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伊文思与纪录片《四万万人民》
- 2014年
-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国战势引起国际社会关注。2月,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思带领摄制组来到中国,他此行目的是拍摄一部关于中日战争的纪录片。到中国之前,伊文思已是享誉世界的纪录片导演。凭借实验性纪录短片《桥》(1928年)、《雨》(1929年),他在欧洲先锋电影运动中显示出才华,1936年,他拍摄了一部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纪录片《西班牙的土地》,在积累了实地拍摄战争题材纪录片经验的同时,也坚定了他用影像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决心。伊文思此行的目的,是用影像记录在日本法西斯侵略下遭受浩劫的中国,获取世界各国的同情和帮助。
- 王大鹏
- 关键词:西班牙内战战争题材日本法西斯中日战争《桥》
- 《航空摄影(影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 2022年
- 2020年0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1]。《航空摄影(影视)》课程以《纲要》为指导思想,从教师自身出发加强思政意识,从教学大纲和教案中发掘思政元素,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案例,《航空摄影(影视)》课程被评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王大鹏
- 关键词:航空摄影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
- 文献纪录片的文化传播特征——基于整体史观研究方法对不同时期文献纪录片传播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从1927年纪录片《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开始,中国文献纪录片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文献纪录片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同的传播语境。本研究运用法国年鉴学派整体史观研究方法,从时代背景、创作主体、传播平台、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分析文献纪录片初创期、战争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21世纪初期等不同时期文献纪录片的文化传播特征。每个历史时段的传播特征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包容多种声音、包容多种经历的历史表述正是文献纪录片达到客观真实的有效途径,文献纪录片遵循纪录片规律进行创作,必然会获得相应的社会公信力,负担起应负的历史责任。
- 王大鹏
- 关键词:文献纪录片文化传播整体史观传播受众
- 经典IP的跨媒介转化与国际化策略——以《家有儿女之神犬当家》为例
- 2024年
- 本文在全球文化交流视野下,通过文本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以中美合拍电影《家有儿女之神犬当家》为主要文本进行阐释,指出该影片在注重家庭教育的核心主题和轻松诙谐的风格下成功实现了从本土情景剧IP到国际合拍电影的文化输出,显示出一次国际化合作中对中国优势IP成功经验的成功传递。同时,该影片在故事内容与影片合作上,充分体现了技术赋能下角色隐喻与内容价值的提升,为数字电影时代中国电影的全球发展路径探索了成功经验。
- 王大鹏于然
- 关键词:文化输出
- 历史的映像——抗战时期的文献纪录片《中国之战》
- 2016年
- 抗日战争期间的影像纪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国民党电影机构拍摄的纪录影像。虽然在中后期放松了对战事发展的记录,从客观上讲,国民党电影机构拍摄制作的仍然是这一历史时期最全面、最系统的影像文献,是抗战期间影像史料的主体。其次是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拍摄的影像。由于摄影器材短缺、专业电影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所拍摄的影像并不成体系,在时间上也没有延续性,但其后期对重大事件档案式的画面记录,成为抗日期间延安影像的特点。第三方面是以"满映"为主体的日伪纪录影像。从内容上看,这些影像是为掩盖侵略之实,推行"大东亚共荣"而作,是反动的。从其对新闻片、纪录片的制作计划和具体实施看,其计划周密且合理,并且对计划的贯彻执行较为彻底。第四方面,是国外新闻机构,影像工作者对抗战的纪录、认知。这一时期,既有像伊文思、斯诺这样个人色彩较重的《四万万人民》和边区的首次影像拍摄,也有《我们为何而战》中《中国之战》带有较强意识形态的文献纪录片。与中国影片充斥着民族情绪不同,这些影片往往从战争原罪的角度出发,较为冷静地分析战争之根源,以及交战各方在战争中的利益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之战》的阐述,使后人在重温这段历史时,可以看到表达不同情绪的画面,听到不同的声音,从纷繁的影像文献中拨开云雾,探究历史真相。
- 王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