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莲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路径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的实际效果,探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方法制定合理可行的临床路径,选择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实际管理效果进行讨论,同时回顾性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前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观察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提高了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性,进一步完善了麻醉手术的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惠莲文艺燕
- 关键词: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 不同提取方法对苦参生物总碱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考察不同方法对苦参中苦参生物总碱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苦参酸水回流、乙醇回流、酸水超声提取三种方法的提取液中的生物总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水回流、乙醇回流、酸水超声提取液中苦参总碱舍量分别为0.573%、0.652%、0.634%。结论:以苦参总碱作为评价指标,乙醇回流结果较好,酸水超声提取次之,酸水回流最低。
- 罗惠莲唐莹莹
- 关键词:不同提取方法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在胸科手术中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12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62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的患者为复合组,50例采用单线全麻的患者为全麻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术中麻醉用药量。结果切皮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灶切除时与手术结束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七氟醚、维库溴铵、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全麻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满意,是胸科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式。
- 罗惠莲邓艳娜
- 关键词:胸科手术
-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选择1126例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诊断,计算躁动的发生率,同时分析风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6.93%(78/1126),糖尿病史、导尿术、吸入麻醉、手术时间延长均为造成躁动的风险因素。结论了解苏醒期躁动的风险因素,并高度重视,及时诊断躁动的发生,积极采用沟通、重复镇静等方式应对,是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坠床、窒息等护理事故,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 罗惠莲
- 关键词:全身麻醉躁动
- 2012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17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指导临床用药并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该院2012年收集ADR报告171例,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1例ADR中,男101例(59.06%),女70例(40.94%),男女比例为1.44:1;年龄≥60岁及年龄<10岁是ADR发生率较高的人群;ADR涉及药品21种,其中单一用药152例(88.89%),合并用药19例(11.11%);以抗感染药物为主70例(37.6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160例(93.57%);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2例(36.51%);ADR上报数量最多的是骨科严重ADR3例(1.75%);治愈128例(74.85%),好转43例(25.15%)。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预防、减少ADR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
- 罗惠莲林少梅林孟娴周燕琼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 2012年某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加强医院处方点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12月期间每月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并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不合理处方71张,处方不合格率为4.93%,其中不规范处方36张,占2.50%,不适宜处方24张,占1.67%,超常处方11张,占0.76%。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工作,强化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 罗惠莲林少梅周燕琼符红波林孟娴
-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