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晓萍

作品数:3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戏曲
  • 8篇古典
  • 6篇中国古典
  • 6篇美学
  • 4篇文学
  • 3篇审美
  • 3篇品评
  • 3篇文学理论
  • 3篇戏曲批评
  • 2篇代文
  • 2篇意蕴
  • 2篇元明
  • 2篇中国古典戏曲
  • 2篇女性
  • 2篇琵琶
  • 2篇琵琶记
  • 2篇文艺
  • 2篇戏曲美学
  • 2篇戏曲美学思想
  • 2篇立言

机构

  • 28篇山西师范大学
  • 7篇东南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作者

  • 28篇梁晓萍
  • 1篇梁晓萍

传媒

  • 7篇山西师大学报...
  • 4篇中外文论
  • 3篇文艺研究
  • 3篇中华戏曲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艺术探索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戏曲研究
  • 1篇艺术学界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典戏剧审美意识的道德之境被引量:1
2009年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道德教化可以凭借“美”的力量,人们相信“乐之者”会比“知之者”与“好之者”更容易被感化,相信对于审美的自觉体认,可以使与之相连的道德感染力远远超过理性的认知和律治的强化,因此,道德与文艺结缘,
梁晓萍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剧道德教化审美意识感染力文艺
浅论《红楼梦》与魏晋风度在个性自由追求方面的延异关系
2008年
魏晋风度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它的精神内涵一直为中国文人所钦羡;而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恐怕再也没有比《红楼梦》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了,探究二者深层的内在关联因之显得特别有意义,而在这之前,或为零碎的片断,或作粗略的分析,还没有系统地将二者放到一起加以详细论述的文章,以贾宝玉为例,探讨《红楼梦》与魏晋文人精神风貌在追求个性自由这一特性上的的传承关系。
梁晓萍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阮籍
沉沦与澄明——多维存在的祁同伟
2017年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是一个最具有隐喻性的存在学意义上的存在者。祁同伟是生成的,而非现成的。祁同伟是一个矛盾的存在者,一个多维镜像的存在者,一个极富弹性的存在者,两副面孔、两种态度是其随身的携带品;然而在人生最为落魄、无处可逃时,他选择了孤鹰岭——这个梦想开始也是将其心灵涤荡得最为干净的地方。对于祁同伟,我们无法抹去他手上的血迹,却也无法忽视其"胜天半子"般的决绝与找回尊严的努力;也因其抖落了一切束缚,抛弃了作为"工具"的自己,仪式性地把自我引向一片自由地带,而为观者留下了诸多未完待续的人生思考。
梁晓萍
关键词:存在者
立言为何:试论戏曲品评主体之动力
2015年
戏曲品评主体的立言动机多种多样:或者视戏曲品评为经国之事,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或者将之当作栖身之地,借此审美地观照人生;或者将之与生命紧紧捆绑,作为自己生存的见证。无论他们的立言动机有无功利,都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立言关涉个体的人生意义,而绝不仅仅是对于名声的狂热追求,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古人立言的行为,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古人的精神脉搏。
梁晓萍
关键词:戏曲品评
反刍文学理论“终结论”
2010年
新千年以来,在文学理论界一直流传着一个令人沉思的声音:文学将要终结,文学理论也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真的吗?早在19世纪二十年代,黑格尔在一次曾经被后人誉为"西方历史上关于艺术之本质的最全面的沉思的美学演讲中提出一个令时人震惊的观点:艺术已经走向终结。
梁晓萍
关键词:文学理论终结论西方历史理论界沉思
感悟 印象 完善——中国古典戏曲品评特点浅论
戏曲品评以戏曲作品的创作、传播、消费与接受为存在基础,是戏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戏曲活动中一种引导性、动力性和建设性的因素,它既影响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戏曲接受的发展。戏曲品评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角度...
梁晓萍
文献传递
近十年来陈子昂研究述评被引量:5
2005年
陈子昂作为初唐文学革新的倡导者,其身上的儒、道、纵横家的思想,宇宙、悲剧、忧患、孤独等意识,他与高层之间的关系及其政治品格,他的诗论“兴寄”与“风骨”的内涵,其诗论产生的复杂原因及后人对其诗论的评价等,历来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特将近十年来对陈子昂思想与诗论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与简评。
梁晓萍
关键词:诗论
《琵琶记》的美学价值
2016年
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制而成的《琵琶记》不仅具有戏剧史意义,也引发了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理论史上许多重大命题和范畴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学价值。《琵琶记》的生旦双线结构使一系列事件构成了逻辑关系很紧密的情节,形成了悲喜迥异的两种审美效果。《琵琶记》通过三段式情节的不断重复,将意义相近的三个事件——辞试、辞官、辞婚——组织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故事的内蕴在多频率的振动中得以强化。因体现了严谨而开放的曲律观,且曲律谨严,高明的《琵琶记》被后世曲家推奉为"词曲之祖",然《琵琶记》又不拘泥于曲律,而是具有开放的曲律观。《琵琶记》强调有关风化的戏曲观,以社会普遍诉求的反复吟唱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使人在欣赏中感觉到一种涤荡掉灰尘般的清爽,并因其达成的共识而促成了社会的整体和谐。在审美效果上,《琵琶记》讲究"动人"的审美追求,指出戏曲使人快乐很容易,但打动人心却很难,"动人"才是戏曲创作的最终标的。
梁晓萍
关键词:《琵琶记》美学价值
立言为何:试论戏曲品评主体之动力
戏曲品评主体的立言动机多种多样:或者视戏曲品评为经国之事,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或者将之当作栖身之地,借此审美地观照人生;或者将之与生命紧紧捆绑,作为自己生存的见证。无论他们的立言动机有无功利,都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方...
梁晓萍
关键词:戏曲品评
文献传递
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兼与聂珍钊先生商榷被引量:10
2014年
《文艺研究》2013年第5期上刊发了聂珍钊先生一篇题为《文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的论文,论文强调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新方法,"文学是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所决定的"。该文对于"文学经典核心价值"的探讨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关键问题。首先,文学伦理学批评古已有之,不算一种新的批评方法;其次,伦理价值决定说太过偏颇,文学经典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呈现多种价值,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价值;再次,文学经典遭遇的真正尴尬不在于人们对其中所承载的伦理道德价值有无认可或认可程度的多少,而在于这种动辄以伦理道德绑架文学的做法令人反感。因此,解除套在文学经典身上的伦理道德枷锁,才是对待文学经典应有的态度。
梁晓萍
关键词:文学经典审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