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建梅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患者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恶性肿瘤患者
  • 1篇电图改变
  • 1篇毒性
  • 1篇心电图表现
  • 1篇心电图改变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
  • 1篇心脏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大良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4篇张丽媛
  • 4篇袁建梅
  • 4篇林晓卿
  • 2篇张秀全
  • 1篇唐雪苗
  • 1篇黎剑
  • 1篇王景峰
  • 1篇罗荣城
  • 1篇李俊
  • 1篇韩宇晶
  • 1篇陈样新
  • 1篇王莹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心电图的改变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体表心电图的改变。方法记录20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3天、1周、1个月同步标准15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男104例,女96例。观察心脏节律及R波振幅、ST-T变化。结果接受化疗后3天心电图异常发生率(80.0%)明显高于接受化疗后1周(65.5%)和接受化疗后1个月(49.0%)(P〈0.05)。接受化疗3天后,≥0岁组(n=90)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ST段下移发生率明显高于〈20岁组(n=25)和20~59岁组(n=85)(P〈0.05)。含蒽环类化疗方案心电图R波低电压、T波低平和ST段下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89.0%VS74.7%,P〈0.05)。结论化疗所致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着化疗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种化疗方案均可能存在心脏毒性作用,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尤为明显。
张丽媛王莹陈样新王景峰吕珊珊林晓卿袁建梅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恶性肿瘤心电图心脏毒性蒽环类药物
恶性肿瘤患者心律失常1000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000例临床资料。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依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174例(17.4%),窦性心动过速171例(17.1%),冠状窦心律125(12.5%),室性早搏114例(11.4%),窦性心动过缓100例(10.0%),房性早搏95例(9.5%),左前半阻滞42例(4.2%),心房纤颤40例(4.0%)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与年龄、化疗、术后并发症、胸部放疗和恶性肿瘤转移有关。
张丽媛林晓卿吕珊珊张秀全袁建梅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律失常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后癌症患者心电图改变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化疗药紫杉醇(taxoere)联合顺铂治疗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导致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确诊为肺癌的患者170例、乳腺癌152例、鼻咽癌170例共492例患者,经静脉滴注紫杉醇175 mg/m2和顺铂80 mg/m2,以d1、8、15,每周给药方式,每3周停1周作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各观测心电图1次,共动态观察5个疗程。结果:5个疗程结束后,ST-T异常改变129例(26.22%),房性早搏23例(4.67%),QRS波低电压22例(4.47%),心率加快20例(4.06%),窦性心动过缓21例(4.26%),室性早搏20例(4.06%),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2.44%),房室传导阻滞8例(1.62%),无明显变化237例(48.2%)。结论:化疗药物紫杉醇和顺铂对心脏的毒性虽然较蒽环类低,但是临床上应用广泛,能够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慢性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电图的ST-T及QRS波群的异常改变。
林晓卿唐雪苗张丽媛张秀全袁建梅
关键词:心电图表现紫杉醇顺铂
p21激活的磷酸化蛋白激酶6基因克隆、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和序列分析
2007年
目的测定PAK6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PAK6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根据人全长PAK6cDNA序列,设计PCR引物,以人前列腺癌cDNA文库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PAK6全长cDNA。在此基础上,进行DAN序列测定。结果成功克隆了PAK6全长cDNA,构建了pGEX-4T-1-PAK6-NT重组质粒载体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论克隆PAK6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为深入探讨PAK6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李俊黎剑张宏权罗荣城张丽媛林晓卿袁建梅韩宇晶
关键词:基因克隆前列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