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元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电生理特点
  • 1篇动脉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性病
  • 1篇中风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神经电生理检...
  • 1篇评分
  • 1篇青年人
  • 1篇青年人群
  • 1篇中青年
  • 1篇中青年人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4篇王元元
  • 4篇许予明
  • 3篇赵璐
  • 3篇宋波
  • 3篇方慧
  • 3篇高远
  • 2篇谈颂
  • 2篇孙石磊
  • 1篇牛慧霞
  • 1篇王少平
  • 1篇王玉强
  • 1篇陶永丽
  • 1篇徐雅芳
  • 1篇张丹丹
  • 1篇刘新静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RE-90模型对短暂性症状伴梗塞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风险很高,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的TIA患者(TSI)卒中风险高于DWI低信号TIA患者。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连续纳入TSI患者,验证RRE-90评...
宋波裴璐璐方慧赵璐高远王元元谈颂许予明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
ABCD3模型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评价ABCD3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探讨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登记一般资料及7 d内ABCD2、ABCD3评分,观察90 d内卒中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种评分的预测价值比较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ROC曲线).结果 共纳入321例TIA患者,其中4例失访,90 d后有38例(11.8%)发生卒中,其中男22例(57.9%),女16例(42.1%),无死亡患者,无出血性卒中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 d内TIA发作超过2次(OR=4.116,95%CI 1.284~3.195)、脑梗死病史(OR=4.022,95%CI 1.472~10.944)、单侧肢体无力(OR=3.117,95%CI 1.222~7.948)是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BCD3评分下面积(0.733,95%CI 0.681~0.780)明显高于ABCD2(0.674,95%CI 0.619~0.725)(P〈0.05).结论 ABCD3能有效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
王元元宋波方慧赵璐谈颂高远徐雅芳许予明孙石磊
关键词:卒中
急性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急性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完成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的SAO患者,根据有无CMB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以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MB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确定CMB与陈旧性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09例SAO患者,CMB阳性组47例(43.1%),阴性组62例(56.9%).CMB阳性组年龄[(65.15±12.91)岁对(62.32 ±11.61)岁;t=0.770,P=0.037]、高血压患者构成比(66.0%对32.3%;x2=16.598,P<0.001)、凝血酶时间[(14.62 ±2.25)s对(16.49 ±4.68)s;=2.400,P=0.041]、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4.98 ±5.20)s对(33.47 ±7.00)s;t=1.532,P=0.010]、国际标准化比率(0.94±0.27对0.91±0.10;t=-0.886,P=0.016)、三酰甘油[(1.16±0.51) mmol/L对(1.76±1.36) mmol/L;t=2.699,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9 ±0.72) mmol/L对(2.64±1.37) mmol/L;t=0.641,P=0.046]以及陈旧性腔隙性梗死(x2 =34.961,P<0.001)和脑白质疏松(x2 =35.161,P<0.001)分级与CMB阴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odds ratio,OR)6.36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279 ~ 17.799;P<0.001]、陈旧性腔隙性梗死(OR3.876,95% CI 1.080 ~ 13.912;P=0.038)和脑白质疏松(OR 16.797,95% CI 1.433~196.960;P=0.025)是急性SAO患者CMB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三酰甘油≥1.52mmol/L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 0.270,95% CI 0.074 ~0.983;P =0.04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MB分级与腔隙性梗死分级(r=0.520,P<0.001)和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r=0.553,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陈旧性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疏松是急性SAO患者CMB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三酰甘油≥1.52 mmol/L�
陶永丽宋波高远方慧赵璐王元元孙石磊许予明
关键词:卒中
河南省汉族正常中青年人群下肢神经电生理特点
2022年
目的:探讨河南省汉族正常中青年人群下肢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纳入330名正常受试者,测定其腓总神经、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运动潜伏期、波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股神经CMAP潜伏期及波幅,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观察和记录胫骨前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股二头肌(短头)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AP)的时限和波幅。结果:男性受试者腓总神经、胫神经、股神经潜伏期更长(P<0.05);腓总神经MCV慢于女性,CMAP波幅高于女性(P<0.05);胫神经MCV与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AP波幅低于女性(P<0.05);股神经CMAP波幅与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神经SCV慢于女性(P<0.05),SNAP波幅与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胫骨前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MUAP时限更宽(P<0.05)。随年龄增长,男、女受试者腓总神经、胫神经MCV减慢,CMAP波幅降低(P<0.05);股神经CMAP潜伏期延长(P<0.05);腓肠神经SNAP波幅降低(P<0.05)。随年龄增长,男性受试者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MUAP波幅增高,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股二头肌(短头)MUAP时限缩短(P<0.05);女性受试者胫骨前肌、股内侧肌MUAP波幅增高,股内侧肌MUAP时限缩短(P<0.05)。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神经电生理参数存在部分差异,在临床应用时,应参照相应正常值作出判断。
牛慧霞王玉强王少平王元元雍泉陈德斌张丹丹刘新静许予明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检查中青年人群汉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