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珣

作品数:28 被引量:177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地下水
  • 11篇地面沉降
  • 6篇污染
  • 4篇人工回灌
  • 4篇回灌
  • 4篇沉降
  • 3篇地裂缝
  • 3篇地质
  • 3篇生物降解
  • 3篇石油烃
  • 3篇水岩
  • 3篇降解
  • 2篇地面沉降监测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铁
  • 2篇油类
  • 2篇油类污染
  • 2篇上海轨道交通
  • 2篇石油类

机构

  • 19篇上海市地质调...
  • 13篇吉林大学
  • 12篇国土资源部
  • 5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8篇焦珣
  • 12篇王寒梅
  • 6篇苏小四
  • 5篇杨天亮
  • 5篇张文静
  • 4篇吴建中
  • 4篇叶淑君
  • 4篇吴吉春
  • 3篇林学钰
  • 3篇石旭飞
  • 2篇张岩
  • 2篇刘金宝
  • 2篇严学新
  • 2篇李家平
  • 2篇占光辉
  • 2篇吕航
  • 2篇于军
  • 2篇张欢
  • 2篇何海洋
  • 1篇陆衍

传媒

  • 7篇上海国土资源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上海地质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水利规划与设...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样本差异的一种地下水质模糊评判方法与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传统模糊评判方法评价地下水质量时,通常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参考进行权重赋值,没有考虑由于水质复杂而引起的评价地区内部各取样点测试指标值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极有可能出现一个样本因某项指标的相对含量较大而被列为水质较差级别的现象,不能为水资源缺乏地区水资源管理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针对传统模糊评判的不足,选用广义权海明距离公式为评价公式,用样本权重来表达样本差异程度,再和标准权重相结合作为总的权重,建立了考虑样本差异的地下水质模糊评判体系。选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Cl-、SO42-和NO3-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运用传统模糊评判和考虑样本差异的模糊评判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的环河组含水岩组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考虑样本差异的模糊评判所得的Ⅳ、Ⅴ类水分布面积明显小于传统模糊评判所得的结果,环河组含水岩组地下水水质的Ⅰ、Ⅱ、Ⅲ级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北部,盆地南部的地下水质明显劣于盆地北部。影响水质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水化学场、水动力场、岩相古地理等。
焦珣苏小四林学钰张岩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评价鄂尔多斯盆地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的上海地面沉降防治策略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上海地面沉降防治策略研究的一个考虑因素,主要通过分析对比黄浦江外滩防汛墙沉降监测结果与工程沿线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以及海平面上升对防汛墙防御能力的影响,得到区域地面沉降对防汛墙沉降作用明显、地面沉降叠加了海平面上升因素将进一步降低城市防洪(潮)排涝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下的未来地面沉降防治策略,包括重大市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实施地面沉降分区管控、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建立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等。
王寒梅焦珣
关键词: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防洪排涝
上海地面沉降防治分区管控方法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随着上海地面沉降由缓慢沉降阶段进入到微量沉降阶段,地面沉降防治管理进入了分区管控的新时期。结合当前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区划,从区域地面沉降分区管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管理、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等方面研究了地面沉降防治分区管控方法,为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杨天亮王寒梅焦珣
关键词:地面沉降
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地面沉降风险与预警控制技术
王寒梅严学新史玉金杨天亮刘金宝陈明忠李家平熊巨华吴建中詹龙喜何中发俞俊英占光辉焦珣
该项目属于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治领域,与城市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相互交叉渗透,是区域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与地下空间实践结合的一项代表性成果。该项目从地下空间开发地面沉降评价出发,开发地下空间开发...
关键词: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地面沉降监测预警控制
基于GA-ANN技术的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评价
地裂缝作为苏锡常地区的一种地质灾害对该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在系统分析地裂缝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之上,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单元的剖分,选取了各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建立了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评价的遗传...
焦珣
关键词:地裂缝
文献传递
上海市有效地面沉降容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上海目前微量沉降及城市安全设防高要求的条件下,地面沉降的防治战略应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影响因素。由人类经济与工程等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具有可控性。有效地面沉降容量即城市环境承载与灾害防御可承受的最大允许沉降量。从上海城市雨水排涝入手,以两种排涝模式的主要设计标准为约束条件,探讨不同分区最大允许沉降量的确定方法,为地面沉降研究与防治提供借鉴。
焦珣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
上海轨道交通沉降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16年
轨道交通沉降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研究对轨道交通安全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的地质环境出发,在总结工程地质条件和区域地面沉降特征的基础上,以3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分析了这3条线路地铁隧道运营期间的沉降规律特征。通过分析影响地铁隧道沉降的各风险因素与沉降变形之间的关系特征,建立了包括地质条件、区域地面沉降、周边工程建设、轨道交通结构差异、轨道交通沉降特征在内的轨道交通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3条线路进行了沉降风险评估。
焦珣严学新王寒梅吴吉春叶淑君
关键词:风险评估
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石油烃生物降解的^(13)C、^(34)S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2
2011年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研究石油烃生物降解作用机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在对某石油污染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场地地下水总石油烃(TPH)、溶解无机碳(DIC)和电子受体(SO24-等)以及稳定C、S同位素等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石油烃类污染,TPH和DIC含量沿地下水流方向逐渐降低,主要电子受体含量和pH相应呈现升高的趋势;场地内污染地下水δ13C值低于未污染地下水δ13C值、且由上游向下游随地下水中DIC含量减少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稳定碳同位素守恒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污染场地地下水中DIC含量变化的主要过程为产生CO2的生物降解作用;同时,随着地下水SO24-质量浓度由上游向下游升高,δ34S值逐渐减小。瑞利分馏模型拟合结果证明,场地内发生了以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生物降解反应。
苏小四吕航张文静张玉玲焦珣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生物降解同位素
人工回灌条件下多组分溶质的反应迁移模拟被引量:8
2012年
人工回灌技术在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其实施对地下水环境质量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何保障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安全稳定性,已成为人工回灌技术发展的瓶颈。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结合试验场的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结果,以TOUGHREACT为数值模拟平台,模拟预测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中多组分溶质的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及含水层矿物相溶解-沉淀作用等影响;含水介质中石英、白云石、钾长石、钠长石及蒙脱石发生溶解,方解石发生沉淀,伊利石与高岭石则先溶解后沉淀,但各矿物相反应量极其微弱;按不同压力方案回灌,水位恢复速率随压力增大而加快,但地下水中化学成分变化趋势几乎不受压力影响。
苏小四谷小溪孟婧莹张文静王寒梅焦珣
关键词:人工回灌地下水水岩作用
求解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参数的逆问题
2010年
地下流体的抽取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的预测依赖于所选理论模型中参数的量化。本文所建立的逆问题模型中涉及到压缩承压含水系统中5个控制地面沉降的参数:压缩弱透水层的垂向水力传导系数K'、塑性贮水率S'skv和弹性贮水率S'ske、含水层的贮水率S'S和弱透水层的前期最大固结压力p'max0。逆问题模型由Newton-Raphson调整算法和Helm有限差分一维固结模型构成(COMPAC),其中固结模型可用其他模型替代。文中用一个理想压缩承压含水系统对该逆问题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求解出理想压缩承压含水系统的K'、S'skv、S'ske、S'S和p'max0的近似值,其中p'max0和S'skv是控制计算沉降量的两个最主要的参数。每个监测点计算压缩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8%,该误差仅由调整算法产生。该逆问题模型应用于上海F9地面沉降监测点上部承压含水系统参数的求解和变形量的预测,所求解出的K'、S'skv、S'ske、S'S和p'max0的近似值分别为8.58×10-4 m/a、3.50×10-4 1/m、6.39×10-6 1/m、1.19×10-5 1/m和-2.50m、每个观测点计算压缩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7%。误差的来源除了调整算法外,还包括地下水位、压缩变形的观测误差以及模型概化所产生的误差。
刘毅Donald C.Helm焦珣
关键词:地面沉降逆问题沉降预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