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秋菊 作品数:13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定量分析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2020年 目的观察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TI-ASL)技术定量分析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采集5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颅脑常规MRI及mTI-ASL图像。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n=20)、高血压2级(n=20)及高血压3级(n=15)共3个亚组,分析mTI-ASL图像中各亚组及对照组灰质(额叶、颞叶、枕叶)、脑白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前角及后角旁白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基底核、丘脑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动脉通过时间(ATT),比较rCBF及ATT值差异。结果高血压1级亚组除脑灰质外各脑区rCBF、ATT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2级亚组与高血压1级亚组间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rCBF和半卵圆中心AT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脑区rCBF、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侧脑室前、后角旁白质外,高血压3级亚组与高血压2级亚组间各脑区rCBF、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不同脑区rCBF值及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TI-ASL成像可定量分析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高血压病情进展。 谭辉 樊秋菊 樊秋菊 杨祺 任革 史琳娜 杨祺 贺太平 薛育关键词: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DTI技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放射损害的检测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放射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青光眼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TI序列检查,重建各向异性(FA)图和平均扩散系数(Dav)图。在FA图和Dav图上设置感兴趣区,计算视放射的平均Dav值和平均FA值。结果方向编码彩色图能清晰显示视放射,青光眼患者的FA值为0.51±0.43、Dav值为8.39±0.39;正常对照组的FA值为0.54±0.06、Dav值为7.97±1.07,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患者视放射的Dav值明显升高(P<0.05),F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可以累及视放射的神经性疾病,本研究提示以上参数可用于青光眼患者视放射损害的检测。 樊秋菊 吴金花 哈若水 张海宇关键词:青光眼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 视放射 3.0TMRI-DTI技术多参数值对单眼视功能损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路患者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R-DTI)技术对单眼视功能损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路损害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6例POAG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TI序列检查,原始图像后处理重建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av)图、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RA)图、容积比率(volume ratio aniso,VrA)图。在FA图、Dav图、RA图、VrA图上设置感兴趣区,测量视神经、视放射的平均FA值、平均Dav值、平均VrA值、平均RA值。结果 DTI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视神经、视放射。正常对照组与POAG组患侧眼诸参数值比较,视神经、视放射的FA值、VrA值、RA值降低,Dav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POAG组的健侧眼比较,视神经FA值、VrA值降低,视放射Vr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左右眼比较,诸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OAG是双眼发生的疾病,其存在中枢损伤性,且累及视神经及视放射。DTI部分参数值可用于单眼视功能损害的POAG视路损害的检测。 杨春华 樊秋菊 哈若水 吴金花关键词:青光眼 开角型 视神经损伤 多参数MRI评价年轻女性正常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育龄期正常乳腺组织在不同月经周期下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各参数值变化情况。方法共搜集26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22~30岁,平均26岁,规律月经周期,无口服避孕药史,未育。分别在月经期(第2天)、增生期(第7天)、卵泡期(第14天)、黄体期(第21天)、分泌期(第27天)进行了1个月经周期的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TI、DWI及IVIM。基于感兴趣区(ROI)的方法,由2名观察者分别在不同时间测量相同区域正常乳腺组织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血管容积分数(f)、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采用3.0 T MR获得的IVIM、DTI、DWI乳腺图像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其参数图无严重伪影,图像质量较好,能满足参数测量要求。2名观察者分别所测得(观察者间)D值、D^*值、FA值及ADC值可重复性好(ICC值〉0.8),f值可重复性较差。正常乳腺的D^*值显示随月经周期规律波动,在黄体期最高,与月经期和增殖期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值在卵泡期高于其他阶段,但是对比没有显著差异。D值和ADC值随月经周期有相似趋势,D值在黄体期和增殖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ADC值的差异在月经周期中无统计学意义。FA值在月经期与分泌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乳腺D值、D^*值、FA值及ADC值可重复性好,可以敏感地反映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激素调节的变化特点。 樊秋菊 樊秋菊 杨褀 谭辉 王少彧关键词:正常乳腺 月经周期 磁共振成像 基于Couinaud分段乙肝肝硬化肝段体积定量变化规律与肝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256层iCT基于Couinaud分段探讨乙肝肝硬化各肝段(Ⅰ~Ⅷ段)体积定量变化规律。方法搜集本院行256层iCT肝脏增强扫描的受检者,其中经临床综合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肝硬化组),健康对照者48名(对照组)。根据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硬化组分别计算MELD评分,并分为M1组(MELD评分≤10分)、M2组(11分≤MELD评分≤20分)、M3组(MELD评分≥21分)。通过iCT肝脏分段软件(Liver Segmentation)及Couinaud分段标准,测量肝脏总体积,得到标准肝脏体积(SLV);并逐段勾划各肝段形态,得到Ⅰ~Ⅷ段体积。肝硬化组肝段体积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同MELD评分组间各肝段体积变化规律。结果肝硬化组SLV为(532.3±143.2)cm^3/m^2,与MELD评分分值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82(P<0.05),决定系数R2=0.67。与对照组比,Ⅰ段体积占全肝百分比增大,但在M1、M2组Ⅰ段体积增大,M3组Ⅰ段体积减小,呈相对性增大。Ⅱ段、Ⅲ段体积占全肝百分比逐渐增大,但Ⅱ段、Ⅲ段体积随MELD评分增加逐渐减小,呈相对性增大。Ⅳ段体积随MELD评分增加逐渐减小,但其体积百分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Ⅴ段、Ⅵ段体积及其占全肝百分比随MELD评分增加逐渐减小,但在M1组时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2与M3组体积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Ⅶ段、Ⅷ段体积及其占全肝百分比随MELD评分增加逐渐减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各肝段体积随MELD评分改变变化规律不同,呈不对称性萎缩;准确评估肝硬化各段体积定量变化规律对临床精确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谭辉 樊秋菊 于勇 陈大治 贺太平关键词:肝硬化 体积 MELD评分 3.0 T 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且难以诊断的患者76例。均应用Siemens skyra 3.0 T MRI行常规矢状位T1WI、T2WI、STIR;T1WI Dixon序列获得同相位、反相位、纯水相、纯脂相。根据临床随访或病理结果,76例中良性压缩性骨折43例(良性组),其中3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5例创伤性骨折,3例感染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33例(恶性组),其中28例转移性骨折,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计算病变椎体信号强度指数(SIR)及脂肪分数(FF)。结果:良性组的FF值显著高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的SIR显著低于恶性组(P<0.01)。绘制FF及SIR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FF和SIR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和0.88,最佳鉴别阈值分别为12.75%和0.86。结论:3.0 T 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可定量测定椎体SIR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对椎体骨折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樊秋菊 樊秋菊 胡延静 于楠 于勇 谭辉 王少彧 于勇关键词:脊柱骨折 IVIM-DWI联合MRS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联合MRS鉴别骨质疏松与骨转移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并难以诊断的患者共70例,基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和转移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矢状位T1W、T2W、STIR序列和IVIM-DWI、1 H-MRS扫描。测定4.7ppm处水信号和1.3ppm处脂质的相对峰下面积,评估IVIM-DWI参数[真弥散系数(D)、假弥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MRS参数[脂水比(LWR)和脂肪分数(FF)],通过ROC曲线评估MRS、IVIM-DWI及两者联合对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转移组的f值、D值和FF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D*值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P均<0.05)。MRS、IVIM-DWI及二者联合诊断骨质疏松和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50%(28/32)、57.89(22/38)、71.43%(50/70),78.13%(25/32)、89.47%(34/38)、84.28%(59/70)及90.63%(29/32)、97.37(37/38)、94.29%(66/70)。MRS、IVIM-DWI及二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3、0.88和0.94(P均<0.05)。结论 IVIMDWI联合MRS可提高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能。 樊秋菊 樊秋菊 于楠 谭辉 王少彧 于楠 于勇 杨祺关键词:椎体 骨质疏松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两种基于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腹部低剂量CT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以腹部常规剂量40%ASIR重建来评价两种基于模型迭代重建算法(MBIRSTND与MBIRNR40)在低辐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减低率。方法连续纳入接受腹部增强复查的患者20例,首次检查行常规剂量(NI=10)扫描并ASIR40%重建;复查时,采用低剂量扫描(NI=20),并采用MBIRSTND与MBIRNR40重建。客观测量图像噪声值(SD)和CT值,计算SNR、CNR,比较各参数之间差异;由2名医师对通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包括图像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并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对于腹部脏器,低剂量MBIRSTND(NI=20)图像与常规剂量40%ASIR(NI=10)在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MBIRSTND、MBIRNR40重建比40%ASIR图像有更低伪影和噪声,MBIRNR40图像SNR、CNR最高,主观评价结果更佳(P<0.05)。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VOL值分别为(95.56±47.17)mGy*cm和(3.04±1.48)mGy,而常规剂量ASIR40%重建的DLP值和CTDIVOL分别为(376.39±160.40)mGy*cm和(12.16±5.18)mGy,辐射剂量减低约75%。结论相比常规剂量扫描(NI=10)ASIR40%重建,低剂量扫描(NI=20)MBIRSTND、MBIRNR40重建在扫描辐射剂量降低75%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噪声,提高图像SNR及CNR。 樊秋菊 樊秋菊 张兆国 师卫华 张兆国 谷春雨 杨创勃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iCT肝脏分段及体积测量与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MELD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全肝及各肝段体积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MEL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不同MELD评分在肝硬化患者各肝段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 52例肝硬化患者和48例正常组对照,应用iCT专用软件测量肝脏总体积及各肝段体积,计算得到标准化后总肝体积(SLV),研究SLV与Child、MELD评分的相关性;依据MELD评分将肝硬化组分为3组,分析各组与正常组各肝段体积的变化规律。结果 SLV与Child、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SⅠ在组1、组2中绝对体积及占全肝体积百分比均增大,在组3中绝对体积减小,占全肝体积百分比增大;SⅡ、SⅢ在组1、组2中绝对体积及占全肝体积百分比均增大,在组3中绝对体积减小,占全肝体积百分比增大;SⅣ绝对体积随MELD评分分值增加逐渐减小,其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Ⅴ、SⅥ在组1中绝对体积及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组2、组3中绝对体积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Ⅶ、SⅧ在3组中绝对体积及占全肝体积百分比均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SLV与MELD评分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且肝脏体积呈不对称性缩小;应用iCT不仅可以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整体及各段形态学变化规律,还能较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陈大治 谭辉 樊秋菊 哈若水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提高急性肋骨骨折诊断效能上的价值 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DL-CAD)在提高放射医师对急性肋骨骨折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急性胸部钝挫伤患者的CT图像。两名放射实习医师和两名主治医师以盲法和随机的方式独立评估所有患者的CT图像,并于1个月后在DL-CAD的辅助下重新评估。以两名资深放射医师的一致诊断作为参考标准,比较前后两次阅片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信心和阅片时间。结果214例患者共有680处急性肋骨骨折。实习医师在DL-CAD辅助下前后两次的诊断敏感度(68.82%vs.91.76%,P<0.05)、阳性预测值(84.50%vs.93.17%,P<0.05)均显著提升,与主治医师独立或在DL-CAD辅助下的诊断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DL-CAD显著提高诊断医师的诊断信心(P<0.05),并显著降低医师的阅片时间[实习医师:(99.48±21.69)s vs.(46.40±26.40)s,P<0.05;主治医师:(65.96±17.08)s vs.(43.54±23.54)s,P<0.05]。结论DL-CAD能够降低急性肋骨骨折的阅片时间,同时提升放射医师的诊断信心以及诊断质量,提高不同经验医师的诊断一致性。 谭辉 谭辉 潘宁 于勇 于楠 于勇 樊秋菊 于楠 李悦关键词:肋骨骨折 计算机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