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锡锐

作品数:65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细胞
  • 17篇克隆
  • 15篇单克隆
  • 15篇单克隆抗体
  • 15篇抗体
  • 14篇肺癌
  • 13篇人肺
  • 13篇免疫
  • 11篇肿瘤
  • 9篇人肺癌
  • 8篇基因
  • 7篇单抗
  • 7篇腺癌
  • 7篇活性
  • 6篇蛋白
  • 6篇肺腺癌
  • 5篇体外
  • 5篇人肺腺癌
  • 4篇生物学
  • 4篇转化生长因子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上...
  • 15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复旦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耶鲁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生物化学研究...

作者

  • 65篇葛锡锐
  • 18篇陈松华
  • 7篇归绥琪
  • 6篇张荣兴
  • 6篇刘伟
  • 5篇杨永杰
  • 4篇李桂玲
  • 4篇李明
  • 3篇陆云彪
  • 3篇叶阳
  • 3篇曾亮
  • 3篇王新华
  • 3篇钟高仁
  • 3篇林理根
  • 3篇张素胤
  • 2篇夏晴
  • 2篇刘守仁
  • 2篇朱建华
  • 2篇王兆源
  • 2篇葛棣

传媒

  • 7篇细胞生物学杂...
  • 7篇上海免疫学杂...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生命科学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单克隆抗体通...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 5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7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人肺癌单克隆抗体LC-1对荷人肺腺癌裸鼠的放射免疫定位被引量:2
1994年
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单抗)。
王升年李明陈麟际姚中一徐惠钧车裕芳王珏张素胤马寄晓葛锡锐
关键词:肺肿瘤单克隆抗体
抗CD3、PHA-P及IL-2对LAK细胞培养的生长特性,细胞表型的影响
从人体外周血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 PBL,培养起始细胞浓度为1.5×106,分别用抗CD3(10 ng/ml),PHA-P(0.2%),PHAP (0.02%),预刺激48 h,然后用IL-2 200 u/ ml来扩增...
吴微微王球达葛锡锐
文献传递
抗人肺癌单抗Lc-1在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1991年
应用抗人肺癌单克隆抗体Lc-1对26例支气管粘膜活检标本进行ABC法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活检标本采用2次包埋作连续冰冻切片,单抗Lc-1采用4个浓度100μg/ml,50μg/ml、25μg/ml、10μg/ml进行标记。结果表明Lc-1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活检标本都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而对粘膜炎症无阳性反应,故可作为肺癌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辅助手段之一、在25~50μ/ml浓度标记效果很好,而在100μg/ml和10μg/ml浓度则有阴性结果出现。
冯久贤葛锡锐廖美琳王升年杨新法王珏薄维娜吴微微沙慧芳王恩忠
关键词:肺肿瘤单克隆抗体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去除被引量:2
1995年
在运用细胞培养手段的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产品中,支原体污染仍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11株人的细胞SPC—A1、K562、HUT-102、BT—325、6T—CEM、NKM—45、CNE、HL—60、QGY—7701、QZG、人羊膜细胞;3株小鼠细胞P388—1、YAC—1、P815;1株绒猴细胞B95—8;和一株杂交瘤QKT3等,已污染了支原体的细胞经MC—210 1μg/ml处理7天,支原体污染全部转阴性。去除了支原体的细胞株经一年的培养、传代、冻存复苏,多次支原体检测始终阴性。对去除了支原体的SPC—A1、K562、HUT—102、B95—8等细胞株测试了其相关特性,均未见受影响。人为用口腔支原体、猪鼻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分别感染小鼠骨髓瘤Sp2/0和非洲绿猴肾细胞株Vero,然后经MC—210处理,支原体全部去除,且不影响Sp2/0在制备杂交瘤时的融合率和抗体的分泌。
吕沅冈喻峰朱德厚葛锡锐
关键词:细胞培养支原体MC-210
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LC-1的IgM片段的分离鉴定及其初步应用研究
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LC-1,系IgM型, 分子量90 KD,它对肺癌(肺腺癌、鳞癌、巨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有特异反应,对正常人的组织(肺、肝、脾等)未见结合反应,由131碘标
林斯骏李明沈瑾徐惠钧车裕芳王珏葛锡锐
文献传递
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讨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 SiHa 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谷甾醇对 SiHa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β-谷甾醇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谷甾醇处理的 SiHa细胞内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分布,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 μmol/L 的β-谷甾醇能明显抑制 SiHa 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 S 期细胞的集聚。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谷甾醇作用5d 的 SiHa 细胞微管网络异常,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显著下调,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β-谷甾醇能抑制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同时β-谷甾醇能抑制 SiHa 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β-谷甾醇能降低 SiHa 细胞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并抑制 SiHa 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抗微管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造成 SiHa 细胞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
王莉杨永杰陈松华葛锡锐徐丛剑归绥琪
关键词:Β-谷甾醇子宫颈癌微管微管相关蛋白2微管聚合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前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的分化诱导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研究了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0β1对前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分化诱导作用。细胞染色计数和^3H-TdR掺入数据表明,在0.078-1.25ng/ml浓度范围内,rhTGF-β1剂量与增殖抑制呈正相关,在抑制细胞增殖的同时,rhTGF-β1诱导细胞分化,诱导体系中细胞形态和生长方式的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转为贴壁生长,表现出Mφ的细胞形态。α-醋酸萘酚酯酶、硝基蓝四唑的。
虞冠华葛锡锐姚
关键词:THP-1细胞转化生长因子
^(99m)Tc标记抗人肺癌单抗Lc-1IgM片段人肺癌的放射免疫显象被引量:1
1996年
研究用抗人肺癌 McAb Lc-1IgM片段进行人肺放射免疫显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试图使之成为肺癌临床诊断的可靠方法之一。用SPECT进行此检查,共检查了57例由外科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和良性肺疾病患者、结果:本组显象的灵敏度89%,特异性83%。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特异性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陈雪芬赵惠扬曾亮许开平葛锡锐林斯俊林心凯
关键词:锝99M标记放射免疫测定
125IudR释放试验测定LAK细胞活性
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与rIL-2一起温育,可诱导产生对NK仅敏感的各种新鲜实体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LAK细胞)。目前国内外测定LAK细胞活性大都采用51Cr释放法。我们在原有工作基础
王球达吴微微葛锡锐
文献传递
人结合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与冻存方法的改良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改良人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JE)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冻存方法。方法:取正畸拔除的牙周组织健康的前磨牙,沿龈缘剪去冠方1mm左右的沟内上皮,用无菌11号刀片紧贴牙面刮下、剪碎JE组织,简化培养操作步骤。取第2代JE细胞,加入冻存液,按设定的降温程序(从0℃开始,以每分钟下降1.5℃速度下降至-18℃,保持5min;再以每分钟下降20℃的速度降至-80℃,然后投入-196℃液氮罐)冻存细胞,40℃水浴复苏,进一步研究JE细胞的形态、增殖、鉴定及复苏后存活率等生物学活性。结果:不用Dispase冷消化,采用0.1%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同样可成功地培养人JE细胞;JE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为(93.87±3.11)%,生长状况良好,与第2代细胞相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的JE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表达强阳性,而波形丝蛋白(vimentin)表达也为阳性。结论:改良的JE分离培养与冻存方法可行,JE表型在体内和体外并非完全一致,可能与细胞生长的底物有关。
李树波李德懿葛锡锐
关键词:结合上皮细胞培养细胞冻存免疫细胞化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