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利华
- 作品数:501 被引量:6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复杂铝合金构件的渐进蠕变时效成形工艺
- 一种复杂铝合金构件的渐进蠕变时效成形工艺,将铝合金板材置于弯曲半径为800mm‑5000mm的成形模具中并固定,本发明利用蠕变时效成形时铝合金的应力松弛主要发生在加载后1‑2小时以内的特点,将整个变形量切分为多级,用加载...
- 刘春辉杨建使马培培陈凱亮湛利华
- 文献传递
- 复杂双曲率蠕变时效成形装置
- 本发明复杂双曲率蠕变时效成形装置采用可调上下对称多点弯曲变形的思路设计能够方便易行实现带筋壁板的复杂单、双曲率蠕变时效成形。本发明复杂双曲率蠕变时效成形装置主要由上下支架5,12,压板6,导向板7,压杆8,支杆9,双头螺...
- 湛利华黄明辉谭斯格李毅波李炎光黄宁
- 文献传递
- 一种含冷却部件的微波腔的复合材料成形制造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冷却部件的微波腔的复合材料成形制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微波腔体、微波发生器、振动气锤、物料托板、冷却部件和抽真空部件;所述微波发生器向微波腔体内发送微波用于为所述复合材料供热,所述物料托板设置在微波腔体内,...
- 湛利华关成龙杨晓波刘桂铭戴光明陈效平吴欣桐常腾飞贺佳阳蒋成标胡健林子钧
- 文献传递
- 一种微波均匀辐射的复合材料成形制造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波均匀辐射的复合材料成形制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微波腔体、微波发生器、振动气锤、物料托板、微波模式搅拌器和抽真空部件;所述微波发生器向微波腔体内发送微波用于为所述复合材料供热,所述物料托板设置在微波腔体...
- 湛利华关成龙杨晓波韦东才戴光明刘桂铭陈效平吴欣桐常腾飞贺佳阳林子钧熊锐
- 文献传递
- 2524铝合金的蠕变时效行为及本构方程被引量:8
- 2013年
- 通过在电子蠕变试验机上进行蠕变时效试验,研究了2524铝合金在时效温度为453~473K、试验应力为140~210MPa条件下的蠕变时效行为;采用包含双曲正弦函数的方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2524铝合金稳态蠕变速率与试验应力及时效温度之间的关联本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试验应力增大和时效温度升高,2524铝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增大,且蠕变曲线在第二阶段持续的时间缩短;依据本构方程计算出该铝合金在各条件下的稳态蠕变速率的数值和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9%,该本构方程可为2524铝合金蠕变时效成形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
- 湛利华李杰黄明辉
- 关键词:蠕变时效本构方程
- 一种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模具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模具组,其包括振动处理用模具、微波固化用模具和硅橡胶模具;振动处理用模具包括紧固装置、真空袋和振动支撑座,微波固化用模具包括模具支撑架和支撑轴,模具支撑架包括两个单元架体,支撑轴的...
- 湛利华肖瑜关成龙戴光明杨晓波吴欣桐彭益丰赵国庆
- 文献传递
- 圆棒状试样压缩蠕变时效和应力松弛时效实验的通用夹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棒状试样压缩蠕变时效和应力松弛时效实验的通用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导电装置和多个锁紧装置,夹具主体包括两个夹持部件,每个夹持部件均设置有内凹槽,两个夹持部件的内凹槽合围形成用于容置圆棒状试样的夹紧通孔...
- 湛利华廖海龙郑启朋黄明辉
- 文献传递
- 一种热压固化复合材料制件与模具界面应力监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压固化复合材料制件与模具界面应力监测方法,所述监测方法包括使用一种界面应力监测系统进行监测,所述系统包括复合材料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待进行热压固化处理的复合材料制件、设置在复合材料制件上方的数据采集薄片...
- 湛利华丁星星常腾飞蒋成标李自强邓帆贺佳阳杨晓波
- 文献传递
- 超大型复杂曲率椭球形构件热压罐成形工艺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型复杂曲率椭球形构件热压罐成形工艺,包括1)构件在模具型面上真空袋密封后抽真空;2)热压罐开始升温升压,当模具升温到35℃~100℃时开始加压至500~1500Kpa;3)开始升温至100~200℃,空...
- 湛利华杨有良胡正根刘观日徐凌志喻吉望孙找汪凯
- 文献传递
- 焊缝补强方式对大直径贮箱箱底承载性能影响
- 2020年
- 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典型10 m级直径贮箱箱底焊缝在双面对称补强、内表面补强及外表面补强三种情况下的内压承载性能。数值计算采用二维对称平面模型,考虑了筒段和短壳真实边界条件及焊缝对承载能力的影响,构建的考虑材料塑性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准确地获得了贮箱箱底内外表面经向应力。结果表明:顶盖和瓜瓣焊缝区域是箱底的薄弱位置,使用内压下,双面对称补强的加强区内外表面经向应力差较小,结构均未进入塑性,单面补强的加强区内外表面经向应力差远大于双面对称补强,局部进入塑性,且外表面补强的加强区最大和最小经向应力差相对于内表面补强分别增加了9.7%和27.2%,变形不协调;设计内压下,箱底内外表面均有局部进入塑性,材料塑性对内外表面经向应力差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显著缓解内外表面应力差造成的附加弯矩;双面对称补强优于内表面补强,内表面补强优于外表面补强,单面补强易产生附加弯矩,不利于箱底的均匀承载和变形协调。该研究结果指导了大直径贮箱箱底结构的优化设计。
- 胡正根湛利华董曼红刘观日李斌常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