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绍宇

作品数:5 被引量:11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热带
  • 4篇气相互作用
  • 3篇偶极子
  • 3篇热带印度洋
  • 3篇海气
  • 3篇海气相互作用
  • 2篇跃层
  • 2篇温跃层
  • 2篇次表层
  • 1篇热带太平洋
  • 1篇热带太平洋地...
  • 1篇协调发展
  • 1篇环流
  • 1篇海-气相互作...
  • 1篇厄尔尼诺
  • 1篇WALKER...
  • 1篇EL_NIN...
  • 1篇ENSO
  • 1篇ENSO事件
  • 1篇LA_NIN...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袁绍宇
  • 4篇巢纪平
  • 1篇蔡怡
  • 1篇田纪伟

传媒

  • 1篇大气科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事件的协调发展被引量:17
2004年
对次表层海温距平的分布和变化的分析表明,在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海温距平的偶极子模态,即在赤道附近大洋东、西两个部分的海温距平在不少年份呈反符号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大洋海温距平的偶极子模态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分析它们和850hPa纬向风距平后指出,正是Walker环流异常把两大洋的海温距平变化联系起来。
巢纪平袁绍宇
关键词:偶极子海-气相互作用
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事件间的联系被引量:16
2003年
在次表层海温距平极值面上海温距平的分布和变化表明,热带西、东印度洋的海温距平呈偶极子模态,即当西印度洋海温距平为正(负)时,东印度洋海温距平为负(正),偶极子模态的海温距平分布在热带太平洋同样存在,两大洋海温距平的偶极子模态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分析它们和850 hPa纬向风距平后指出,不仅这种海温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发展是和这两大洋热带上空Walker环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正是Walker环流异常把两大洋的海温距平变化联系起来.
巢纪平袁绍宇
关键词:WALKER环流海气相互作用次表层热带
热带印度洋的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事件被引量:45
2003年
分析了热带温跃层上海温距平资料后指出 ,在印度洋东西方向的海温距平分布呈现出距平符号相反的偶极子现象 ,在大气中的纬圈环流即Walker环流上也呈现出与海温距平相协调的或匹配的上升和下沉分支 (距平意义下 )分布。这一分析表明 。
巢纪平袁绍宇蔡怡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温跃层偶极子ENSO
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事件的资料分析研究
利用1955-2002年48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构造了温度距平极值深度分布的曲面图(MSTA),它很接近20℃温度面的深度分布,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一深度曲面很接近热带温跃层的深度面.在MSTA上,首...
袁绍宇
关键词:温跃层偶极子热带
文献传递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暖水的起源——对1997/1998年ENSO事件的分析被引量:57
2003年
分析了从 1 955~ 1 999年 45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 ,在分析沿赤道距平极值曲面的深度分布后 ,认为它基本接近气候温跃层的深度分布。由此分析了 1 994~ 1 999年该曲面上温度距平的演变发现 :1 997/ 1 998年ElNi no产生时 ,在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 (1 60m附近 )的温度正距平 ,是从 1 994/ 1 995年ElNi no在Ni no 3区的最大正距平信号传播或演变过来的 ,整个最大正距平信号的传播轨迹形成一似“8”字的形状。与此同时 ,当正的温度距平开始从暖池向东传播时 ,一最大温度负距平信号在Ni no 3区出现 ,并伴随赤道最大正距平信号的东传 ,在其北部 (5~ 1 0°N)向西传 ,然后又向东传最后到达Ni no 3区 ,其传播轨迹形成一扁“0”字形状。分析表明 ,1 997/ 1 998年这次完整的ElNi no/LaNi na事件主要是在热带流系的温跃层附近形成并传播的。
巢纪平袁绍宇巢清尘田纪伟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暖水厄尔尼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