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霞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十二指肠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炎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反流
  • 2篇反流性
  • 2篇反流性食管炎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治疗反流性食...
  • 1篇十二指肠内容...
  • 1篇十二指肠球
  • 1篇十二指肠球溃...
  • 1篇疗效观察
  • 1篇铝碳酸镁
  • 1篇螺杆菌
  • 1篇螺杆菌感染
  • 1篇煤矿

机构

  • 3篇晋城煤业集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王云霞
  • 2篇吴卫兰
  • 1篇雷俊梅
  • 1篇都海燕
  • 1篇郑金平
  • 1篇刘维国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雷贝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us,RE)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运动障碍,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临床上表现为反酸、烧灼、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中7%~15%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本病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道动力药为主[2],为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230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6例应用雷贝拉唑+法莫替丁+多潘立酮,对照组114例应用雷贝拉唑+多潘立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内镜变化,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现报告如下。
雷俊梅刘维国吴卫兰王云霞都海燕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雷贝拉唑疗效观察法莫替丁十二指肠内容物
探讨铝碳酸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2014年
目的研究分析铝碳酸镁对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1.0 mg铝碳酸镁进行4次/d的治疗,持续进行治疗6周;对照组患者则给予20 mg奥美拉唑进行2次/d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将服药次数改为1次/d,再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铝碳酸镁或奥美拉唑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均可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积分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更大程度的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王云霞吴卫兰郑金平
关键词:铝碳酸镁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
不同用药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煤矿职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进行诊治的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60例,采用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口服,2次/d,20 mg/次)+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2次/d,500 mg/次)+左氧氟沙星片(口服,2次/d,200 mg/次)治疗;Ⅱ组60例,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2次/d,20 mg/次)+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2次/d,500 mg/次)+甲硝唑片(口服,2次/d,200 mg/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腹痛减轻情况、溃疡治愈情况、幽门螺杆菌克制率。结果Ⅰ组腹痛减轻情况明显优于Ⅱ组(P<0.05);Ⅰ组溃疡治愈率为88.3%(53例),减轻98.3%(59例),幽门螺杆菌克制率为88.3%(53例),Ⅱ组溃疡治愈率33(55%),减轻率86.7%(52例),幽门螺杆菌克制率55.0%(33例)。Ⅰ组治疗情况优于Ⅱ组(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例),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煤矿职工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王云霞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溃疡不同用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煤矿职工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