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大炳

作品数:50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文学
  • 12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文学
  • 6篇诗歌
  • 4篇音乐
  • 3篇读出
  • 3篇艺术
  • 3篇召唤
  • 3篇召唤结构
  • 3篇唐诗
  • 3篇情节
  • 3篇小说
  • 3篇儿童
  • 2篇道德
  • 2篇读书
  • 2篇新意
  • 2篇摇滚
  • 2篇幼儿
  • 2篇札记
  • 2篇散文
  • 2篇审美
  • 2篇思维

机构

  • 32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芜湖师范专科...
  • 4篇广东教育学院
  • 4篇文学院
  • 2篇黄河科技学院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无锡商业职业...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42篇翟大炳
  • 4篇黄树红
  • 2篇王玉树
  • 2篇乔俊
  • 2篇王剑飞
  • 1篇汪贤俊
  • 1篇朱娟
  • 1篇张有根

传媒

  • 9篇美与时代(美...
  • 8篇江苏幼儿教育
  • 4篇阅读与写作
  • 2篇教学与研究
  • 2篇中外诗歌研究
  • 2篇芜湖职业技术...
  • 2篇广东教育学院...
  • 2篇宁波职业技术...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学评论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无锡商业职业...
  • 1篇中国总会计师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87
  • 2篇197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图画书“图文协奏”的魅力
2016年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老师给孩子们进行图画书(绘本)的教学开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什么是图画书(绘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说:'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实际上是表现图画和文字之间两者的关系,它是'图文合奏'。我们认为,与其说是'图文合奏',不如说是'图文协奏'。
翟大炳
关键词:图文图画文字协奏绘本图画书
唐诗与绘画
2003年
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是人们公认的古代诗歌创作高峰,唐代的绘画也同样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更为突出的是这两种艺术形式彼此间相互交融渗透而呈现出来的迷人的艺术风景。如诗人艾青在《互相被发现》一诗中所言:“你扭开一个开关在一刹那的时间里两种光相互照耀惊叹对方的美丽”。
汪贤俊翟大炳
关键词:唐诗绘画艺术文学研究语言形式意象
超越语言:唐诗与音乐被引量:1
2013年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虽是符号,但却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呈现。然而语言不是万能的,在通常情况下,语言与现实的关联物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的局限是很明显的:在人们的内在生命中,有时会产生极其复杂而难以言传的生命感受。对于这种内在生命的存在状态,确实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或再现,因而语言在此时就显得极度贫乏而无能为力。既然语言难以充分实现人类情感的表达,人的符号能力就会生成另一种表现情感的符号,于是就有了艺术。艺术作为一种非推论的形式,就不必要诉诸人的推理能力,而是将人类情感表现出来供人欣赏的一种符号手段。在艺术中音乐又是表现人类情感的最佳形式。它可将听觉转感受换为视觉,使“耳朵”找到“眼睛”实现对语言的超越,而唐诗又是将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典型。
翟大炳
关键词:超越语言唐诗人类情感交际工具内在生命生命感受
读出美丽 认同多样化——阅读的学问与策略
2003年
王玉树翟大炳
关键词:审美机制文学批评写作接受美学
心理动力定型与“狂人”形象——鲁迅、张洁、余华小说中“狂人”的心理机制新探被引量:1
2006年
依据心理动力定型理论,以现实生活中的画家蒙克精神分裂后仍能创作出《呐喊》、凡高精神失常后仍能创作出《星月夜》这样的旷世杰作为佐证,对鲁迅小说中的“狂人”、张洁笔下的金乃文和余华塑造的“疯子”的悖逆表现作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这些文学形象,“疯”前的大脑皮层对一定的复合刺激物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的反射系统,“疯”后一旦受到某种刺激,引起条件反射,能将沉于心底深处的认识(知识)下意识地自动化般翻腾出来,从而使这种人虽疯了,但能在各自所从事工作的领域中创造出奇迹来。
黄树红翟大炳
关键词:狂人心理机制
恶之花
2010年
青少年犯罪率愈来愈高这几乎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原因何在?英国作家伯吉斯的小说《带发条的橙子》(又译《发条橙》),它为我们在如何遏制青少年犯罪上提供了有益的思索。
翟大炳乔俊
关键词:恶之花青少年犯罪《发条橙》英国作家犯罪率小说
文学作品中的潜意识散论
2005年
潜意识(无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学核心部分。作家的任务不仅是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而且还要深入到人的潜意识中去,探索心灵的奥秘,以揭示人的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原理读解文学作品,拓宽了文学作品的视野并开辟了另一番艺术风景。
翟大炳
关键词:潜意识情节
文学中潜意识风景解读
2005年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无意识)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它特有的精神机制。”作家的任务不仅是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而且还要深入到人的潜意识中去,探索心灵的奥秘,以揭示人的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一新的尝试拓宽了文学作品的视野并开辟了另一番艺术风景。
王剑飞翟大炳
关键词:潜意识情节原欲幽默
读出新意与“召唤结构”
2011年
阅读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同一部作品,不同读者会有不同感受,从接受美学角度说,这是由于每一部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点,它形成的"召唤结构"因读者经历、文化修养与性格气质的差异而形成认识上的区别,以此着重对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和贾平凹的《古炉》为范例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翟大炳
关键词:读书召唤结构
诗歌的设定性规则:言说不可言说的艺术
2002年
诗歌中的技巧创新实质上是诗人为诗歌创作确定的认知规则,它是诗人为表达仅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体验所作出的选择。它不是套用已成为模式的各种修辞格的表面表达,而是由内而外的主客观融合的立体传达。诗人的技巧创新,目的是引导读者扩大视野,认识不断变化中的现实世界。
翟大炳
关键词:文学创作诗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