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宁生

作品数:149 被引量:1,499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天文地球
  • 22篇水利工程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9篇气候
  • 37篇降水
  • 35篇气温
  • 29篇树轮
  • 23篇青藏
  • 23篇径流
  • 20篇气候变化
  • 19篇青藏高原
  • 19篇径流量
  • 14篇气温变化
  • 14篇夏季
  • 10篇树轮宽度
  • 9篇气候重建
  • 9篇降水量
  • 9篇川西高原
  • 8篇树轮记录
  • 7篇径流量变化
  • 6篇圆柏
  • 6篇年降水
  • 6篇平均气温

机构

  • 59篇中国气象局成...
  • 38篇青海省气候资...
  • 34篇四川省气候中...
  • 28篇青海省气候中...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四川省气象局
  • 18篇青海省气象台
  • 17篇四川省农业气...
  • 16篇成都信息工程...
  • 16篇青海省气象局
  • 12篇兰州大学
  • 12篇青海省气象科...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44篇秦宁生
  • 54篇汪青春
  • 38篇时兴合
  • 28篇朱西德
  • 27篇李林
  • 21篇王振宇
  • 16篇肖丁木
  • 16篇李金建
  • 13篇邵雪梅
  • 11篇李媛媛
  • 11篇冯蜀青
  • 10篇王春学
  • 9篇李栋梁
  • 9篇刘青春
  • 9篇靳立亚
  • 9篇黄小梅
  • 8篇周陆生
  • 8篇周斌
  • 6篇刘佳
  • 5篇马振峰

传媒

  • 22篇高原气象
  • 14篇青海气象
  • 12篇中国沙漠
  • 7篇第四纪研究
  • 7篇高原山地气象...
  • 5篇气象
  • 5篇青海科技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气象科技
  • 3篇青海环境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干旱气象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4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19篇2005
  • 5篇2004
  • 11篇2003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56-2004年长江源区河川径流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07年
利用1956~2004年长江源区水文和气象台站观测的流量、气温、降水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突变特点。结果表明:近50a来长江源区月平均最大、最小和雨季、年及年较差流量均呈减小的趋势,月平均最小和最大流量分别出现在2月和7~8月,20世纪60和80年代的单峰峰值出现在7月,1970年代、1990年代的单峰峰值出现在8月,近14 a直门达水文站年径流共减少了96×108m^3。雨季平均流量的距平基本经历了一个“正-负-正-负”的历史变化过程,雨季和过渡季节降水量、季节积雪融水量和高山冰雪融水量所形成的总流量呈下降趋势。枯季和雨季平均流量均经历了3次明显的转折,并具有10~12 a、6~8 a和3 a的共同变化周期。
时兴合秦宁生许维俊杨贵林刘青春燕华云汪青春冯蜀青
关键词:径流量
金沙江流域汛期径流量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金沙江流域的直门达、石鼓、小得石以及屏山4个站的径流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金沙江流域汛期(7月-9月)径流量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金沙江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直门达站径流量以2~4a时间尺度为主要振荡周期;而石鼓、屏山以及小得石站径流量在1970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这种突变主要体现为变率突变,1970年以前振荡周期以2~4a时间尺度为主,1970年以后振荡周期则转变为以8~16a时间尺度为主;当伊朗高原至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上空的西风水汽输送加强(减弱)时,三江源地区的降水增加(减少),有利于金沙江流域源头径流量增加(减少);当沿青藏高原南侧边缘西风水汽输送以及中国东部至日本附近地区气旋性水汽输送环流西侧的东北水汽输送加强(减弱)时,金沙江上游及雅砻江中下游沿岸降水偏多(偏少),导致金沙江中下游径流量增多(减少)。
岑思弦秦宁生李媛媛
关键词:金沙江流域径流量水汽输送
近45年来长江上游通天河径流量演变特征及其气候概率预报被引量:23
2005年
利用长江上游通天河流域直门达水文站1957~2001年各月平均径流量资料,对长江水系通天河的径流量变化规律及与气候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天河月平均流量具有很好的持续性,尤其是7~12月,其显著落后自相关可达4~6个月以上;近45年来,通天河流量经历了小—大—小的演变过程,期间出现过径流量的多次转折,其中1967年由大变小,径流量持续减小直到1979年,长达11年;1979年径流量由小变大,直到1989年达到历史(有记录以来)最大值,持续时间长达10年;1990年代径流量持续减小;从1998年开始,径流量又开始表现出增大趋势;年径流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准2年短周期和7.5及12.3年的长周期变化;年平均径流量与同期6~9月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关系不显著。对径流量丰枯划分的标准不同,进行径流量转移概率的预报结果也不同。
靳立亚秦宁生毛晓亮
关键词:径流量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及其异常类型的研究
利用青藏高原81个气象台站近30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采用EOF、REOF、气候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
李林朱西德秦宁生王振宇汪青春周陆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气温分区
文献传递
树轮纪录的500年来青海地区夏半年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05年
利用青海省境内不同区域的3条树木年轮资料重建了青海省1479~1991年共513年的夏半年降水序列,分析发现青海省夏半年降水与1961~1990年降水平均值相比,以降水偏少为主要特征。以这513年的平均值为基准,自1479年以来,青海地区主要经历了10个相对干期和11个相对湿期,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湿期有3段分别为1544~1584年(41年)、1667~1719年(53年)、1936~1991年(56年),干期的持续时间都较短。最大墒谱分析发现存在25.0、11.5、4.8、3.7、7.7、6.2、2.2、2.4、2.0年周期。
王振宇李林汪青春秦宁生朱西德申红艳
关键词:降水气候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左雄官昌贵秦宁生桑瑞星陈玉华邓启俊杨耀东
该研究从灾害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角度详细阐述了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深入论述了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完整的提出了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体系,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分为预防、预警与预控阶...
关键词: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基于均一性检验的四川省日照变化规律研究
利用标准正态检验法(SNHT),对四川省117个站点1961~2006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得到54个均一站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近46a四川省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四川省8...
李金建秦宁生孙善磊周天华
关键词:日照时数均一性小波分析气候倾向率
文献传递
西南夏季降水多因子降维客观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多模态时间稳定性判别标准,提出一种筛选稳定高相关预测信号的思路,对1981~2016年西南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多模态的时间稳定性、时空特征和可预测模态关键信号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因子降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前9个模态在预测时效为3年和近10年内稳定,累计方差贡献率占70%,是西南夏季降水的主要模态。结合稳定高相关概念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得到主模态PC(Principal Component)系数的最优预测信号和预测方程。回报检验结果表明,各方程对PC系数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复相关系数为0.62~0.84,均通过了99.99%的显著性检验,同号率均大于69%。构建的多因子降维预测模型对西南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正负趋势和异常级有较好的回报效果:距平相关系数(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简称ACC)平均值为0.58;时间相关系数(Tempor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简称TCC)在除零星站点外的整个区域通过90%的显著性检验,且大部分区域通过99.9%的显著性检验;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平均分为84,其中区域降水最异常的十年,PS平均分为87.1。经过13年(1971~1980年和2017~2019年)的预报检验,该模型的PS平均分为72。其中2017~2019年的PS均分为77,优于发布预测评分。
庞轶舒周斌祝从文秦宁生杨严
长江上游夏季径流量年际增量预测模型及检验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1980—2020年长江上游夏季径流量、降水和气温等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最优子集回归等方法,分析径流量、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关系,探讨引发径流量变化的前兆气候异常信号,并构建径流量年际增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寡直接取决于流域总降水量,两者表现出显著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特征,年际增量之间的相关系数(TCC)为0.88,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流域平均气温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影响径流量变化的关键前兆气候信号为孟加拉湾冬季风、春季高原季风等8个气候特征量。所建模型在建模时段内(1981—2015年)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TCC为0.81,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符号一致率(SCR)为77.1%,在径流量变化异常年为100.0%;均方根误差为0.57。在2016—2020年的后报试验中,模型预测与观测值的SCR为80.0%,均方根误差为0.99。经反演的预测径流量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19.3%。该模型对长江上游夏季径流量及其年际变化的预测准确率大于80%。
庞轶舒张俊秦宁生李金建
2006年夏季川渝地区伏旱与低频大气热源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6年夏季中国川渝地区的伏旱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中国川渝地区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约为60d;在川渝严重干旱期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经向上由于川渝地区上空低频热汇、广西和海南及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影响,在15°—40°N地区上空形成一个低频经圈环流,该环流圈的下沉支刚好位于川渝地区上空;纬向上在中国台湾及其附近地区上空低频热汇和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共同影响下,在105°—130°E地区上空形成的低频纬圈环流以及80°—105°E地区上空出现的次级低频纬圈环流,加强了中国川渝以南地区上空的低频上升气流,这样进一步加强了经向上15°—40°N地区的低频经圈环流。在这个低频经圈环流的作用下,一方面加强了中国川渝地区上空的低频下沉气流,另一方面加强了川渝地区低层的低频辐散气流,结果导致中国川渝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旱。
岑思弦巩远发秦宁生赖欣王霄黄先伦
关键词:低频振荡伏旱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