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琳

作品数:5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荆州新区勘探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油气
  • 2篇含油
  • 2篇含油气
  • 1篇地质
  • 1篇岩石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地质
  • 1篇油气系统
  • 1篇运移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烃
  • 1篇生烃演化
  • 1篇石油生成
  • 1篇石油运移
  • 1篇天然气
  • 1篇平湖组
  • 1篇气藏
  • 1篇气系统

机构

  • 5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王琳
  • 2篇王果寿
  • 2篇周卓明
  • 2篇肖朝辉
  • 2篇刘建
  • 1篇裴振洪
  • 1篇周维奎
  • 1篇刘勇健
  • 1篇陈孔全
  • 1篇杨长青
  • 1篇李美洲
  • 1篇杨长清
  • 1篇沈军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岭地区深层复式含油气系统演化被引量:3
2004年
长岭地区自晚侏罗纪以来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形成了 3个已知含油气系统。深层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为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暗色湖相泥岩 ,现今为高熟过熟阶段 ,青山口组为区域盖层 ,其总体特征为正常充注侧向排烃高阻抗含油气系统 ,成藏关键时刻在明水组末期。不整合面上、下多期复合型圈闭和早期形成、晚期末遭受破坏的圈闭是深层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场所。
杨长清王琳陈孔全刘建
关键词:油气藏复合圈闭生烃演化天然气不整合面
西湖凹陷春晓区带下第三系平湖组、花港组沉积特征被引量:53
2002年
西湖凹陷春晓区带下第三系平湖组及花港组可划分出半封闭海湾、湖泊、三角洲及河流 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 ,以及滨岸潮坪、泻湖、滨岸湖泊、河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河流等 6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和若干种亚相及微相。平湖组、花港组的发育与演化显示了由海到陆的变化特点 ,即平湖组主要为半闭塞海湾环境 ,以海湾泻湖相发育为其特征。花港组则以湖泊、三角洲、河流体系为主 ,并可明显两分 ,下段为海浸湖相 ,上段为淡水湖及曲流河泛滥平原的间互沉积。该区有利储集相带主要有潮渠水道、潮坪砂坝、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河道微相。
王果寿周卓明肖朝辉李美洲周维奎王琳
关键词:西湖凹陷下第三系平湖组发育油气地质
豫西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特征被引量:7
2003年
豫西地区中、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上石盒子组及下石盒子组煤成气资源丰富 ,但成煤环境纵向发育与横向变化较大 ,规律难于把握。因此 ,开展煤成气源岩沉积环境研究有利于该区煤成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及合理的利用。通过露头、钻井、地震资料及分析、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 :本区中、下二叠统主要沉积了一套浅海碳酸盐岩 ,海湾—泻湖、潮坪、沼泽、障壁岛 (砂质滩、坝 )及三角洲相陆源碎屑岩和煤层。从总的沉积特征来看 ,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基本上发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和煤的混合沉积。上二叠统上、下石盒子组则以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 ,三角洲及三角洲平原沼泽十分发育 ;沉积环境具有自下而上 ,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由海相逐步过渡为陆相的基本特点。其煤成气源岩沉积环境以早二叠世山西期潮坪、泻湖过渡带之滨岸沼泽环境为最佳 ,其次为中二叠世下石盒子期三角洲平原沉积之平原沼泽环境。
王果寿裴振洪周卓明肖朝辉王琳
关键词:煤成气二叠统
松辽盆地长岭地区复式含油气系统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依照复式含油气系统理论 ,以区域盖层为界 ,将长岭地区划分为出 3个含油气系统 :以青山口组为盖层的深部、嫩江组为盖层的中部以及以明水组为盖层的上部含油气系统。其中深部含油气系统是长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领域 ,目前发现有东岭气藏、达字井含气构造 ,以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及上生下储式组合方式为主 ,据盆地模拟表明成藏的关键时刻是明水组末期 ( 6 5Ma) ;中部含油气系统以下生上储及自生自储式的组合方式为主 ,成藏的关键时刻是明水组末期 ( 6 5Ma)和现今 ;上部含油气系统以下生上储式组合方式为主 ,目前正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 ,成藏的关键时刻是现在。
王琳杨长青刘建
关键词:油气成藏石油生成石油运移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岩石含油气性评价方法被引量:13
2000年
神经网络计算法是模拟人体经络系统活动的机理来研究事物的新方法。本文运用T .Kohonen提出的SOM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以准噶尔盆地的彩南油田一主力油层为例 ,建立起岩石含油气性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例研究表明 ,人工神经网络法性能良好 。
刘勇健沈军刘义建王琳
关键词:自组织含油气性人工神经网络岩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