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丽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考古
  • 6篇佛寺
  • 6篇北齐
  • 4篇东魏北齐
  • 4篇基址
  • 4篇核桃
  • 4篇核桃园
  • 3篇遗址
  • 3篇文物
  • 3篇文物保护
  • 3篇考古学
  • 3篇建筑基址
  • 3篇古学
  • 3篇北朝
  • 2篇都城
  • 2篇遗迹
  • 2篇造像
  • 2篇赵郡李氏
  • 2篇隋唐
  • 2篇全国重点文物...

机构

  • 2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河北省文物研...
  • 1篇金沢大学
  • 1篇金泽大学
  • 1篇北京清华同衡...

作者

  • 25篇沈丽华
  • 11篇朱岩石
  • 10篇何利群
  • 2篇汪盈
  • 1篇赵欣
  • 1篇黄珊
  • 1篇张雅军
  • 1篇徐光冀
  • 1篇刘方
  • 1篇彭明浩

传媒

  • 9篇考古
  • 6篇南方文物
  • 3篇考古学报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中原文物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邺城地区六世纪墓葬的考古学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长时期的战乱、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多民族间的文化冲突和交融,促成了这一时期多元文化的形成,也在汉晋文化的基础上为隋唐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朝晚期至隋代墓葬的考古学编年研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这也是探寻汉制-晋制-唐制墓葬发展脉络的一个有效途径。
沈丽华
关键词:考古学研究墓葬两晋南北朝隋唐文化政权更迭人口迁徙
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核桃园5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被引量:7
2018年
2014年,勘探和发掘了核桃园5号基址及两翼连廊等建筑遗存,并在解剖中发现了早于5号基址的建筑遗存,出土大量带有戳记的板瓦、筒瓦以及瓦当、琉璃瓦等建筑构件,可确认5号基址为佛殿所属院落正南门。上述发现为探讨北朝时期佛寺平面布局、建造技术以及砖瓦类手工业生产与管理制度等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朱岩石沈丽华何利群王存金马福堂韩燕民(绘图)夏振民崔佳兰(整理)吕梦(整理)王天宠(整理)郭济桥
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魏北齐宫城区206号大殿基址及附属遗迹被引量:2
2023年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年代为公元3~6世纪,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探索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平面布局,并配合邺城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建设,邺城考古队自2015年7月起对宫城区北部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持续的勘探与发掘,至2022年底累计勘探面积约23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000余平方米。
何利群沈丽华(文/摄/绘制)沈丽华彭明浩朱岩石韩燕民(摄)彭明浩马福堂(摄/绘制)李鑫(绘制)韩庆林(绘制)
关键词:北齐
废墟上的足迹——徐光冀先生访谈录
2022年
徐光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三峡工程文物保护规划组成员、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专家组成员、重庆市政府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等。安徽歙县人,1935年出生于北平市,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后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徐光冀沈丽华郭薛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专家顾问组文物保护规划
汉唐时期都城地区窑业生产略论被引量:2
2022年
窑业生产是都城考古和手工业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在汉唐时期主要都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积累了不少相关材料。本文试以通览的方式对以窑炉为主的遗迹进行考古学分析,尝试勾勒出这一时期窑业生产的发展轨迹及与都城规划建设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汉唐时期都城地区的窑址以陶窑为主,主要包括陶俑窑、砖瓦窑、冶铸用烘范窑三大类。窑炉以半地穴式为主,少见土洞式,平面形制从长方形、长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向马蹄形靠拢。窑炉多集中分布、规整有序,具有“官窑”性质。窑场在都城中位置分布与城市规划建设关系密切。
沈丽华
关键词:汉唐时期都城遗址城市规划
“走向隋唐——东魏北齐文化艺术集萃”展侧记
2020年
东魏北齐是中国历史走向隋唐时代的重要过渡时期,历史学家陈寅恪和考古学家宿白均曾给予高度评价,彼时的都城邺城和与之对应的皇陵区出土了大批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为考古、历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证。限于历史条件,数十年来这些重要文物长期尘埋于库房之内,大众只能在考古报告、图录中略窥大概,在邯郸市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中见到零星实物。
沈丽华
关键词:东魏北齐考古报告宿白隋唐时代艺术史研究磁州窑
中国早期舍利瘗埋方式再思
2021年
舍利瘗埋研究是佛教考古的重要课题之一,继往研究建立起了舍利瘗埋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框架。近年来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特别是邺城遗址两座东魏北齐时期皇家佛寺塔基的发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在新的学术视角和理念下,通过全面发掘和重点解剖获得了以往所完全不了解的信息,为重新认识舍利瘗埋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发展演变创造了可能。本文基于对邺城两座佛寺塔基建造过程中瘗埋活动的考古学分析,结合继往发现与研究,尝试对中国早期舍利瘗埋方式进行了再探讨。提出:在崇佛日盛的公元5世纪末至7世纪初,佛塔建造过程中的瘗埋活动较为复杂,并且瘗埋内容不仅局限于舍利。这一时期,舍利瘗埋与表基立刹关系密切,瘗埋思想、表现形式乃至容器组合都深刻反映出西来传统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磨合过程。
沈丽华
关键词:舍利
东魏北齐时期画像空心砖研究
2024年
近年来在邺城、晋阳地区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不少东魏北齐时期的画像空心砖残块。按砖体形状可分为扁平长方体空心砖和方筒长方体空心砖两类,各类尺寸规格略有差异。通过对邺城地区出土空心砖实物的微痕观察,可推断其制作工艺和模印程序。一是以凹槽贴合法作空心砖坯;二是模印画像时采用小模压印法,印模为木质,以阴刻、阳刻加阴线、浅浮雕等多种技法雕刻而成;三是模印过程中主要遵循先边框纹饰后主体纹饰的次序,部分印有莲花纹的方筒空心砖通过调整模印次序和压印力度形成“后天复合纹”。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空心砖的纹饰组合进行复原。邺城、晋阳地区出土的东魏北齐画像空心砖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同时又各具特色。结合文献记载可知这些画像空心砖集中生产于东魏初年和北齐初年,扁平长方体画像空心砖主要用于高等级建筑殿前踏步,而方筒长方体画像空心砖则可能用作栏杆的望柱。
黄清行沈丽华
关键词:东魏北齐
邺城遗址核桃园5号建筑基址出土瓦制品的整理与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瓦制品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瓦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考古发掘的遗址中亦属于常见出土品,瓦制品的整理和研究对于建筑复原和手工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瓦制品出土数量往往过于庞大,瓦制品的种类和形态区别并不明显,因此很少有研究者对遗址中出土的瓦制品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研究。核桃园北齐佛寺位于东魏北齐邺城南郭区的东南部,邺城考古队自2012年迄今对该建筑组群持续开展考古工作,据1号塔基的发掘推测该遗址为北齐大庄严寺。5号建筑基址位于佛寺中轴线之上,南距1号塔基约32米,向北通过两翼连廊与6号、7号廊房将北侧的2号大殿围合成一个宏大的院落。作为国内正式发掘的北朝时期第一座佛寺内部的单体门址类遗存,5号建筑基址出土瓦制品种类较为丰富、数量适中,是进行全资料收集和整理研究的一个较好案例。本文基于这批材料尝试探讨了对瓦制品进行全资料整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对整理获得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建筑屋顶的瓦制品组成、建筑的破坏程度和毁弃原因等问题。
沈丽华吕梦
河北磁县北朝墓群发现东魏皇族元祜墓被引量:19
2007年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计划通过磁县北朝墓群所在地区,渠线工程将影响到一些古遗址和古墓葬,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于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发掘了磁县北朝墓群M003号墓(即元祜墓)。
朱岩石何利群沈丽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