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琦

作品数:146 被引量:476H指数:13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6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建筑科学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电气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3篇太阳能
  • 38篇制冷
  • 25篇热泵
  • 19篇太阳能喷射
  • 19篇空气源
  • 18篇气源热泵
  • 18篇空气源热泵
  • 17篇喷射制冷
  • 16篇制冷系统
  • 15篇集热
  • 14篇供热
  • 13篇空调
  • 11篇能耗
  • 11篇热水
  • 11篇集热器
  • 10篇换热
  • 9篇一体化
  • 9篇喷射制冷系统
  • 8篇压缩制冷
  • 8篇水系统

机构

  • 124篇太原理工大学
  • 22篇天津大学
  • 4篇太原市环境科...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太原工业学院
  • 2篇燕山大学
  • 2篇太原绿佳环保...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茂名学院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市建筑设...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山西省建筑科...
  • 1篇中国第十三冶...
  • 1篇太原学院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山西省教育学...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 1篇深圳市祥为测...

作者

  • 146篇田琦
  • 32篇李风雷
  • 16篇董旭
  • 14篇张于峰
  • 11篇王美萍
  • 11篇贾捷
  • 10篇刘玉香
  • 10篇白惠峰
  • 9篇程远达
  • 7篇韩瑞春
  • 6篇雷勇刚
  • 5篇段兰兰
  • 5篇李晋
  • 5篇武斌
  • 4篇周国兵
  • 4篇赵薇
  • 4篇张佼
  • 3篇冯伟
  • 3篇王荣光
  • 3篇段鹏飞

传媒

  • 13篇华侨大学学报...
  • 11篇暖通空调
  • 7篇太阳能学报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 7篇建筑热能通风...
  • 5篇中北大学学报...
  • 4篇山西建筑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山西能源与节...
  • 2篇流体机械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能源技术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能源与节能
  • 2篇建筑节能(中...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建筑技术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19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改性生物炭与沸石配施对土壤有效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针对盐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且保肥能力差等问题,采用磷酸浸渍-水热法制备了菜花叶生物炭(CLH)和香蕉皮生物炭(BPH),分析了不同水热温度(120、160、200、240℃)对合成生物炭特性和其中磷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碱熔-水热法将煤矸石合成沸石(ZL),然后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及磷释放动力学试验,将生物炭单施及与合成沸石配施,研究其对土壤有效磷释放的影响与缓释机理.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200℃时,合成的菜花叶生物炭(CLH200)与香蕉皮生物炭(BPH200)表面含磷与含氧官能团量较高,且铁/铝结合磷含量最高,分别占CLH200与BPH200中总磷的36.58%、31.15%.土壤培养120 d,与单施化肥和单施CLH200相比,CLH200与ZL配施(CLH200+ZL)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45.72%和19.64%,BPH200与ZL配施(BPH200+ZL)处理下分别提高了32.25%和12.13%.此外,BPH200+ZL与CLH200+Z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脱氢酶活性.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曲线与CLH200和BPH200处理下试验测定值的相关性良好,而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曲线与CLH200+ZL和BPH200+ZL处理下试验测定值的相关性良好,两种改良剂配施后有效磷的释放主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且扩散过程是磷释放的限制步骤.研究显示,磷改性生物炭与煤矸石基沸石配施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特性,而且有助于土壤有效磷缓释,满足植物生长对有效磷养分的长期需求.
葛启隆田琦丰开庆汪素芳侯瑞
关键词:沸石磷改性生物炭有效磷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评介被引量:10
2001年
田琦
关键词:教学模式心理治疗心理学家学习环境
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优化被引量:4
2020年
针对山西省太原地区地源热泵应用导致土壤热平衡难以满足的问题,在传统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新的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以太原地区某一建筑的应用为例,利用DeST软件模拟计算案例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需求特征,利用TRNSYS软件仿真分析常规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并对新的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案例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比为1.57∶1.00,应用常规地源热泵后,土壤初始温度和最高温度逐年下降,10 a后平均温度降幅14.3%;与常规地源热泵系统比较,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节省12.5%,节省25.8%的打井数,节省33.9%的运行费和15.9%的总费用,可解决埋管区土壤冷、热不平衡、埋管面积不足的问题,夏季性能系数(COP)提升26.2%,冬季制热性能系数(COP h)提升12.3%.
李科宏田琦李琦晟李蓉
关键词:喷气增焓
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一体化生活热水系统及其制热方法
一种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一体化生活热水系统及其制热方法是将太阳能蒸发集热器设置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外壳的内表面,将室内自控保温水箱设置于房间内由控制系统通过循环管路调控,实现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一体化生活热水供应。本...
田琦董旭
文献传递
能源比价对热泵节能效益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介绍热泵技术原理,得出了热泵节能率与经济效益在理论上是正相关的结论。在工程应用中,出现了节能率较高却在经济效益上亏损的现象。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因素,提出了通过优化能源比价,促进具有节能效益的热泵技术广泛应用,以平衡能源供应结构、节能减排的观点与方法。
董旭田琦张永贵
关键词:能源比价节能效益热泵锅炉
多热源环状管网关阀及水力过程仿真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多热源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复杂繁琐的问题,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多热源多环复杂热网进行建模和仿真。提出了应用Geodatabase数据模型,快速生成热网关联矩阵和独立回路矩阵,然后使用基本回路法计算热网水力工况。当供热管网发生爆管事故时,将此法应用到爆管事故后关阀方案的模拟研究,可以定量分析事故的供热影响,并比较不同位置处爆管的受影响程度。
方伟田琦杨晋明马斌
关键词:供热管网水力计算仿真
空气源热泵直接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优化运行方式被引量:15
2015年
从运行方式的角度对空气源热泵直接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优化,以山西某栋两层居住建筑为例,将实测数据与DeST-h软件模拟数据进行结合,比较全天连续运行、白天运行夜间停机、电价移峰填谷运行三种不同运行方式的经济性和舒适性.结果表明:三种运行方式均可基本满足舒适性的要求,但就经济性而言,白天运行夜间停机的运行方式既充分利用围护结构的蓄热能力,又缩短了系统运行时间,因此为最佳运行方式.
杜彦田琦杨晋明郭卫强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运行方式
一种压缩喷射式双温热泵系统
本发明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喷射式双温热泵系统,本发明在两台不同温度的冷凝器之间设两相流驱动的喷射器,引射来自过冷换热器的气态制冷剂,减少节流损失,并对低温冷凝液进行过冷,在实现双温供热的同时,增大了系统制热...
刘玉香狄胤杰武殿康李风雷田琦李侃贾捷杨鑫
太阳能喷射与直接蒸发复合供冷装置
一种太阳能喷射与直接蒸发复合供冷装置是将所述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和所述直接蒸发冷却系统进行结构优化配置并连通集于一起,实现相同制冷情况下的能耗最少。本装置适用于以太阳能为动力源,为工作站提供热能,结合直接蒸发冷却系统,利用...
李风雷刘玉香田琦白惠峰丁相午韩瑞春
文献传递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蒸发器设计参数的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蒸发器对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选出最优的蒸发器设计参数,利用TRNSYS建立了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模型,结合FLUENT建立了伴有相变的满液式蒸发器模型.以R141b为工质,计算并分析了在典型气象年的7月11日,蒸发器采用不同的制冷剂进出管位置X、换热管管间距Sh和充液高度h时,系统的制冷量Qe和综合性能系数COPz随冷凝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结果,在此基础上对蒸发器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它参数一定时,蒸发器的充液高度为筒体直径D的50%或55%时系统有较好的热性能表现;蒸发器换热管管间距越大,系统制冷量越大;制冷剂进出管距离太大或太小均会削弱系统制冷量,且与筒体中心的水平距离X等于225mm或375mm时系统有较好的热性能.
张峰峰田琦李风雷白慧峰
关键词:满液式蒸发器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