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榕硕

作品数:66 被引量:686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08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气候
  • 14篇近海
  • 13篇降水
  • 13篇海表
  • 11篇夏季
  • 11篇海表温度
  • 10篇物理海洋学
  • 10篇海洋学
  • 9篇中国近海
  • 8篇海域
  • 7篇年代际
  • 7篇气候变化
  • 7篇潜热
  • 6篇潜热通量
  • 6篇热通量
  • 6篇夏季降水
  • 6篇季风
  • 5篇热带
  • 5篇邻近海域
  • 5篇近海域

机构

  • 60篇国家海洋局第...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国家海洋局
  • 11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民航华北空管...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作者

  • 66篇蔡榕硕
  • 22篇齐庆华
  • 16篇谭红建
  • 10篇张启龙
  • 7篇白娅舒
  • 6篇颜秀花
  • 5篇黄荣辉
  • 4篇陈际龙
  • 4篇李翠华
  • 3篇张俊鹏
  • 3篇温之平
  • 2篇李江南
  • 2篇程殿忠
  • 2篇李秀珍
  • 2篇郑冬梅
  • 2篇王红光
  • 2篇郭海峡
  • 2篇梁卫
  • 1篇李立
  • 1篇张继伟

传媒

  • 14篇台湾海峡
  • 10篇应用海洋学学...
  • 6篇大气科学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海洋学报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第五届青年海...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福建省海洋学...
  • 1篇首届全国海域...

年份

  • 3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0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近海区域浮游植物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5
2017年
我国近海区域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浮游植物生态的变化关系到我国近海生态安全.采用重构的遥感数据等资料,分析并综述我国近海区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水升温、风场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东(南)中国海叶绿素a浓度略有上升(下降)的趋势,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微微型浮游植物和甲藻占比增加,小型浮游植物物种成为海区优势种,暖水性种分布区北扩,而这与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热动力环境的长期变化及其对营养盐供给的影响关系密切.分析还指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近海区域海洋生态影响研究迫切需要开展的若干工作.
唐森铭蔡榕硕郭海峡王磊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气候变化初级生产力海表温度中国近海
热带西太平洋海表盐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淡水通量的响应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1980~2015年的全球简单海洋资料同化分析系统(SODA)、全球海气通量(OAFlux)和全球降水气候学计划(GPCP)等海洋、大气观测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拟合、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海表盐度(SSS)和淡水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SSS与淡水通量的气候态及长期线性变化趋势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两者均有多种时间尺度的EOF模态,其年代际变化模态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有密切的滞后相关.分析表明,PDO可能通过影响Walker环流的变化来影响热带西太平洋的淡水通量分布,从而影响SSS的时空格局.
付迪蔡榕硕
关键词:海洋水文学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热带西太平洋
2000年以来福州地区夏季极端高温的新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7
2015年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夏季中国大陆大中城市的极端高温事件趋于频繁,其时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对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国气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表明,福州市因高温天数最多而被称为中国"第一火炉",一度引起热议。本文利用逐日的观测资料建立了多个极端高温指数(极端高温天数、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炎热指数等)序列,综合分析了在1960-2013年间夏季福州市极端高温的变化趋势,并与传统的"四大火炉"城市(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福州市的高温指数在20世纪60、70年代并不突出,但在197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经历两次转折后,均有显著的上升过程,其中,极端高温天数、日最高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在2000年左右均发生了一次显著的突变;进入21世纪后,除了在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不如重庆高外,其他各项极端高温指数均超过传统的"四大火炉"。分析还表明,21世纪初以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州市的极端高温是由大气环流变异引起的,其贡献主要源自低层水平和垂直温度平流的异常,而局地非绝热加热的贡献较小。此外,近十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明显西伸也有利于夏季中国南方城市的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繁发生。
谭红建蔡榕硕
关键词:极端高温气候突变温度平流
POM模式在厦门湾三维水动力环境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基于采用干湿网格动边界技术的POM模式,模拟了厦门湾全海域潮流场和温盐场的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较好地模拟具有大量浅滩和复杂地形的厦门湾海域的三维水文动力环境.
颜秀花蔡榕硕程殿忠
关键词:POM模式
南海海表温时空演变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相关性初探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我国近海1986-2008年间的海温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海温异常的时空变化,重点揭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4-6月)南海表层海温异常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表层海温异常存在一个显著时空演变模态,4月南海全域海表温度异常几呈负位相态势,其中正值信号首先出现于巴拉望岛以西海域,随后逐步向西向北扩展,5月南海大部已被海表温异常正位相控制,6月南海表层海温异常完成负-正位相转换。分析表明,南海表层海温异常时空演变的年际差异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存在显著相关。综合已有研究认为,南海海表温异常时空演变所形成的季节内尺度的热力差异(主要包含演进趋势、速度和幅度等)可能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一个重要因子,据此建立了海表温温差异常指标,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此外,南海海表温异常时空演变与南海暖池的变化紧密关联。相关分析还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前期南海暖池与印度洋暖池的海表温差异常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西太平洋暖池为负相关关系。南海海表温异常季节内演变在印-太暖池区海表热力格局及差异形成背景下或可通过影响大尺度经向和纬向环流而引发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之年际异常。
齐庆华蔡榕硕
关键词:年际异常
台湾以东黑潮经向热输送变异及可能的气候效应被引量:13
2012年
基于日本气象厅长序列水文再分析资料,通过估算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量,分析了该断面黑潮热输送的低频变异特征,并探讨了热输送变异与我国近海海表温度异常变化以及前期(前秋、前冬和春季)和同期(夏季)热输送变异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关联性。小波分析显示,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异常存在着显著的准2a周期振荡和约16a的年代际变化,且以上显著周期主要存在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另外,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变异的季节差异明显;50多年来,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呈现出长期增强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且各季节长期趋势也有所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低频变异可能是我国东部近海SST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回归分析发现,前期及同期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变异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变化有显著指示性,可能存在较大影响。
齐庆华蔡榕硕张启龙
关键词:热输送夏季降水
福建省兴化湾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选取与确定等若干问题的讨论
省兴化湾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方面存在有不同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规定及要求,而有关规定的差别,使得该海域海洋环境评价经常面临如何选取与确定合适的评价标准的问题;现阶段技术规范的要求,使得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内容的编制与篇幅上...
蔡榕硕
关键词:海洋环境影响
西太平洋热通量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联系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EOF方法分析了1951~2008年间西太平洋湍动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异常与同期西太平洋潜热通量时空格局的联系.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潜热和感热通量距平场具有较相似的空间分布以及显著的年际变化,但潜热通量的变化幅度较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距平场的空间变化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冬季潜热通量变化的显著区域位于黑潮流域,而夏季则见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夏季潜热通量除了具有准4a振荡周期外,还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增强的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异主要存在着偶极型、同一型和三极子型模态,其时间系数分别具有显著的准4a、准2a和29a的周期变化,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分布,而大范围的潜热通量负异常则与中国江淮流域大部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降水偏多相对应.这为中国降水量的异常及机理研究提供了必要基础.
齐庆华蔡榕硕张启龙李翠华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西太平洋潜热通量感热通量降水量
兴化湾海域重金属Cu、Pb、Zn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浅析
根据2006年12月和2007年4月期间,兴化湾海域枯、丰水期两季的水质环境,以及2007年3月期间,沉积物环境的调查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的分布特征,选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和海洋沉...
蔡榕硕白娅舒
关键词:重金属
文献传递
东亚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对中国近海生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中国近海赤潮的发生,利用长时间序列NCEP、ERA-40、HadISST和SODA等大气海洋高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以及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近50a来东亚气候的异常变化,包括东亚夏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东亚大气环流散度场、中国近海表层海温(SST)和经向海面风应力的时空特征及其与中国近海环境和生态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东部和东海近岸从长江口至台湾海峡附近海域上空的低层大气辐合表现为年代际增强,与该海域赤潮的发生在气候态时间尺度上有显著的对应关系,而低层大气辐合的偏强则有利于该海域上升流的形成和加强,易促使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盐和蛰伏的赤潮藻孢囊(休眠细胞)运移至海水表层;并且,近30a来中国近海出现了SST持续上升和经向海面风应力不断减弱等有利于赤潮发生以及海洋生物地理分布变化的年代际气候异常现象.这表明东亚海洋大气的年代际异常可能是该海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赤潮等生态灾害频发和中国近海海洋生物地理分布变化尤其是鱼类物种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蔡榕硕谭红建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东亚气候中国近海SST赤潮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