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如增

作品数:12 被引量:14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树脂
  • 4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环氧
  • 2篇环氧树脂
  • 2篇共混
  • 2篇酚醛
  • 2篇酚醛树脂
  • 2篇不确定度
  • 1篇等离子体发射
  • 1篇等离子体发射...
  • 1篇低密度聚乙烯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机构

  • 11篇中国兵器工业...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第一重型...

作者

  • 12篇毛如增
  • 6篇冀克俭
  • 5篇吴立军
  • 5篇邓卫华
  • 3篇刘元俊
  • 3篇李艳玲
  • 3篇尤瑜升
  • 3篇冯典英
  • 2篇陆路德
  • 2篇张银生
  • 2篇周彤
  • 2篇杨绪杰
  • 2篇尤瑜生
  • 2篇汪信
  • 2篇李颖
  • 2篇王永连
  • 1篇李本涛
  • 1篇许峰
  • 1篇赵华
  • 1篇姚旭霞

传媒

  • 6篇工程塑料应用
  • 3篇化学分析计量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氧树脂的组分
2003年
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氧树脂组分的实验条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环氧树脂的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均有所不同。该方法有助于对环氧树脂的生产实施质量控制。
毛如增冀克俭张银生裘理仁荀其宁许峰邓卫华
关键词:环氧树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不确定度
新型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的表征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主要利用DSC、TC及IR技术研究了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及其动力学、树脂体系中改性剂含量对固化反应的影响及固化过程中树脂体系结构变化规律,为确定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提供依据。新型S157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约为82kJ/mol,固化反应级数为0.91;有机硅改性剂的加入及其含量对树脂基体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固化反应级数和热分解温度基本无影响,但失重率有所降低;在树脂基体等温固化过程中,活性羟甲基指数逐渐降低,树脂在高温固化过程中由于受到氧化而产生羰基吸收。
冀克俭邓卫华张银生尤瑜升刘元俊毛如增汪信陆路德杨绪杰
关键词:酚醛树脂反应动力学DSCTGIR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PC/ABS材料定量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建立了不同共混比的ABS/PC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与共混比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对校正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高分子材料共混比的测定。
吴立军尤瑜生冯典英毛如增王永连牟清虹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共混聚合物人工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ABS/PC材料的共混比被引量:5
2006年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共混比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材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测定ABS质量分数的校正模型,并对校正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技术适用于ABS质量分数大于10%的ABS/PC材料中ABS质量分数的定量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吴立军尤瑜生冯典英毛如增王永连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聚合物合金
臭氧处理对碳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6
2003年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碳纤维经臭氧(O_3)氧化处理后表面元素组成及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发现,O_3表面处理主要增加了碳纤维表面上的羟基或醚基官能团;研究了表面O_3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经O_3氧化处理后明显改善了碳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的界面粘结,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明显提高。
冀克俭邓卫华陈刚邵鸿飞张以河刘元俊毛如增汪信陆路德杨绪杰
关键词:臭氧处理碳纤维表面处理复合材料
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测定叔丁醇钾中的游离碱被引量:3
2008年
用苯甲酸中和叔丁醇钾中的微量杂质氢氧化钾,使二者反应生成水,再利用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测定其水的含量,从而计算出叔丁醇钾中游离碱的含量。研究了样品处理方法、测定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测定条件。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类样品的测定。
王爱萍毛如增梁秀丽刘立君姚旭霞周彤
关键词:叔丁醇钾游离碱苯甲酸
Mg(OH)_2、红磷协同阻燃PIB/LDPE体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了3种粒径的Mg(OH)2阻燃剂对聚异丁烯/低密度聚乙烯(PIB/LDPE)体系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Mg(OH)2用量的增加,体系的极限氧指数(LOI)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Mg(OH)2的粒径对体系的LOI影响不明显,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明显,阻燃剂粒径越大,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越多。将Mg(OH)2与红磷复配用于PIB/LDPE体系,发现具有明显的阻燃增效作用。探讨了红磷、Mg(OH)2在此类聚烯烃体系中的阻燃增效机理。
李艳玲冀克俭毛如增吴立军邓卫华
关键词:聚异丁烯低密度聚乙烯MG(OH)2红磷
超细氢氧化镁阻粉体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超细氢氧化镁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粉体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以活化指数作为衡量指标,获得了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能量色散谱仪(EDS)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氢氧化镁表面结合了硅烷偶联剂;红外光谱显示,硅烷偶联剂与氢氧化镁之间形成了化学键。提出了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机理。
李艳玲毛如增吴立军冀克俭刘元俊尤瑜升
关键词:超细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硅烷偶联剂
烧结温度和升温速率对铁氧体粉体粒径的影响
2015年
采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制备尖晶石型铁氧体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表征产物的粒径大小,研究烧结温度和升温速率对铁氧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步升温的方式更有利于形成粒径小且均匀的铁氧体粉体,得到的产物粒径约为300 nm;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铁氧体颗粒的粒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850℃为最佳烧结温度,适用于制备颗粒均匀、粒径小的尖晶石型铁氧体粉体。
李颖赵华李本涛黄辉毛如增
关键词:铁氧体粒度烧结温度升温速率
硼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的红外表征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傅立叶红外原位在线技术研究了硼酚醛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升温固化过程中,羟基指数下降,硼氧键指数、酚羟基指数、羰基指数先升高后下降;确定了硼酚醛树脂的固化温度为180℃,固化时间为12~38min。
柳洪超吴立军尤瑜升冯典英毛如增
关键词:硼酚醛树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