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涛
- 作品数:50 被引量:2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4年
- 含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药导致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近年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10年来的临床与药学研究,从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特征、相关药物以及马兜铃酸的代谢过程、毒性作用及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苏涛李晓玫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马兜铃酸中草药
- 黄芪当归合剂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肾功能及中医证候要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评价黄芪当归合剂与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原发病、不同CKD分期以及不同中医证候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试验设计,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CKD 3~4期患者,在维持原CKD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合剂(黄芪、当归各30 g),每日1剂,疗程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月末血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相关中医证候要素积分的变化,并分别比较不同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及高血压肾损害)、不同CKD分期(CKD 3期及CKD 4期)以及符合气血两虚证与非气血两虚证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黄芪当归合剂可使78.12%(25/32)的受试者肾功能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月末患者SCr下降[(12.08±10.11)%],eGFR上升[(21.14±18.55)%],ALB上升[(2.76±1.97)%],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中医证候要素积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月末患者气虚、血虚及阴虚证积分下降,而湿热、浊毒证积分升高(均P〈0.05)。除了高血压肾损害的阴虚证候要素积分差值较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间质病升高(P〈0.05),不同CKD原发病以及不同CKD分期患者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气血两虚证与非气血两虚证患者SCr下降率分别为(19.82±8.30)%和(5.24±10.75)%,气虚两虚证患者SCr下降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医证候要素积分差值方面,与非气血两虚证比较,气血两虚证患者治疗后气虚和血虚证候要素积分差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当归合剂可改善CKD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ALB,对CKD相关的气虚、血虚及阴虚证亦有改善,尤其适合CKD患
- 李深尹新鑫苏涛曹灿李侠饶向荣李晓玫
- 关键词:黄芪当归合剂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要素
- 药物相关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患者几种尿标志物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通过对药物相关肾小管间质性肾炎(DTIN)患者尿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对DTIN病理改变有相关意义的尿标志物.方法 共40例肾活检确诊的DTIN患者和24例对照入选,取肾活检当日的尿标本,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放射性酶联免疫法检测IL-6;酶-底物直接显色法检测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α1微球蛋白(α1-MG).同时对患者组的病理进行半定量评分,并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尿液指标与病理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尿α1-MG与DTIN患者肾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缩呈正相关,而尿IL-6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尿NAG与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缩呈正相关;尿TGFβ与肾小管萎缩呈正相关;各尿标志物与肾间质纤维化均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α1-MG鉴别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AG(0.797比0.734,P值<0.05),联合检测尿α1-MG和尿NAG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而各标志物鉴别肾间质水肿和肾小管萎缩的AUC只有尿α1-MG有统计学意义(AUC=0.723,P=0.027;AUC=0.774,P=0.008).结论 尿α1-MG和NAG水平能反映肾间质炎症浸润的严重程度,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尿α1-MG水平尚能反映肾间质水肿和肾小管萎缩程度.
- 吴昱苏涛杨莉王辰刘刚李晓玫
- 关键词:病理过程
- 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 目的通过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AAN的临床进展情况并寻找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43例CAAN(CKD 3- 4期)患者均来源于我院肾小管间质病随访门诊,首诊时详细记录患...
- 苏涛杨莉李晓玫
- 文献传递
- 中国成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HLA分型特点
- 目的 国外研究提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与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ATIN)尤其是肾小管间质肾病-色素膜炎综合征(TINU)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在中国ATIN 人群中讨论HLA 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
- 李翠苏涛唐佳薇王亚芳李晓枚杨莉
- 甘草酸制剂相关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被引量:6
- 2011年
- 1例62岁男性患者,因日光性皮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ml/d(含甘草酸苷40mg)静脉滴注,并口服依巴斯汀、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4d,其后改用蒙药(具体成分不详)治疗10d。因皮肤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含甘草酸苷50mg),口服2次/d。1周后,患者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血压180/100mm Hg(1mm Hg=0.133kPa),立即停药。实验室检查:血钾3.1mmol/L,血钠151mmol/L,血肌酐(SCr)82μmol/L,肾素0.40pg/L,血管紧张素Ⅱ98ng/L,醛固酮164ng/L。给予氨苯蝶啶50mg,2次/d口服,硝苯地平20mg,2次/d口服。治疗1d后患者水肿消退,血压控制在140~160/90~100mm Hg。实验室复查示血钾4.7mmol/L,血钠141mmol/L,但SCr升至129μmol/L,最高达144μmol/L。停用氨苯蝶啶2d后,实验室检查示:SCr 86μmol/L,血钾3.7mmol/L,血钠141mmol/L,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正常。诊断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考虑与甘草酸有关。
- 梁辑苏涛
- 关键词:甘草酸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 黄芪当归合剂延缓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进展的疗效研究
- 目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属进展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激素和ACEI的疗效亦存在争议。本研究所以往的研究证实黄芪当归合剂(A&A)具有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有可能作为延缓CAAN进展的临
- 李晓玫苏涛杨莉孟立强王海燕
- 文献传递
- 冠心苏合丸相关的肾小管间质肾病及其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999-12~2004-0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随访的199例住院或门诊中15例冠心苏合丸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病人的服药特征、首发表现、肾活检病理与转归特点。结果15例患者发病时均表现为慢性肾衰竭,均为按常规剂量长期持续用药后发病,多数以消化道症状、尿检异常、轻中度贫血为首发表现,病理表现相似于关木通所致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结论长期应用冠心苏合丸可以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可能与其所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药青木香有关。临床应警戒冠心苏合丸的临床应用,为了预防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应考虑在药品市场上禁用青木香。
- 李晓玫赵建荣苏涛杨莉
- 关键词:冠心苏合丸青木香马兜铃酸肾病
- IgG4相关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间质异位淋巴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IgG4相关肾小管间质性肾炎(IgG4-related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IgG4-TIN)中肾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与之相关的异位淋巴组织形成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病理明确诊断为IgG4-TIN患者的病例资料,肾活检标本均进行常规的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利用免疫组化检测CD20、CD3、CD138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其肾小管间质病变进行半定量评估,探讨肾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的类型和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共24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21例男性(87.5%),3例女性(12.5%);年龄(58.0±10.8)岁(38~75岁)。16例(66.7%)肾小管间质内可见异位生发中心样结构形成,表现为团灶状T细胞、B细胞聚集,浆细胞散在分布于聚集灶周边,聚集灶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其内可见滤泡树突状细胞及中心母细胞样细胞;同时,19例(79.2%)肾间质浸润的浆细胞内可见Russell小体形成。相比肾间质无Russell小体形成的病例,肾间质浆细胞内有Russell小体形成的病例更容易出现异位生发中心样结构形成(P=0.001)、肾小管基底膜(TBM)电子致密物沉积(P=0.040)和血C3水平降低(P=0.028)。结论IgG4-TIN肾间质局部可形成异位生发中心样结构并伴有浆细胞内Russell小体形成,提示肾间质局部可能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持续活化,并参与组织损伤的发生发展。
- 王惠苏涛李丹阳张旭徐进喻小娟王素霞赵明辉
-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
- 不同致病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7
- 2009年
- 目的分析肾活检患者中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药物的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经肾活检诊断的DA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药物所致DAIN的特点。结果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患者共115例,占同期肾活检患者总数的4.0%,其中DAIN45例,占39.1%。在DAIN患者中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相关者分别占73.3%、26.7%、11.1%;其中19例(42.2%)合用两类药物。使用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51.1%)、解热镇痛药(26.7%)和喹诺酮类抗生素(22.2%)。消化道症状、乏力是DAIN最常见的全身表现,93%的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ARF)并伴肾小管功能受损,78%的患者出现肾性糖尿。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患者初诊时可分别出现发热、皮疹,新出现的高血压、水肿,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无菌性白细胞尿、贫血、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其中,皮疹、血嗜酸性白细胞升高、无菌性白细胞尿常见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AIN;喹诺酮类抗生素相关AIN者易发生血尿,但贫血相对较轻;解热镇痛药相关AIN的特征不突出。结论目前导致DAIN的药物仍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相关性AIN较前增多。DAIN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用药后监测尿糖及肾功能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DAIN,综合分析临床特点有助于判断致病药物。
- 张俊霞苏涛李晓玫
-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竭肾活检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