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股沟疝囊内腹膜包涵囊肿1例
- 2013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以"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5a,右侧腹股沟区包块3a"为主诉于2009年8月19日入院。5a前患者偶然发现久站后左侧腹股沟区出现约鸡蛋大小的质软包块,可手法还纳,平卧后包块消失,无红、肿、热、痛等症状,未予诊治。
- 田宇剑李伟李界明
-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多房性
-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比较被引量:10
- 2013年
-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起病急促、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1,2]。手术修补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方法[3,4]。目前外科开腹行穿孔修补术是较常规的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师逐渐将其应用到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修补中,以期减轻手术痛苦,加快恢复速度[5,6]。近年来,我院施行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报道如下。
- 田宇剑李伟李界明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开腹手术
- 气压治疗防止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对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行腹部手术90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别归入A,B组各450例,A组应用气压治疗仪治疗,B组常规2h翻身1次,并行双下肢肌肉及膝关节、踝关节的主、被动运动;比较2组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A组显效率99.56%,B组为74.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B组发生率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李伟田宇剑李界明吴胜唐晓明陈金锁
-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气压治疗腹部外科手术
-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 2013年
- 患者,男,3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于2012年8月25日入院。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发热(体温具体不详),无黄疸、腹泻及黑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无咳嗽、咯痰及胸痛。于当地医院查腹部立卧位平片未见明确膈下游离气体,无肠管扩张及气液平。26日患者腹痛加重,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发病以来,精神差,未进食,大小便正常。查体:腹部外形正常,无胃肠型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腹肌软,上腹部无明显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有反跳痛,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局部肌卫,无液波震颤,无振水音,未及包块,肝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脾未触及,输尿管压痛点无压痛,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4次/min,未闻及血管杂音。
- 李伟田宇剑李界明吴胜唐晓明陈金锁
- 关键词:误诊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9例行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粘连情况分为粘连组与未粘连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6~18个月,23例发生肠粘连,发生率为7.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腹部手术史、疝内容物为小肠或大网膜、高分子材料补片及术后卧床时间>24 h与术后并发肠粘连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均是术后并发肠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13、3.473、3.442、2.680、3.557,P<0.05)。老年、腹部手术史、疝内容物为小肠或大网膜、高分子材料补片及术后卧床时间>24 h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重点关注,积极预防。
- 唐晓明吴胜李伟田宇剑周城臣
- 关键词: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肠粘连
- 阑尾及盲肠多发性黏液囊肿1例分析
- 2012年
- 对阑尾及盲肠多发性黏液囊肿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2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不适2个月余于2011—12—05入院。查体:腹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可以触及约3cm×2cm大小肿物,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 李伟田宇剑李界明吴胜唐晓明陈金锁陈青
- 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粘合剂在规则性肝切除肝断面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粘合剂(护固莱士)在规则性肝切除肝断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4 医院肝胆外科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集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在这两所医院住院行规则性肝切除的患者,共计 218 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肝断面行常规结扎或电凝止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粘合剂喷洒创面,术后均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 3 d 的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出血、胆汁漏、腹腔感染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术后第 1 d,两组腹腔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手术后第 2、3 d 的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减少( P<0.05),且拔管时间较早(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及胆汁漏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腹腔感染方面,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对肝断面主要血管、胆管有效处理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粘合剂喷洒,可减少术后小血管出血及毛细胆汁漏的发生,且不增加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李伟辛国军田宇剑吴胜李建平
- 关键词:规则性肝切除肝断面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研究(附104例报告)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分离并次全切除胆囊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0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术中分离胆囊管至肝总管汇合部,用可吸收夹夹闭并次全切除胆囊管。结果:10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97例(93.3%)成功行胆囊管次全切除术。术后随访5~6个月,无腹痛、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分离并次全切除胆囊管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减少因残留胆囊管引发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 陈金锁李界明吴胜唐晓明田宇剑李伟
- 关键词:胆囊管次全切除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例报告
- 腹腔镜探查在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腹腔镜探查在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中的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实施腹腔镜探查45例患者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均明确诊断:肝破裂9例(2例合并胆道损伤),脾破裂(含脾包膜下血肿)13例,胃破裂2例,胰腺十二指肠损伤2例,小肠破裂8例,结肠破裂5例,肠系膜血管损伤及大网膜血管损伤3例,腹壁血肿2例,腹腔阴性探查5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3例,中转开腹9例,辅助小切口3例;其中1例脾脏包膜下血肿行保守治疗术后5d迟发脾脏破裂,及时开腹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合并重型脑外伤2周内死亡,其余43例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探查对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的复杂患者可提供超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及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并可通过腹腔镜完成镜下手术;符合现代外科微创观念,值得提倡。
- 田宇剑李伟李界明吴胜陈金锁唐晓明
- 关键词:选择性腹腔镜探查多发伤腹部损伤诊治
- 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区顽固性疼痛的诊治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区顽固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疼痛均有所改善,16例疼痛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反复;2例6个月后再次出现疼痛,证实为会阴区复发伴远处转移,后死于全身衰竭。本组患者获1~5.5年随访。结论:对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区顽固性疼痛伴肿块形成者,肿块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病灶可去除疼痛病因,对肿瘤复发所致的疼痛,手术为有效治疗方法;结合局部放疗等术后辅助治疗,可达到消除和减轻疼痛、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 田宇剑陆春雷吴国忠
- 关键词:直肠癌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