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慧敏

作品数:12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主题

  • 6篇翻译
  • 3篇烟云
  • 3篇写作
  • 3篇京华烟云
  • 3篇旧事
  • 3篇汉译
  • 2篇东方主义
  • 2篇语言学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汉译研究
  • 2篇翻译思想
  • 2篇翻译文学
  • 2篇PEKING
  • 2篇《京华烟云》
  • 2篇MOMENT
  • 1篇代语
  • 1篇当代小说
  • 1篇狄公案
  • 1篇形象学

机构

  • 7篇南开大学
  • 6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12篇江慧敏
  • 2篇王宏印

传媒

  • 2篇中国翻译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海外英语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构主义视角下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
2016年
该文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探讨了翻译工作坊这一翻译教学模式,认为这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对翻译人才大量需求的趋势,对翻译教学以及新时期翻译人才的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江慧敏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翻译教学
朱光潜翻译思想的语言学维度被引量:3
2012年
学界对朱光潜的美学及文艺学思想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对其翻译思想的研究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现代语言学角度探析朱光潜的翻译理论,对其进行理论定位,并使之系统化,以期对他的翻译思想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朱光潜虽然试图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解决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但其翻译思想并未突破传统译论的束缚。
江慧敏
关键词:翻译思想现代语言学
中国小说在英国的翻译传播与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学西渐的趋势日益增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传播与影响逐渐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中国小说在英国传播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尝试对其进行历史分期,厘清中国小说在英国译介的脉络,分析中国小说在英国译介与传播的特点,从而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江慧敏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中国现当代小说
朱光潜翻译思想的语言学维度
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他不仅在美学研究上具有突出贡献的美学大师,亲自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经典美学名著,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颇有建树,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卓...
江慧敏
关键词:语言学翻译思想
文献传递
试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以利玛窦的翻译实践活动为个案被引量:3
2010年
意识形态与翻译存在一种互动关系。本文以利玛窦为例,通过对其翻译和传教活动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从利玛窦的翻译动机、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和概念层面的处理等方面,探讨意识形态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并指出其译介活动对译入语读者意识形态的影响。
江慧敏
关键词:利玛窦翻译意识形态
修辞学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中称谓语的汉译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旅美期间用英文创作、反映中国文化与北京风土人情的小说,这种特殊创作现象的汉译有着不同于一般英文作品汉译的特点与要求。传统上对称谓语的翻译研究,通常是从语言学或跨文化视角考察不同语言之间称谓语的转换,侧重其语义或语用功能的实现。本文借助广义修辞学理论,探讨小说Moment in Peking中称谓语的汉语还原情况。首先对小说原文称谓语的修辞性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3个汉译本分析这些特征、其文化内涵及深刻寓意等在汉译本中的还原情况,最后得出译者应尽力复原汉语语境下的称谓语文化,同时期望本文能对此类需要文化还原的特殊翻译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借鉴。
江慧敏
关键词:MOMENTPEKING称谓语修辞特征
京华旧事,译坛烟云——论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的无根回译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先生在海外用英文创作的一部旨在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小说。小说创作于1938年,正值国内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林语堂先生虽然身居海外,但作为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也想为国内的抗战尽一份绵...
江慧敏
关键词:《京华烟云》东方主义翻译文学
互文性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汉译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以小说Moment in Peking为例,运用费尔克劳的狭义互文性理论,探讨互文性在小说原文及汉语译文中的体现。Moment in Peking是用英文创作的中国题材的作品,即属于异语写作,其中包含的互文性更具复杂性,具体体现在原文互文的特殊性和翻译互文的特殊性两个方面。本文对费尔克劳划分的显性与成构互文性加以改造,使之更适合本个案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译者在语言文化转换过程中,尤其是在类似于本文个案的互文翻译过程中,应具有较强的读者转换意识;针对译入语读者,采用各种互文性翻译转换策略,保留、强化、淡化,甚至忽略原文的互文性,在整体上取得较好的读者阅读效果。
江慧敏
Moment in Peking中异国形象之汉译被引量:7
2014年
林语堂在其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中描写到一些西方人及日本和韩国人的形象,在八国联军侵华和抗日战争那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外国形象是如何体现的,在翻译成汉语之后又是如何再现的呢?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对小说原文中的异国形象以及相应的三个中文译本的再现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此类作品的汉译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朝向中国文化文本靠拢,尽量地还原中国人集体想象中的"异国形象",以期对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异语作品之汉译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江慧敏
关键词:形象学MOMENTPEKING异国形象
京华旧事,译坛烟云——Moment in Peking的异语创作与无根回译被引量:59
2012年
本文从Moment in Peking的献辞与主题、分卷与引文,以及章节划分与叙事结构入手,探讨林语堂用英文撰写这部以抗战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国文化的现代小说的创作意图和叙事特点。本文分析挖掘了其三个汉语译本的体现情况,尤其讨论了张振玉译本章回体翻译的复古现象,并探讨了该书外洋内中的双重性质和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运用异语创作,无根回译和原文复现等新颖概念分析译作,对于同类文学创作和翻译现象可望做出有力的解释。
王宏印江慧敏
关键词:京华烟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