活动范围,前屈30~45°,平均39.3°;后伸32~45°,平均40.5°;左侧屈20~45°,平均25°;右侧屈30~45°,平均36.6°。术后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摄动力位X线片,测量颈椎活动范围,其中15例患者复查MRI及CT。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感觉、肌力、肌张力、反射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生活全部自理。术后10例出现颈部酸痛,功能锻炼后逐渐缓解。术后7周复查MRI及CT可见棘突与椎板间骨性愈合,未出现“关门”现象,后柱结构基本恢复。术后复查动力位X线片示无颈椎不稳、椎管狭窄,颈椎活动范围:前屈28~43°,平均37.9°;后伸32~44°,平均41°;左侧屈25~45°,平均23°;右侧屈35~45°,平均36.2°。结论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既可充分显露肿瘤,又可在悬吊固定后最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夏景君张志鹏闫景龙庄金鹏裴刘宝沈洪涛
关键词:颈椎肿瘤椎管成形
微小颗粒骨复合自体骨空心螺纹内固定器用于颈椎椎间融合△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微小颗粒骨与自体骨空心螺纹内固定器应用于颈椎椎体间融合情况,探讨微小颗粒骨作为一种新的移植材料的成骨特点。[方法]将绵羊18只用环钻行前路C3、4,C5、6双节段间盘切除,并分别植入自体髂骨及充填自体微小颗粒骨于自体皮质骨空心螺纹固定器内。术后行X线、组织学检查及力学测试。[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椎体间均获骨性愈合,对照组有1例未获得骨性愈合。力学测试显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好于对照组。[结论]自体骨螺纹内固定器内充填自体松质骨颗粒可以替代自体髂骨作为一种新型椎间移植材料;微小颗粒骨在牢固的内固定支持下可以获得较好的脊柱融合。
夏景君张志鹏闫景龙裴刘宝张砚安琪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微小颗粒骨
MRI影像中面积比值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通过对颈椎MRI中各部分面积的测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主要病变节段在C4、5)的临床表现与颈髓横切面积和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20例患者的临床、MRI图像资料,其中手术组60例,非手术组60例,用Photoshop软件计算选定区域内像素(C4、5节段),求得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的比值。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0例正常成人C4、5MRI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非手术组C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C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4、5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与正常成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可反映颈椎病的严重程度。
夏景君关国发张伟张志鹏沈洪涛裴刘宝杜洪伟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面积比值
不同质量微小颗粒骨复合BMP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质量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修复节段性兔桡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兔40只,将自体髂骨制成微小颗粒,与胶原复合,实验分为7组。自体微小颗粒骨150mg+BMP为A1组...
裴刘宝
关键词:自体微小颗粒骨骨移植骨形成发生蛋白骨缺损
文献传递
腰椎椎管内布氏杆菌脓肿1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患者男性,41岁。2个月前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伤后即感觉腰部疼痛不适,3d后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奇妙椎间盘突出症”,行腰部痛点封闭治疗,共进行3次,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疼痛有所缓解。
夏景君闫景龙沈洪涛裴刘宝王家良
关键词:布氏杆菌椎管内脓肿腰椎疼痛不适痛点封闭治疗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与进展
2004年
裴刘宝夏建军闫振煜朱亮飞袁振东
关键词:组织缺损骨组织工程动物体内骨科领域骨修复
颈髓与有效椎管横截面积的比值及与脊髓型颈椎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对颈椎MRI中椎管面积的测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颈髓、椎管横截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30例病人进行详细问病史、查体,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将其MRI图像输入计算机后,用Photoshop软件对颈脊髓及椎管进行划界,对C5\6节段选定区域内的像素进行计算,求得颈髓像素与有效椎管像素的比值。同时计算患者的JOA评分,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5例正常C5\6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手术组C5\6节段的比值为0.603±0.0572。非手术组比值为0.332±0.056。正常对照组比值为0.305±0.072。脊髓型颈椎患者临床表现与面积比值有密切关系。结论:MRI仍然是反映椎管狭窄情况最佳的影像学诊断,C5\6节段脊髓与有效椎管横截面积比值与颈椎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夏景君张伟关国发张志鹏沈洪涛裴刘宝杜洪伟祖佳宁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横截面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