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南华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空间红外天文台
- 2003年
- 虞南华
- 关键词:宇宙观测红外观测天文学
- 海洋潮汐模型的精度评估
- <正> 1.背景介绍1994~1996年期间,随着TOPEX/POSEIDON卫星上天,人们利用其空间雷达测高资料发展了10多个潮汐模型,到2000年为止又有10多个改进的模型。1994~1996年期间发展的全球海洋潮汐...
- 虞南华黄城
- 文献传递
- 大气角动量资料源的变化对研究日长变化激发的贡献被引量:7
- 1998年
- 本文采用1979—1995年间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和归算的日长变化(△LOD)序列,以及由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利用全球气象资料各自归算的大气角动量(AAM)序列,重新分析、研究和估计了大气对△LOD的激发作用,比较了上述各个大气角动量序列对△LOD激发贡献,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NCEP/NCAR用同化后的全球气象资料重新归算的AAM序列比原来NMC的序列具有系统均匀化、噪声小和分辨率高的特点,以及和日长变化的符合度更好.2.采用NCEP/NCAR重新归算的AAM来研究大气在从亚季节性到年际时间尺度上对非潮汐△LOD的激发贡献,得到进一步改善的结果,尤其是在准两年时间尺度上.但是大气仍不能解释全部△LOD化,可能存在其它激发源.3.大气对△LOD高频潮汐项的估计值影响较小,并从△LOD中解算出周年和半年潮汐参数估计的初步结果.
- 虞南华郑大伟
- 关键词: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
- 大气、海洋对地球自转变化的影响
- 该文论述了形变地球的自转理论,以及在地球自转变化(日长变化和极移)激发源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仍未解决的问题.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大气对日长变化的激发研究得比较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即大气在亚季节性到年际时...
- 虞南华
- 关键词:地球自转变化大气角动量海洋角动量
- 海洋角动量对地球自转变化的激发被引量:5
- 1998年
- 介绍了海洋角动量模型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地球自转变化和海洋之间的关系的一些预研究成果.有关的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可能是地球自转变化的一个激发源,海洋和地球自转变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都有待深入研究。
- 虞南华郑大伟
- 关键词:角动量地球
- 月面光学望远镜方案:小型等高仪型照相天顶筒(SMAP)
- 考虑到月球科学探测和来自月球的科学两方面的目标,提出了月面小型光学望远镜观测月球自转和天体位置方案,计划利用在月面设置的天体测量望远镜-小型等高仪型照相天顶筒 (SMAP,Small Moon-surface Astro...
- 平劲松虞南华
- 关键词:等高仪
- 文献传递
- 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海洋活动被引量:23
- 2000年
- 地球自转运动(自转速率变化和地极运动)表征着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以及固体地球与大气和海洋各种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 它们在维持总角动量守恒的条件下, 构成了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系统. 近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地球自转与大气和海洋活动相互作用的研究. 着重综述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和海洋活动以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未来理论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 周永宏郑大伟虞南华廖新浩
- 关键词:地球自转大气活动ENSO地球动力学
- 人造卫星的VLBI观测定轨新进展:日本篇
- 讨论了深空探测器的VLBI观测的技术方法、历史沿革、科学意义.介绍了用于对人造卫星进行VLBI观测和精密定轨的技术近年来在日本的新进展.并就LunarProspector、Nozomi、GEOTAIL、Lunar-A和S...
- 平劲松钱志瀚虞南华刘庆会王广利舒逢春
- 关键词:VLBI观测精密定轨深空探测器人造卫星
- 文献传递
- 大气和海洋对周年极移的激发被引量:4
- 1999年
- 给出海洋对周年极移激发的定量计算结果 .大气对周年极移的激发量约为海洋的 2倍多 ;大气与海洋激发的总量 ,比起只考虑大气 ,更接近于观测到的周年极移激发量 ;这表明大气和海洋是周年极移的主要激发源 .
- 周永宏郑大伟虞南华吴宏秋
- 关键词:周年极移大气角动量海洋角动量激发函数
-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监测地球大气被引量:14
- 1997年
-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是从行星掩星(飞行器)探测行星大气[1~3]的遥感技术发展而来的。1995年4月3日小型卫星MicroLab1的发射升空,标志着以GPS无线电掩星建议为基础GPS/MET计划纳入了正式实验阶段。实验结果证实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探测地球大气方面潜在的科学价值与实用意义。简要系统地介绍了利用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监测地球大气折射率、温度、气压和水蒸汽丰度等物理参量廓线分布的基本原理、主要误差源和空间分辨率,以及数字模拟结果和初步实验结果,并分析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精度等方面的潜在贡献。
- 黄栋黄城李金岭严豪健虞南华
- 关键词:GPS无线电掩星大气监测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