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峻岭
- 作品数:33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功能与使命上的差异
- 2014年
- 作为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它以感性自然和感性的人的武器沉重打击了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但在对哲学的功能与使命的理解上,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却陷于解释世界的理论囹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以感性实践活动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存在,实现了对哲学功能与使命认识的革命性变革,达成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 潘峻岭
- 关键词:费尔巴哈哲学
-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判
- 2014年
- 尽管在恩格斯眼中,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极其贫乏,但不能据此将费尔巴哈伦理道德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排除在马克思伦理学研究之外。费尔巴哈伦理观具有鲜明的反宗教特色和自然主义倾向,其人本主义伦理思想相对于宗教神学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其感性直观的方法导致了其伦理道德思想的抽象性和空洞性。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批判了费尔巴哈感性的、抽象的伦理思想,创立了科学的伦理观。
- 潘峻岭
-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
- 自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以后,中外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新在何处的争论,经常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认为应将马克思...
- 潘峻岭
- 关键词: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哲学实践唯物主义
- 文献传递
- 论公共文化服务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创新的启示
- 2021年
-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因其体系完备,拥有成熟的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且经验成熟,阵地稳固,队伍稳定,深入基层,广受欢迎,在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面临着缺乏关怀品质、需美化自身形象等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创新可以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建设为借鉴,一方面,通过整合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构成;另一方面,基于公共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等维度,启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上进行创新与完善,构建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更具价值的主体系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 潘峻岭潘峻岭
- 关键词:公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 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 2021年
- 以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选择。而在文化的诸多形态中,公共文化服务因其具有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致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属性,天然就具有强大的政治导向传播力和承载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域是各类公共空间,服务对象是各类人群,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具有公共性特点,且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 潘峻岭圣章红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政治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政治属性阶级立场
- 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启示
- 2014年
- 费尔巴哈哲学认识论将人类的哲学视野从宗教的天国下降到现实的人间,开启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但其以感性直观的反映论理解对象世界,没有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终而陷入唯心史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认识论则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来认识对象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找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直观到理性认识、从直观反映论到实践认识论、从个体存在和类意识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方面。
- 潘峻岭
- 关键词:费尔巴哈哲学认识论NEW
-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关系之我见
- 2014年
- 在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中,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既没有产生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巨大的思想影响,以至于在其思想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也不是另一种观点所认为的,马克思恩格斯自始至终走的就是独立自主的哲学道路,与费尔巴哈没有多少关系。费尔巴哈哲学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起到的,是一种灯塔似的思想指引作用。在费尔巴哈哲学的指引下,马克思恩格斯突破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体系,逐步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在他们思想发展的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受到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启示,但却从未在费尔巴哈处停留,没有所谓的"费尔巴哈阶段",也不存在所谓的"费尔巴哈派",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看待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 潘峻岭
-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
-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观点综述被引量:1
- 2007年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概括与发展,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一个根本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是立足于对历史前进方向的总把握,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物质文明的历史发展趋向,关于何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论阐释,综其大要,可以从物质、精神、政治、文化等多层面归纳为10种,这10种观点基本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要内涵。
- 潘峻岭
- 关键词:人民群众
- 刘少奇、邓小平对毛泽东评价之比较
- 2008年
- 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以刘少奇、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论述最为著名。本文通过将两者加以比较研究,考察两位革命家评价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厘清两次评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一个微观的视角来审视毛泽东思想,以期对当前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运用有所启发。
- 潘峻岭
- 关键词:邓小平毛泽东
-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理论的扬弃被引量:1
- 2014年
- 费尔巴哈以异化理论来解释和批判宗教,认为宗教源于人的依赖感,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宗教异化问题的解决在于人的本质的复归。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道路中,受到了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影响,经过了一个从宗教异化到政治异化,再到劳动异化的转变过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以阶级解放理论扬弃费尔巴哈哲学爱的宗教,彻底解决了宗教异化问题。
- 潘峻岭
- 关键词:费尔巴哈宗教异化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