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一峰
- 作品数:28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兔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兔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根据不同比例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过的hAMSCs,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ELISA法测定混合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 hAMSCs可以抑制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hAMSCs数量成正比;同时hAMSCs可以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结论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
- 孙鸿丽薛一峰沈云峰周新
- 关键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 FT_3、FT_4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学指标及评价被引量:8
- 2009年
- 黄建荣薛一峰蒋华振
- 关键词:FT3FT4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黄建荣倪芳颖薛一峰
- 关键词:血清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水平慢性并发症
- 乙肝感染者HBsAg定量检测与CG浓度相关性探讨
- 2006年
- 薛一峰张晓峰虞竞峰宫玲玲肖华龙柳毅
- 关键词:肝感染者
- 罗格列酮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脂联素水平及罗格列酮干预的效果。方法20名正常对照和28例确诊为IGT的个体进入研究。所有IGT患者均服用罗格列酮4 mg,每日1次,共用3个月。服药前及服用3个月、12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联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OGTT同步测定的胰岛素(Ins 0分、120分),并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统计分析正常对照与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脂联素的水平差异及与血脂、胰岛素抵抗、治疗前后IMT的相关性。结果IGT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8.70±4.93 m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3.46±3.26 mg/L)(P<0.05)。经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血清脂联素水平从8.70±4.93 mg/L显著升高到13.50±8.30 mg/L(P<0.05)。体重指数、TG、胰岛素抵抗指数和IMT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结论罗格列酮除了可改善IGT患者的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外,还能升高脂联素,改善动脉硬化。
- 洪侃郁志明宫玲玲薛一峰袁庆芳石维
-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脂联素罗格列酮
- 冠心病人群血清NO、ET、hs-CRP、TNF-α和脂联素水平的相互关系被引量:10
- 2006年
- 为探讨冠心病人群中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和胆固醇(TC)水平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定对照组(A组)20名、单纯冠心病组(B组)32例和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组(C组)36例,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T:B组(66.5±48.3pg/mL)、C组(73.2±53.8pg/mL)与A组(50.1±20.7pg/mL)比,分别P<0.01和P<0.001;hs-CRP:B组(2.18±2.02mg/dL)、C组(3.08±2.73mg/dL)与A组(1.46±1.26mg/dL)比,P均小于0.001;TNF-:αB组(19.0±7.0pg/mL)、C组(25.0±9.0pg/mL)与A组(15.0±5.0pg/mL)比,P均小于0.001;NO:B组(43.5±22.7μmol/L)、C组(40.1±20.3μmol/L)与A组(75.4±40.6μmol/L)比,P均小于0.001;脂联素:B组(8.58±2.72mg/L)、C组(7.08±2.03mg/L)与A组(12.46±3.26mg/L)比,P均小于0.001。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1)。在以TC为应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中,hs-CRP、脂联素进入方程(P<0.001)。冠心病人群的血清ET、hs-CRP、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血清NO、脂联素水平则与之相反。脂联素和TC、hs-CRP同样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
- 郁志明张笛洪侃薛一峰宫玲玲李嘉萍陆卫红冯健
- 关键词: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
- CGRIA在HCV感染者肝脏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 2005年
- 薛一峰宫玲玲柳毅虞竞峰
- 关键词:肝脏损害放射免疫分析血清甘胆酸乙型肝炎病毒
- 1951例肺部嗜肺军团菌感染患者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调查医院1951例肺部嗜肺军团菌感染患者状况。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科门诊和住院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标本1951份,采用军团菌属(Lp)抗体快速金标记检定卡进行嗜肺军团菌IgG抗体的检测;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分别为:0、0、3.33%、3.57%、3.45%、0、0.90%、0、0、2.11%、11.17%、17.09%,3-5、10-12月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其中12月份最高;男性感染率为2.90%,女性为3.59%,男女性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0、21~30、31~40、41~50、51~60、61~70、>70岁组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率分别为:5.66%、7.14%、5.08%、5.03%、4.44%、1.68%、1.89%,>61岁老年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低,而14~60岁年龄段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其中21~30岁组嗜肺军团菌感染率最高。结论秋冬季和春季是嗜肺军团菌的高发季节;嗜肺军团菌感染无性别的差异;嗜肺军团菌感染有年龄的差异,>61岁老年患者嗜肺军团菌感染较低,中青年嗜肺军团菌感染率较高。
- 刘洁薛一峰胡志刚叶燕唐建英
-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肺部感染
- 川芎嗪对哮喘小鼠干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小鼠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表达的影响,及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小剂量川芎嗪组(C组,40mg/kg)、大剂量川芎嗪组(D组,80mg/kg),每组6只。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CF含量。结果:小鼠血清中SCF含量哮喘组(114.9±27.3)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6±11.2)pmol/L(P<0.01);小剂量川芎嗪组(70.6±7.9)pmol/L与大剂量川芎嗪组(51.4±8.1)pmol/L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均<0.01);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总数,管壁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WA/Pi)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ASM/Pi)哮喘组分别为(32.6±4.5)个/mm2、(1.196±0.111)mm、(0.292±0.027)mm,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6±1.2)个/mm2、(0.571±0.057)mm、(0.139±0.01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小剂量川芎嗪组分别为(26.0±2.5)个/mm2、(0.949±0.105)mm、(0.243±0.027)mm,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剂量川芎嗪组分别为(12.1±1.6)个/mm2、(0.875±0.111)mm、(0.178±0.023)mm,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血清SCF表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 刘洁殷凯生卞涛薛一峰胡志刚
- 关键词:川芎嗪哮喘干细胞因子
- rhIL-11治疗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AML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首先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结束24h后皮下注射rhIL-11,剂量30μg/(kg·d),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50×109/L;对照组不应用rhIL-11治疗,所有患者待血小板低于10×109/L时输注血小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变化、输注血小板量及皮下注射rhIL-11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化疗前最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hIL-11可明显提高AM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0.05),缩短血小板水平恢复时间(P〈0.05),减少血小板输注量(P〈0.05)。观察组出现头痛疲乏、牙龈出血、水肿、肌肉疼痛、低热、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发生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6.0%)。结论AML化疗后应用rhIL-11可以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量,且耐受性良好。
- 孙鸿丽薛一峰王婧
-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