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骏
- 作品数:65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江南的传播被引量:4
- 2021年
- 从清末到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既有共通性,又存在一定的区域特点。江南地区具有利于社会主义传播的交通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条件,并受到上海的辐射,在近代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便于社会主义传播的多种渠道。江南先进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内容改写、编撰小册子、公开演讲、群聚讨论等方式,使社会主义在江南"落地",并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南社会实际的结合中开始指导革命实践。这一历史过程说明,社会主义进入中国,固然存在域外影响,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扎根,又与中国革命强大的内生性相关。这种内生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核充分联动,促使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走出一条社会主义革命新路。
- 瞿骏
-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 清末的科举之变与现代国家观念普及
- 2020年
- 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之普及与清末的科举之变关联甚深。在清末的科举之变中,八股改策论使得原本稳定的考试基础文本发生了重大改变,遂引致考官进退失据,考生彷徨无定。科举之变又造就了考试市场不断出现新的商机,商机牵引书商闻风而动,循利而起,在相当程度上变换了读书风气和人心所向。这些变化一方面在1905年使延续千年的科举立停,另一方面则在根本建制和社会基础层面促进了现代国家观念的传播,但这种传播并非简单的线性之变,而是多歧纷呈,诡论迭出。
- 瞿骏
- 关键词:清末科举
- 歧义与多义——清末“排满”立论与接受的再考察被引量:2
- 2015年
- 20世纪最初十余年的"排满"是一个理念和事实互相绕缠、真相与幻象彼此交错的"以思想来造社会"的过程。排满立论的两大支柱——"夷夏之辨"和"东西洋学理"中充斥着歧义与多义,以致清末排满言论有着许多内在的紧张与复杂的层次;同时排满言论通过报刊及明末遗献等被大量阅读,但其阅读与接受的情形却绝非后设的"革命与改良"之争那样简单。看读者一方对"排满"言论多种多样的即时感受与评判,呈现出的历史面相非常丰富。
- 瞿骏
- 关键词:排满夷夏之辨
- 入城又回乡——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社会流动的再考察被引量:3
- 2014年
- 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在城乡间的社会流动并不仅仅是一个从村镇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甚至走出国门的过程。其还有一个读书人入城之后有意或无奈"回乡"的过程。他们回乡的动因一方面源自于在城市中社会向上流动不易,同时也来自于清末民初小城市和村镇为其开辟的社会流动的空间。以昆山一地为个案,以其1912—1925年的学堂和教职员状况为考察中心,我们来讨论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城乡间社会流动中"回乡"的趋势及这种趋势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意义。
- 瞿骏
- 关键词:清末民初社会流动
- “历史神圣”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题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党和党的事业之忠诚与信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忠诚和信仰源自现实,但成就于"神圣"。在中国传统中,中国人相对缺乏"宗教神圣",但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神圣"。这种"历史神圣"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历史的作用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如何叙述与君主统治的合道性("合法性"是一个植根于西方语境的概念,在中国史语境里,“合道性”既包含“合法性”又大于“合法性”)紧密相关。
- 瞿骏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史西方语境神圣
- 勾画在“地方”的五四运动被引量:6
- 2019年
- 长久以来,五四运动在“地方”的历史受到较多关注,这一类历史叙述将五四运动视为一个从北京中心延展出去进而扩散到各个地方的运动,地方上的五四运动由此就经常成为北京中心的延伸版、影响版和缩微版。本文尝试勾画在“地方”的五四运动,即在留存于“五四”书籍、报刊里的“抽象方面”的思想之外,更重视围绕在那些书籍、报刊前后左右的“具体方面”和一段又一段随时潮起伏辗转的“实际人生”,进而追问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新文化如何能够“到手”?第二,地方读书人的“主体性”如何展现?第三,怎样从地方返观“中心”?以此来揭示五四运动研究的一些新的可能性。
- 瞿骏
- 关键词:五四运动主体性
- 老新党与新文化:五四大风笼罩下的地方读书人被引量:8
- 2017年
- 1920年代,当五四大风在各地蔓延时,地方读书人无论其自觉或不自觉,愿意或不愿意都处于其风势的萦绕与影响之中。在诸多读书人中除了与新文化一拍即合的边缘知识青年外,另有一个重要群体即由清末新党转化而来的"老新党"群体。老新党"本是些新人物,忽然不新了"。这种尴尬而复杂的状态让他们对新文化既不得不适应,又会有强烈的排拒。考察他们与新文化的互动能为五四大风的起源、扩散与影响提供更为丰富的历史面相,同时也能借此来理解作为清末延长线和国民革命"既存状态"的五四运动。
- 瞿骏
- 关键词:新文化
-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时代语境
- 2021年
- 1942年3月,毛泽东发表名文《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提出党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古今中外法”。从广义上说,中共建党是“中”,围绕中共建党的时代语境就是“外”。因此若要深入地讨论、理解中共建党,就必须深入探究1920年前后丰富繁杂的时代语境,进而审视中共建党如何成为触发时代“真觉醒”的枢纽。
- 瞿骏
- 关键词:中共建党中共党史党史研究时代语境中国共产党
- 小城镇里的“大都市”——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被引量:6
- 2016年
- 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不是一个简单的现代取代传统、新知战胜旧学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中心辐射与地方回应之间交错互动的复杂多歧过程。上海辐射江浙地区的各种文化因子对地方读书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这些文化因子也深深锲入了地方读书人在当地社会的权势争夺,深刻改变了地方权势结构变迁的走向,从这一过程可以略窥清末民初中国"走向现代"时以往较少被人所注意的一些历史面相。
- 瞿骏
- 关键词:文化辐射
- 辛亥前后的学堂、学生与现代国家观念普及
- 2012年
- 现代国家观念是中国走向现代进程中影响至深至大的观念之一。辛亥前后全新的学堂建制与报刊舆论等相结合,为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学生在普及进程中既产生了对清末名士的景仰崇拜,也发展出另一种“夷夏之辨”,更影响了此群体中的思想竞逐。由此学生们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乃至感觉世界在辛亥前后都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 瞿骏
- 关键词:学堂报刊舆论夷夏之辨知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