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雷

作品数:33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多态
  • 9篇细胞
  • 7篇上皮
  • 7篇上皮细胞
  • 7篇合酶
  • 7篇红霉素
  • 6篇息肉
  • 6篇鼻息肉
  • 5篇凋亡
  • 5篇短串联重复
  • 5篇短串联重复序...
  • 5篇多态性
  • 5篇聚合酶
  • 5篇基因
  • 4篇遗传多态性
  • 4篇酶链反应
  • 4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单链
  • 3篇单链构象
  • 3篇单链构象多态...

机构

  • 32篇温州医学院
  • 9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中心血...

作者

  • 33篇杨雷
  • 11篇张洪勤
  • 10篇吴淑珍
  • 7篇徐赛男
  • 6篇包其郁
  • 6篇何秋莎
  • 5篇毕云天
  • 5篇夏晓东
  • 4篇戴元荣
  • 4篇周益飞
  • 3篇徐正衸
  • 3篇杨锦红
  • 3篇张瑜
  • 3篇冯羽
  • 3篇陶洪群
  • 3篇李向阳
  • 2篇吴立琴
  • 2篇金龙金
  • 2篇徐慧
  • 2篇金永国

传媒

  • 1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浙江省200...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YES6-N,诱导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方法:逆转录获得SARS冠状病毒DNA片段,PCR获得核衣壳蛋白基因互相重叠的两部分片段,酶切连接成全长,在E.coliJM109中构建重组表达克隆pYES6-N,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结果:重组克隆pyes6-N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插入片段大小、方向、碱基匹配与预期一致,获得一个完整的核衣壳蛋白基因,表达产物纯化后,电泳鉴定,相对分子质量近45000。结论:成功克隆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全长,并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成功,有助于抗SARS分子疫苗的研究。
杨雷张洪勤吴淑珍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
血浆表达C-erbB-2基因产物P185^(neu)在各类肺癌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浆中P185 neu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四型肺癌的发生及其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研究者自己建立的酶联免疫杂交法 ,定量检测 6 2例肺癌患者血浆P185 neu的浓度。结果 :肺癌转移组P185 neu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及未转移组 (P <0 .0 5 ) ,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鳞、腺癌转移组P185 neu显著高于未转移组 (P <0 .0 5 )。未转移组中肺泡癌P185 neu显著高于鳞癌 (P <0 .0 5 )、腺癌 (P <0 .0 1) ,而转移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首次提出血浆P185 neu蛋白过表达与肺癌转移密切相关 ,与肺癌的发生亦相关。P185 neu可能在肺泡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浆P185 neu蛋白有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何秋莎张洪勤吴淑珍杨雷
关键词:C-ERBB-2肺癌
温州地区早期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早期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方法:回顾2005年~2010年9月住院出生3~7天活产儿667953例,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听力筛查501 503例,未通过者42天复筛,3月和6月各用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声导抗(AIM)、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SSR)诊断。结果:初筛未通过47 044例,未通过率9.38%,复筛31 362例,复筛未通过4 329例,未转诊1 641例(失访),占37.90%,转诊2 688例,听力损失327例,轻度听力损失6.50%(26/400),中度听力损失24.25%(97/400),重度听力损失18.75%,(75/400),极重度听力损失50.05%(202/400)。结论:早期新生儿听力筛查随访需要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复筛率、转诊率、随访率、干预率。
徐赛男周益飞林锡虎杨雷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随访干预
肺动脉高压大鼠一氧化氮及过氧化氢依赖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通路的变化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低O2高CO2对血浆一氧化氮(NO)、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活性以及cGMP含量的变化,探讨NO-sGC和H2O2-sGC通路于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低O2高CO21、2、4周组及对照组大鼠模型。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酶动力学分析基础及过氧化氢(H2O2)及硝普钠(SNP)激活的肺组织sGC酶活性,[125I]-放射免疫法检测肺组织cGMP含量。结果:低O2高CO21、2、4周组mP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血浆NO、肺组织SOD、CAT活性、基础sGC活性、过氧化氢(H2O2)及硝普钠(SNP)激活的sGC活性和肺组织cGM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结论:低O2高CO2抑制NO-sGC和H2O2-sGC通路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
夏晓东杨雷徐正衸戴元荣吴淑珍张洪勤
关键词:缺氧高碳酸血症肺动脉高压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快速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快速检测病原菌的可行性,初步评价该法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意义。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对不同细菌进行PCR-SSCP,同时利用该法直接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并与细菌培养比较。结果不同细菌的SSCP图谱呈多态性可相互区别;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SSCP图谱完全一致;6份化脑的脑脊液,PCR-SSCP检出5份有细菌,而细菌培养只检出1份有细菌;7份病脑两种方法均未检出细菌。结论PCR-SSCP技术可快速、敏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
陶洪群李向阳杨雷杨锦红
关键词:脑脊液细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红霉素干预对体外培养人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上皮细胞凋亡在鼻息肉组织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鼻息肉及6例下鼻甲的上皮细胞均分成二组,其中一组加红霉素,进行原代上皮细胞的培养,以免疫组...
徐赛男冯羽张瑜周益飞杨雷
关键词:鼻息肉上皮细胞下鼻甲红霉素体外培养
文献传递
PCR-SSCP技术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以快速鉴定葡萄球菌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检测细菌 16SrRNA基因以快速鉴定葡萄球菌。方法 :采用细菌共有的 16SrRNA基因的保守区引物作为通用引物 ,对葡萄球菌属常见的几种细菌进行PCR扩增 ,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 :采用一对引物的SSCP图谱各细菌之间难以区别 ;采用两对引物的SSCP图谱条带相对迁移率及条带之间的间距差异较大 ,可相互区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的图谱完全一致。结论 :PCR SSCP技术可方便快捷地检测葡萄球菌。
陶洪群李向阳杨雷杨锦红
关键词:葡萄球菌属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一氧化氮信号通路的变化
2003年
徐正衸夏晓东管瑜张洪勤杨雷
关键词: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信号通路
54例髋臼骨折的治疗分析
2000年
杨雷洪汝康王振文黄俊武陈华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折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
红霉素干预对人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体外培养的鼻息肉上皮细胞B细胞淋巴瘤-2基因(B cell lymphomas-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探讨上皮细胞凋亡在鼻息肉组织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鼻息肉及15例下鼻甲组织均分成两组,分别对其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其中一组加入红霉素。培养第1、3、5天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h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①鼻息肉红霉素组培养第1、3、5天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用x±s表示,下同)分别为(33.23±6.50)%、(36.14±3.21)%和(52.63±7.86)%,对照组(不加红霉素组)为(31.02±5.60)%、(33.88±4.02)%和(39.64±7.48)%,培养第5天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红霉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0, P<0.05)。②鼻息肉上皮细胞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强于下鼻甲组织(P<0.01);培养第5天鼻息肉上皮细胞红霉素组Bax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t=8.734,P<0.05),Bcl-2表达虽强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鼻甲上皮细胞红霉素组与对照组的Bcl-2与Bax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红霉素干预第5天鼻息肉上皮细胞显示明显的凋亡趋势(P<0.05)。结论红霉素能显著提高Bax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促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徐赛男冯羽张瑜周益飞杨雷金永国
关键词:红霉素鼻息肉上皮细胞脱噬作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