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丁
- 作品数:94 被引量:363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经验与教训专题讨论被引量:8
- 2007年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我国已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近些年,其对非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rhG-CSF的应用在临床已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收到了是好的疗效。但个别医生,由于对G-CSF缺乏全面了解和认识,招致一些原可以避免的严重并发症,如诱发肺、脑、心肌梗死或促进和诱发粒细胞白血病等。如何把握G—CSF应用的指征,扬其优越效果,避其毒副作用,确保医疗安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而有意义的工作。
鉴于此,我刊在本期约请了田丁教授和其他5位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作者们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学识,除了介绍G—CSF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外,着重提出一些如何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见解。所有这些,对血液学同道特别对年轻的医生们,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 无孙婉玲田丁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动员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预处理中断1例的挽救治疗
- 2001年
- 冀冰心苏力卢远清徐娟田丁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预处理
- 骨髓移植的组织配型HLA血清学MLC及PCR指纹法分型研究
- 王伟田丁杨立高天祥赫翠
- 该研究针对影响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关键之一组织配型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包括Ⅰ、Ⅱ类基因的血清学分型,Ⅱ类抗原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DRB、DQB、基因的PCR指纹法分型及6种ASO探针的点杂交等方法。PCR指纹及交叉配型只...
- 关键词:
- 关键词:DNA指纹血清分型血清诊断骨髓移植
-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后致死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02年
- 目的 了解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诱导化疗后致死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560例 >60岁老年 AN-LL 的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发生率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有关 (P<0 .0 0 1 ) ,难以控制性致死性感染与 CD4 细胞绝对值减少有关 (P<0 .0 0 1 )。结论 CD4 细胞绝对值减少是导致感染死亡的主要内在因素 ,老年 ANLL患者化疗前进行免疫功能评估将对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剂量的调整 。
- 徐娟万岁桂田丁于力李薇刘复强
-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致死性感染
- 干细胞因子与白介素-3联合对小鼠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作用及其造血重建的影响
- 1999年
- 采用集落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干细胞因子( S C F) 联合白介素3( I L3) 对小鼠5氟尿嘧啶(5 F U ) 处理3 d 的骨髓细胞(d35 F U B M C) 的体外扩增作用及其对致死量照射小鼠造血重建功能的影响。 S C F 单独应用使体系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G M C F U) 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单位( H P P C F U) 分别增加了(24 .2 ±6 .1) 和(1 .5 ±0 .3) 倍( P< 0 .05) 。 S C F 与 I L3 联合应用时 G M C F U 和 H P P C F U 分别是新鲜d35 F U B M C 的(30 .5 ±9 .5) 和(13 .6 ±4 .5)倍( 与单用 S C F 组比较 P 分别大于和小于0 .05) 。小鼠骨髓移植实验结果表明: S C F、 S C F+ I L3 体外扩增的d35 F U B M C 移植给经致死量照射的受体小鼠后,外周血细胞计数恢复时间比输新鲜d35 F U B M C 组缩短1 ~5 d , S C F+ I L3组不仅血细胞计数恢复最快,并使移植所需的骨髓细胞数减少90 % 以上。结果提示: S C F 单用对骨髓细胞有扩增作用,并且与 I L3 有协同作用;体外扩增的骨髓?
- 万岁桂刘聪艳路继莲孙雪静邵文硕田丁
- 关键词:造血生长因子造血重建干细胞因子
- 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PCI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治疗。其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0mL,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作为对照组,经冠状动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8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9例治疗组患者和22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静态及动态心肌核素显像检查。结果细胞治疗组患者临床随访无明显副作用,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力增加。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示左室射血分数(术前27.00%±0.89%,术后6个月36.80%±0.58%,术后2年40.94%±0.58%,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术前1.55±0.05,术后6个月1.32±0.03,术后2年1.24±0.02,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显著改善,峰值射血分数(EF)与基础状态EF的差值(术前0.88%±0.54%,术后6个月15.06%±0.43%,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P<0.01)及WMSI和基础状态WMSI的差值(术前0.07±0.02,术后6个月0.19±0.02,术后2年0.15±0.01,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治疗前后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与静态心肌核素显像提示梗死和缺血面积减小,存活心肌增加。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2年的临床观察无明显副作用,具备安全性,并显示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 何冀芳赵虹魏嘉平李康李耘许立庆任文武温静周春燕韩涛田丁徐娟苏力张人玲刘丹马云川张建
- 关键词:骨髓细胞心肌梗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NST治疗白血病及转移癌的免疫学机制
- 内容提要:1.NST及其主要适应症,2.NST治疗白血病的预处理方案和临床结果,3.UCB-NST的研究进展,4.我们的有限经验,5.NST治疗转移实体瘤的初步结果,6.NST发挥疗效的机制:-GvL/GvT效应。
- 田丁
- 关键词:白血病转移癌免疫学机制
- 文献传递
-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后JAK2突变时代的几个临床问题被引量:9
- 2010年
- 系统复习了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研究领域JAK2V617F突变的相关进展,认同JAK2V617F突变的发现在MPD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着重讨论了后JAK2突变时代几个敏感的问题,表达了初步看法:接受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推荐的对MPD诊断标准的建议;对MPD/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PN)的命名有不同的解读,建议采用MPD,而不采纳MPN的称谓;提出了对MPD(不含CML)治疗的建议:在有效的靶向JAK2V617F抑制剂应用于MPD治疗之前,针对其骨髓过度增殖可短期使用羟基脲(HU),推荐同时较长疗程应用干扰素-α(IFN-α),及时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 田丁朱平沈建良王昭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基因JAK2突变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和Fas^+细胞Fas抗原的表达被引量:1
- 2002年
-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以下简称再障 )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 ,采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干扰素γ(IFN γ)对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Fas介导的凋亡在AA发病中的作用。正常对照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率为 ( 1 0 .0 2± 2 .33) % ,重型再障组(SAA)和慢性再障组 (CAA)分别为 ( 38.2 8± 9.0 1 ) %和 ( 2 6 .6 6± 4 .2 7) % ,SAA组和CAA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5 ) ;SAA组与CA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SCF、IL 3、GM SCF和EPO细胞因子组合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 ,加入IFN γ时 ,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稍增高 ,AA患者骨髓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 ,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与正常对照骨髓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SAA组明显高于CAA组 (P <0 .0 5 )。实验结果表明 ,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时 ,IFN γ促使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表达作用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结果提示 ,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A的发病有关。
- 万岁桂孙雪静刘聪艳赵弘徐娟田丁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CD34^+细胞FAS抗原
- 舌色的亮度与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探讨体检者舌色的亮度与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以972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舌诊与拍摄舌图像,采集静脉血测量外周血的RBC、HGB、HCT、MCV、MCH、MCHC、RDW.对舌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后,提取舌...
- 梁嵘姚叙莹王召平陈东宁李丹溪田丁王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