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植被
  • 4篇不同植被
  • 3篇植被恢复
  • 3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1篇性状
  • 1篇性状研究
  • 1篇养分
  • 1篇样地
  • 1篇蒸腾
  • 1篇蒸腾速率
  • 1篇植被恢复模式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状
  • 1篇水肥
  • 1篇水分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效果
  • 1篇速效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胡江波
  • 3篇张笑培
  • 3篇杨改河
  • 1篇王得祥
  • 1篇刘志超
  • 1篇冯永忠
  • 1篇贺桂芹

传媒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土壤水肥生态效应研究
经过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恢复,渭北旱塬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本研究以陕西省千阳县冉家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
胡江波
关键词:不同植被水土保持效果土壤水肥土壤速效养分标准样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文献传递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5
2007年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深度而递减,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的表聚性,其中荆条、侧柏土壤有机质表聚性表现最为明显;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改善土壤肥力;植被恢复后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水平,而对速效磷的提高却非常有限;土壤速效钾在苜蓿植被下有少量减少,中幼龄侧柏导致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明显下降。最后,对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机理和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的恢复效应进行了探讨。
胡江波杨改河张笑培冯永忠
关键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肥力
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生物学性状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和有关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发现冷型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重要性状表现出较暖型小麦为优的特点 ,表明了冷型小麦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将为小麦产量的提高和保持产量的相对稳定提供了可能性。
张莉胡江波
关键词:干旱条件冷型小麦生物学性状冠层温度蒸腾速率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0
2008年
研究了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侧柏、荆条、20年刺槐、4年刺槐、4年苜蓿、农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农田,减小幅度为16%~8%,孔隙度增加,总孔隙度增幅为24.5%~8.1%,毛管孔隙度增幅为1.2%~13.9%,非毛管孔隙度增幅为20.5%~90.0%;土壤持水性比农地增加33%~7.5%;水分补给量在0~2m范围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是农地的2、1.5、1.71倍,20年刺槐和苜蓿比农地低22.5%和31.4%;0~1m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分别是农地的2.16、1.78、1.85倍,20年刺槐、苜蓿为农地的25%和62.3%;〉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农地增加56.84%~30.72%;土壤结构破坏率农地最高为41.09%,其它植被为6.67%~25.7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水分特征曲线n、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破坏率相关性显著。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生态效应不同,除20年刺槐、苜蓿土壤水分补给量小于对照农地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农地。
张笑培杨改河胡江波王得祥
关键词: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A组为刺槐林1和荒坡,B组为封育和未封育,C组为刺槐林2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似于抛物线形,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0月份以前,A、B两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小于对照,此后较对照明显提高,说明在降水较少的月份,尤其是旱季,保水效果好;C组中,刺槐林2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和农田基本相似的变化趋势,且土壤含水量始终较农田高。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平均值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年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均较好;其变异系数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小;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化幅度差异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呈减少趋势。
胡江波杨改河贺桂芹张笑培刘志超淮宗安李会萍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水分渭北旱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