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哲

作品数:88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专利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地下水
  • 11篇同位素
  • 8篇蒸发
  • 8篇水化学
  • 8篇巴丹吉林
  • 8篇巴丹吉林沙漠
  • 7篇地质
  • 7篇水文地质
  • 7篇化学特征
  • 6篇蒸发池
  • 6篇水资源
  • 6篇回灌
  • 5篇悬浮物
  • 5篇水面蒸发
  • 5篇浅层
  • 5篇浅层地下
  • 5篇浅层地下水
  • 5篇包气带
  • 4篇油污染
  • 4篇石油污染

机构

  • 61篇中国地质科学...
  • 28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天津市水利勘...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山西省地质调...
  • 1篇黄金集团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88篇王哲
  • 25篇刘少玉
  • 23篇周晓妮
  • 17篇宋淑红
  • 17篇聂振龙
  • 16篇王丽娟
  • 14篇刘学全
  • 14篇孟令群
  • 14篇刘鹏飞
  • 10篇申建梅
  • 10篇刘敏
  • 9篇王文科
  • 8篇王金哲
  • 7篇赵贵章
  • 7篇李俊亭
  • 7篇靳盛海
  • 7篇韩双平
  • 7篇曹乐
  • 5篇宋书红
  • 5篇苗青壮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地下水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3篇地球科学
  • 2篇中国地质
  • 2篇2010年城...
  • 2篇全国地下水与...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工程勘察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与地下水资源评价被引量:24
2021年
在系统梳理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内陆河流域主要的含水层特点,对山区、平原区和沙漠区的地下水循环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平原区地下水水流系统进行了讨论。由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形成了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含水层-河流系统,不论是上游开发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会引起整个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强烈变化。地下水资源评价表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83亿m^(3)/a,其中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87亿m^(3)/a,山区与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199亿m^(3)/a,现状开采量为128亿m^(3)/a。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表明,除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等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潜力有限,应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其承载能力。今后应加大(微)咸水资源化、地下水水库的调查研究,加强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需水量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尹立河张俊王哲董佳秋常亮李春燕张鹏伟顾小凡聂振龙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
一种高效抽灌自动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抽灌自动转换器,它包括两端分别径向收缩的管道,管壁上至少设有一对开孔,管道内装配一杆状体,杆状体上固连一圆筒,圆筒与内壁间滑动配合,圆筒高度大于横向开孔孔径,杆状体下端固连一圆形柱塞,圆形柱塞直径...
刘少玉刘鹏飞王哲周晓妮
文献传递
一种地下水重金属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水重金属处理设备,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设有一个竖直放置的源水滤罐,所述源水滤罐的上端设有吸水泵,所述源水滤罐另一端设有进水阀,所述源水滤罐内腔设有多孔滤板,所述...
王哲曹文庚李涛涛
文献传递
三屯河流域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对三屯河流域40多组环境同位素样品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山区、冲洪积扇、细土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来源、混合比例,同时运用稳定同位素的高程效应计算了地下水补给区的高程,最后讨论了流域水循环的过程,为该区的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王杰王哲梁煦枫张徽
关键词:环境同位素
一种研究移除渗井周边堵塞悬浮物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移除渗井周边堵塞悬浮物的实验装置,包括砂箱和水箱,所述砂箱中纵向垂直设置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外和所述第二管道外的所述砂箱用于填充砂砾,所述第一管道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管...
刘鹏飞刘少玉张文强王哲周晓妮
文献传递
华北地区咸水灌溉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探究华北地区地下咸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方式,本文通过开展冬小麦咸水灌溉的田间试验,采用地下咸水和淡水灌溉两种方式,研究了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下,淡水灌溉水分运移深度较咸水灌溉深,且同一深度淡水灌溉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咸水,咸水灌溉在一度程度上会影响土壤入渗和持水能力;咸水灌溉随着持续灌溉,土壤表层(0~0.2 m)和深层(0.6~1.2 m)盐分开始积聚,整个播种收获期,土壤剖面含盐量产生不同程度累积,埋深0.4 m盐分累积量达到峰值1.6 g/kg。淡水灌溉对土壤含盐量影响较小,但会将表层土壤盐分淋洗至深层累积;当灌溉水矿化度为8.69g/L,冬小麦产量减少达37.65%。因此,在开展咸水灌溉时,应合理控制灌溉水的矿化度,实行咸淡混合灌溉,在小麦不减产情况下最大限度利用咸水资源。
王哲王丽娟李猛兴
关键词:小麦咸水灌溉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下水补给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机制,分析了采自浅井、深井及湖泊的35个水样的Cl-浓度、TDS含量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根据巴丹吉林水源地及周边水化学水平分布特征,结合研究区气象和水文条件、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流场发现,戈壁区地下水对沙漠区地下水无明显补给作用,但是沙漠区、戈壁区及山区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关系表明,沙漠区地下水来源于南部山区及戈壁区的地下水或降水。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沙漠边缘分布大量洪积黏土,认为沙漠外围山区、山前戈壁带降水在季节性河道形成的脉冲式洪流是沙漠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这一认识不仅解释了采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技术进行分析而获得不同结论的原因,而且有利于地下水资源评价。
魏世博聂振龙申建梅崔亚莉王哲孟令群刘学全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洪水巴丹吉林沙漠
华北平原东部城镇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分析
通过对华北平原东部城镇地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现状、开采潜力的分析,给出该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建议和对策,为今后该地区的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靳盛海刘少玉韩双平宋书红王哲周晓妮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文献传递
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被引量:13
2010年
针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水资源短缺而严重遏制了呼和浩特市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现状,以呼和浩特市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对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折线和饼图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矿化度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中HCO32-和Ca2+平均浓度为333.525mg/L和82.9704mg/L,两值均较大,变异系数较小,反映了它们在地下水中的绝对含量较高,为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②地下水中的Na+和Mg2+离子主要是来自各种硫酸盐,重碳酸盐和盐酸盐,地下水中的Ca2+离子主要来自各种硫酸盐和盐酸盐。地下水的矿化度高低主要是由水中的Mg2+和Cl-的浓度来控制的。③沿地下水水流方向,主要离子并不遵循随流程的增加而浓度增加的趋势,而是与地下水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HCO32-和Ca2+离子与地下水温度的负相关最为显著,即温度越低时,离子的浓度反而越高。
张翼龙王丽娟王文中李政红于娟曹文庚龙文华苗青壮王哲
关键词:水文化学矿化度
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区凝结水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自制的笼屉式蒸渗仪,在鄂尔多斯盆地包气带水盐运移原位试验场开展凝结水实验研究。以凝结水试验观测数据为基础,讨论鄂尔多斯盆地包气带中水汽运移过程和凝结水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一天中水汽运移有水汽从大气运移至包气带、水汽从包气带运移至大气、水汽向地面聚集和水汽从地面向大气和包气带扩散4个过程;鄂尔多斯风沙滩区0~10 cm土层中都有凝结水,但凝结量主要集中在地表2 cm,凝结水最大量的形成深度在7~9 cm。并初步探讨了凝结水的形成机理。
王哲刘少玉李娣王丽娟宋书红郭洪波
关键词:凝结水包气带水盐运移鄂尔多斯盆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