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黎薇

作品数:29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地震
  • 15篇强震
  • 14篇强震动
  • 6篇强震动记录
  • 5篇地震预警
  • 5篇烈度
  • 5篇M
  • 3篇速报
  • 3篇台网
  • 3篇烈度速报
  • 3篇加速度
  • 3篇反应谱
  • 2篇震害
  • 2篇震源
  • 2篇软件框架
  • 2篇设计模式
  • 2篇谱比法
  • 2篇校准法
  • 2篇加速度计
  • 2篇捡拾

机构

  • 28篇云南省地震局
  • 8篇昆明学院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电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29篇杨黎薇
  • 15篇崔建文
  • 12篇林国良
  • 10篇刘琼仙
  • 6篇邱志刚
  • 6篇赵昆
  • 4篇张潜
  • 4篇段建新
  • 4篇段洪杰
  • 3篇王玉石
  • 3篇周正华
  • 2篇李世成
  • 2篇徐硕
  • 1篇李永义
  • 1篇卢永坤
  • 1篇喻畑
  • 1篇李小军
  • 1篇林国良
  • 1篇任叶飞
  • 1篇张建国

传媒

  • 14篇地震研究
  • 7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烈度与震害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基于应急阶段现场调查、强震动观测,结合震区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等,评定了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的烈度分布。通过对各类震害现象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归纳了本次地震震害的基本特征并对震害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对照云南地区其他同等级别地震烈度与震害,总结了现场调查得到的初步认识。本次地震形成了呈不规则椭圆状的Ⅷ度、Ⅶ度和Ⅵ度3个等级的烈度区,且长轴均为NNW方向,与震中附近的维西—乔后断裂走向一致,也与强震动观测记录、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及震源机制解相吻合。此次地震灾害与云南同等级别地震相比明显偏轻,其原因主要是主震前持续多日、不断升级的前震活动警示作用,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动员和疏散避险措施;震区的土木结构房屋震害严重,应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布局,逐步减少土木结构房屋存量,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大帮扶地震中房屋遭到严重破坏的山区农村居民,避免因灾返贫的情况发生。
卢永坤张建国张方浩杜浩国杨黎薇
关键词:地震烈度震害特征
大理市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在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中的响应研究
2021年
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述,介绍了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框架剪力墙大楼内的地震观测台阵测点布设,概述了该台阵在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中获取的强震记录情况,并从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等方面对主震及5.0级以上地震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和竖向峰值加速度随着楼层的增加均存在放大现象,震级越大,楼层的水平振动放大效果越明显;该结构的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的自振频率分别为0.48 Hz和1.86 Hz。
林国良林国良傅磊崔建文赵昆杨黎薇
关键词:反应谱地震震害
云南强震动观测台站的供电系统及主要设备故障检修
2012年
云南是我国强震动观测台网分布较密集的地区,拥有强震动观测台站近300个,台网年平均正常运行率达99%以上。通过介绍云南强震动台网中台站特殊的供电方式及其原理、供电设备、加速度计和强震动记录器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以期对其它地区强震动台网的维护有一定参考价值。
段建新崔建文杨黎薇
关键词:供电系统加速度计
云南鲁甸Ms6.5级地震罕见大峰值记录时-频反应谱分析
2020年
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龙头山台站记录到东西向峰值加速度948.50 Gal的罕见大峰值记录(简称“龙头山EW记录”),震中烈度高达Ⅸ度,而震中距大于10 km以后,峰值加速度和烈度均迅速减小。为研究这一现象,利用时-频反应谱对震中距45 km以内的6个台站记录进行了时频特性分析,发现龙头山EW记录幅值区域相对集中且谱值很大,沿持时轴连续分布两个幅值带,高频和低频成分均远大于其拓展设计反应谱,据此设计的自振周期处于0.4~0.8s的结构将遭受严重累积破坏。另外5个台站时-频反应谱值小且覆盖区域狭小,作用时间短,无论在自振周期轴方向,还是持时轴方向均远小于其拓展设计反应谱覆盖区域,结构不会发生破坏或仅发生可修复的轻微破坏。震害调查结果与时-频反应谱分析结果相符,证明鲁甸地震小震级、高烈度、大灾害的特点与龙头山EW罕见大峰值记录的时频特性有着密切关系,时-频反应谱有利于用来分析结构破坏机理,具有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邱志刚杨黎薇薄景山朱维伟冯国建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震连续倒塌破坏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连续倒塌机制,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对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倒塌模拟,得到其破坏起始点和传递路径并与实际震灾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框架结构设计时应重点加强潜在破坏起始点和传递路径上的抗震能力。强柱弱梁结构真正起到增加结构延性的常是底部几层梁,当其达到耗能极限,底柱便开始破坏,易导致结构整体倒塌。研究结构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杨黎薇邱志刚崔建文刘琼仙王玉石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连续倒塌抗震设计
应用强震动观测资料估算2014年鲁甸M_S6.5地震震源参数
2016年
通过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13个强震动台站观测记录的谱分析,估算了地震矩、矩震级等震源参数,得到的平均矩震级MW=6.3。讨论了震源Brune模型位移谱形状系数以及局部场地条件对估算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谱形状系数对参数估算影响不大,但ω2和ω3源谱模型分别能与远场和近场记录获取的源谱吻合更好;同时,仅在场地的卓越频率小于1 Hz时,场地条件影响参数的估算,由于13个台站均处于Ⅰ-Ⅱ类场地上,局部场地条件对本文参数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崔建文段建新杨黎薇钟玉盛赵昆
关键词:强震动记录震源参数位移谱
基于自主研发的软件框架在地震应用系统开发中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介绍了国内开发的软件由于缺乏自主框架技术导致的问题和危害,强调自主设计和开发软件框架的重要性。在结合国际上流行的通用软件框架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先进的地震系统的软件框架结构,开发了一套自主设计的软件框架,实现了Message+MVC+CACHE+SSO+DAO设计模式。对框架进行了深层次的优化,运行性能优异。
段洪杰杨黎薇段然刘琼仙崔建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软件框架设计模式地震系统
川滇地区中小震地震动衰减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2007年以来川滇地区24次中小型破坏性地震(MS4.7-6.7)的基岩场地和土层场地的强震动记录,分别统计获得了川滇地区水平向基岩场地和土层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及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通过与俞言祥等2006年基于转换方法得到的我国西部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衰减关系对利用中小地震进行地震动估计的可靠性。同时,根据强震动数据随震级以及震中距的分布,分析了本文结果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喻畑崔建文李小军杨黎薇
关键词:地震动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强震动频率非平稳特性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加速度记录为研究样本,分别对强震动三分量的加速度时程进行持续时间与穿零率分析,通过对三分量记录间频率特性差异的研究,总结了鲁甸6.5级地震中强震动记录三个分量的相对峰值持时离散特点,以及穿零率随震中距的走势特征,侧重分析了强震动频率的非平稳变化。
刘琼仙邱志刚杨黎薇林国良
关键词:持时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和多特征参数的预警震级估算被引量:4
2018年
预警震级测定是地震预警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在满足地震预警系统时效要求的前提下,以国内现有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构架为基础,考虑采用更多的特征参数,对实时持续计算确定预警地震震级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日本部分实际强震数据进行持续估算预警震级与实际震级间的偏差情况,对预警震级和实际震级进行线性拟合,提出对预警震级结果的修正公式,进一步完善本方法快速估算预警震级的准确程度。
杨黎薇林国良邱志刚江汶乡王玉石
关键词:地震预警人工神经元网络特征参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