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利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荧光
  • 3篇牛血清白蛋白
  • 2篇相互作用
  • 2篇光谱
  • 2篇光谱法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信号
  • 1篇英文
  • 1篇荧光传感
  • 1篇荧光分析
  • 1篇荧光分析法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荧光增强
  • 1篇增强型
  • 1篇沙星
  • 1篇诺氟沙星
  • 1篇茜素红

机构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篇熊利敏
  • 2篇宋胜梅
  • 2篇徐茂田
  • 1篇张银堂
  • 1篇王永祥
  • 1篇丁秀云
  • 1篇耿凤华
  • 1篇李国艳

传媒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贝加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光谱法研究(英文)
2011年
利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贝加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由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和结合常数.结果表明,贝加因可静态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二者相互作用的焓变和熵变均大于零,说明疏水作用力是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与此同时,贝加因可诱导牛血清白蛋白构象变化.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吸收和分布特性.
熊利敏宋胜梅张银堂徐茂田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分子光谱
基于内滤效应的信号增强型诺氟沙星荧光分析法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茜素红和卟啉之间的荧光内滤效应,成功构建了一种分子识别事件与信号报告空间分离的、高选择性的荧光增强型诺氟沙星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无诺氟沙星时,茜素红在420 nm处有最大吸收,这和卟啉的最大激发波长有较大重叠,茜素红和卟啉之间因发生内滤效应导致卟啉的荧光被有效猝灭;而茜素红与诺氟沙星的配合物在523 nm处有最大吸收,和卟啉的最大激发波长不再重叠,即诺氟沙星与茜素红之间的荷移反应破坏了该内滤效应,导致卟啉荧光恢复,据此,可将茜素红的吸收信号转变为高灵敏的卟啉的荧光信号。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诺氟沙星的质量浓度在10~450 mg.L-1范围内与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IF/I0F)呈线性关系(r2=0.987 8),检出限(S/N=3)为5 mg.L-1。方法选择性好,常见金属离子和药物辅料不干扰诺氟沙星的测定。该研究利用内滤效应,将灵敏度较低的诺氟沙星紫外可见分析法转换为灵敏度较高的荧光分析法,且无需将分子识别单元和信号转导单元共价连接,无需复杂的荧光探针合成工艺,为设计该类药物的荧光分析法提供了新思路。
耿凤华王永祥丁秀云熊利敏李国艳徐茂田
关键词:诺氟沙星茜素红
贝加因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及Al~(3+)荧光传感体系设计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记忆衰退和精神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 Aβ)级联学说”认为,Ap聚积是AD病理发...
熊利敏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Β淀粉样蛋白荧光传感
文献传递
荧光光谱法研究贝加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常用来作为典型体系研究蛋白质构象变化。贝加因(Baicalein,Ba)具有抗过敏、抗艾滋病病毒、抗癌和抗氧化等药理性质。研究贝加因与BSA的相互作用可为疾...
宋胜梅熊利敏徐茂田屈凌波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光谱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