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琳琳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妊娠
  • 4篇妊娠期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子痫
  • 3篇子痫前期
  • 2篇营养
  • 2篇孕妇
  • 2篇脂蛋白
  • 2篇脂蛋白脂酶
  • 2篇脂蛋白脂酶基...
  • 2篇脂酶
  • 2篇妊娠期糖尿病
  • 2篇受体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片段
  • 2篇限制性片段长...
  • 2篇限制性片段长...
  • 2篇聚合酶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1篇汤琳琳
  • 8篇徐友娣
  • 5篇王雅萍
  • 4篇薛鑫源
  • 3篇韩云
  • 2篇谷茂红
  • 2篇陈坚
  • 1篇张丽琴
  • 1篇殷惠蓉
  • 1篇王雅萍
  • 1篇庞辉

传媒

  • 4篇现代医学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养指导对体重过重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营养指导对体重过重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4例在我院进行围产期常规检查、接受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并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体重过重孕妇经营养指导后的妊娠结局。结果:营养指导后,仅有部分体重过重孕妇能达到较理想的体重增长;孕妇孕前体质指数越高,其产前体重达标率越低。孕前体重正常而孕中期产前检查发现体重增加过快的孕妇,经营养指导后产前体重达标率较高,且有良好的妊娠结局;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妇经营养指导后产前体重达标率偏低,不良妊娠结局多。结论:营养指导对孕前体质指数正常而孕期体重增加过快的孕妇效果较好。超重或肥胖妇女应在孕前将体重减轻至正常范围以期得到最好的妊娠结局。
汤琳琳徐友娣
关键词:营养指导体质指数
尿酸及NLRP3炎症小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尿酸与Nod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eucine-rich repeats containing pyrin domain 3,NLRP3)炎症小体表达,分析二者与疾病的相关性,为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常规产检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200例为研究组,参照《妊娠期高血压诊治指南(2015)》中各妊娠期高血压分级标准将研究组200例孕产妇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8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57例)、重度子痫前期组(57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产检的200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孕产妇血清尿酸、NLRP3炎症小体m RNA及NLRP3蛋白表达,经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指标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4组孕产妇年龄、孕周、孕次、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水平、NLRP3 mRNA及NLRP3蛋白表达最高,后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血清尿酸、NLRP3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发展均呈正相关(r=0.709、0.833、0.693,P均<0.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血清尿酸与NLRP3炎症小体水平上调,且随着孕产妇病情的加重升高,可考虑将其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王雅萍徐友娣汤琳琳雷磊谷茂红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尿酸
孕期体重增长和母儿远期健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不足不仅对近期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母儿的远期健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能引起母亲远期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对子代则会造成其儿童期及成年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孕期体重增长过少亦可能引起子代远期肥胖,且可导致成年期糖代谢紊乱,以至发展为糖尿病。运动及饮食调节可以控制孕期增重,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对减少不良妊娠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孕期体重增长和母儿远期健康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汤琳琳徐友娣韩云王雅萍薛鑫源
关键词:妊娠体重增长健康
34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性状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羊水性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等。结果:347例ICP中轻度278例,重度69例。羊水污染89例(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56例),羊水污染率为25.6%。重度ICP中羊水污染46例,发生率为66.7%。89例ICP羊水Ⅱ级及Ⅲ级病例中出现3例新生儿窒息。结论:ICP的羊水性状与病情程度基本一致,羊水污染预示着不良的妊娠结局,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率。
殷惠蓉徐友娣汤琳琳薛鑫源张丽琴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污染胆汁酸新生儿窒息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前BMI与血糖及膳食营养摄入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糖水平及膳食营养摄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血糖水平正常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并依据BMI不同将观察组分为A组(BMI<18.5 kg/m^2)、B组(18.5 kg/m^2≤BMI<24.0 kg/m^2)、C组(24.0 kg/m^2≤BMI≤28.0 kg/m^2)、D组(BMI>28.0 kg/m^2)。比较各组孕前BMI、血糖水平及膳食营养摄入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前体重、BMI、脂肪供能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空腹时、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每日能量、脂肪摄入比较结果显示:D组>C组>B组>A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与血糖水平及膳食营养摄入存在一定相关性,控制合理体重、保持营养均衡对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王雅萍汤琳琳雷磊谷茂红徐友娣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膳食营养摄入
子痫前期患者血脂水平及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PE)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研究LPL基因HindⅢ和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PE的关系,从遗传学角度探讨其在PE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标准选取PE患者142例作为实验组,并收集157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LPL基因HindⅢ和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1)实验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载脂蛋白B(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亦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的脂质成分LP(a)高于正常组(P>0.05);载脂蛋白A1(ApoA1)低于对照组(P<0.01)。PE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HDL,A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H+H+、H+H-、H-H-基因型,实验组分别为117(82.4%)、19(13.4%)和6(4.2%),对照组分别为108(68.8%)、36(22.9%)和13(8.3%)。实验组等位基因H+253(89.1%)、H-31(10.9%),对照组等位基因H+252(80.3%)、H-62(19.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组间比较P值均小于0.05(基因型P=0.024,等位基因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基因型(P+P+,P+P-,P-P-)及等位基因(P+,P-)分布频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86,等位基因P=0.528)。(3)LPL-HindⅢ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差异显著,H+H+基因型的TC、TG、LDL、ApoB及(TC-HDL)/HDL明显高于另两种基因型(P<0.01),HDL及ApoA1低于另两种基因型(P<0.01),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LPL-PvuⅡ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E患者存在明显脂质代谢异常,并具有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2)LPL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影响个体血脂水平,H+H+基因型携带者存在明�
汤琳琳徐友娣薛鑫源
关键词:子痫前期血脂脂蛋白酯酶基因多态性
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和PvuⅡ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研究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和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从遗传学角度探讨其在子痫前期(P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筛选易感基因,为P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组按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标准,选取42例诊断子痫前期的患者,对照组选取50例年龄、孕周与实验组相近的正常孕妇。采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LPL基因PvuⅡ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实验组LPL基因H+H+基因型33例(0.85),H+H-与H-H-基因型共6例(0.15),未出结果3例;对照组LPL基因H+H+基因型30例(0.60),H+H-与H-H-基因型共20例(0.40)。实验组等位基因H+71例(0.91),H-7例(0.09);对照组等位基因H+72例(0.72),H-28例(0.2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组间比较,均P<0.05(基因型P=0.011,等位基因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基因型(P+P+,P+P-,P-P-)及等位基因(P+,P-)分布频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基因型P=0.627,等位基因P=0.941)。结论: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PE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携带H+等位基因的孕妇可能更易发展成为PE。PvuⅡ酶切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P+与PE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韩云徐友娣汤琳琳庞辉
关键词:子痫前期脂蛋白脂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剂量的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后出血及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3组:对照组(n=60)仅予缩宫素,研究1组(n=60)娩胎盘后额外麦角新碱0.2 mg宫体注射,研究2组(n=90)娩胎盘后额外麦角新碱0.4 mg宫体注射,记录出血量、血红蛋白及血压。3组之间行方差分析,多时间点数据行重复测量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结果:3组一般情况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在研究1、2组均少于对照组。但研究1、2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使用可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使用0.2 mg或0.4 mg麦角新碱对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无明显改变。
杨沐怿汤琳琳陈坚季明辉王雅萍
关键词:产后出血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血浆IL-1Ra水平及其与产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妇女血浆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水平及其与产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20例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妊娠期健康妇女为对照组,探究IL-1Ra在两组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与GDM之间的相关性。对120例GDM患者进行12周的跟踪随访,根据是否发生T2DM再分为A、B两组(A组产后T2DM 52例,B组产后正常68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以探究IL-1Ra与产后T2DM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C肽、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R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2DM的发生率在43.33%,A组患者C肽、HbA1c、FBG、FINS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B组,而IL-1Ra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1Ra水平与产前产后C肽、HbA1c、FBG、FINS水平以及HOMA-IR均呈负相关(均r<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Ra、C肽、HbA1c、孕前BMI为GDM产后发生T2DM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示,IL-1Ra对GDM的截断点为820 pg·ml,灵敏度为37.92%,特异度为79.53%;IL-1Ra对GDM产后发生T2DM的截断点为889 pg·ml,灵敏度为52.26%,特异度为67.15%。结论:IL-1Ra在GDM患者以及GDM产后T2DM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明显降低,IL-1Ra可能参与GDM和GDM产后T2DM的发生和发展。
汤琳琳王雅萍
关键词: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产后
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从遗传学角度探讨其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并筛选易感基因,为P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PE组为南京地区135例诊断为PE的患者,组内进一步分为轻度PE组(n=64)和重度PE组(n=71);选取南京地区122例年龄、孕周与PE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的正常孕妇作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1)ERα基因PP、Pp、pp基因型实验组分别为20例(14.81%)、62例(45.93%)、53例(39.26%),其中轻度PE组分别为12例(18.75%)、27例(42.19%)、25例(39.06%),重度PE组分别为8例(11.27%)、35例(49.29%)、28例(39.44%);对照组分别为13例(10.65%)、44例(36.07%)、65例(53.28%)。等位基因P、p实验组分别为102例(37.78%)、168例(62.22%),其中轻度PE组分别为51例(39.84%)、77例(60.16%),重度PE组分别为51例(35.92%)、91例(64.08%);对照组分别为70例(28.69%)、174例(71.31%)。ERα基因PvuⅡ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分布PE组与对照组之间及PE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P=0.077,PE组组内P=0.440);等位基因频率分布PE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但PE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2)ERα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基因型(XX、Xx、xx)及等位基因(X,x)频率分布在PE组与对照组之间及PE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基因型P=0.736,等位基因P=0.602;组内:基因型P=0.152,等位基因P=0.172)。结论:(1)ERα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PE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携带P等位基因的孕妇可能更易发展成为PE。(2)ERα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PE的发生无明显关联。(3)ERα基因的PvuⅡ及Xb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PE的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
汤琳琳徐友娣薛鑫源韩云
关键词:子痫前期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