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林
- 作品数:30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加聚反应微观动力学
- 1989年
- 聚合反应微观动力学发展了一些成功的理论。图形分析方法具有严格、简明、普适的特点。化学动力学与物理扩散过程的结合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将有力地推动高分子化学和聚合反应工程学的发展。
- 杨梅林沈家骢
- 关键词:微观动力学
- D_(4)等离子体聚合制备超薄抗磨损膜
- 1992年
- 在本工作中,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成功地制备了具有致密、耐腐、绝缘性能的超薄抗磨损膜。用耐磨仪测其硬度,磨损转数已达10000转以上。膜的面电阻率达10^(12)Ω数量级。PPD_4膜耐强酸和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聚合过程主要是由D_4单体的开环和消除甲基基团产生自由基活性点进行的。开环反应对线性聚合物的生成有贡献,甲基消除反应对支化交联聚合物的生成有贡献。PPD_4膜的交联度可由放电功率来调节。
- 马於光杨梅林王凌春毛坤元沈家骢
- 关键词:等离子体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 激光拉曼光谱研究聚异戊二烯的压致转变
- 1989年
- 聚合物在压强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转变或结构松弛,它们强烈地影响聚合物的性能。转变压强如同转变温度一样,是表征聚合物本体结构和分子运动的重要参数。因此,近年来对聚合物压致转变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Sasuga和Tokehisa用膨胀计在0—8KPa内研究了聚异戊二烯的玻璃化转变。Dalal用介电松弛在0—3.8Kbar研究了聚异戊二烯的玻璃化转变与压强的关系等等。本工作则首次利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聚异戊二烯在0—2GPa压强范围内的20℃等温压致转变,并利用活塞圆筒装置进行了等温压缩实验。
- 王晋杨梅林刘振先崔启良赵永年沈家聪
- 关键词:聚异戊二烯激光拉曼光谱
- 星形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液_(1)-液_(2)松弛被引量:1
- 1987年
- 用扭辫仪(TBA)和线膨胀仪测定了一组规则的星形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T_(11)松弛。两种实验方法的结果表明:支链分子量相同的星形结构聚合物的Tg随着支化度增加而升高,但也发现星形聚苯乙烯的T_(g)却低于具有相同分子量的线形聚苯乙烯的T_(g)·液_(1)-液_(2)松弛温度T_(11)和损耗峰的强度也依赖其支化度。与以二乙烯基苯为凝胶核的星形结构相比较,证实了后者的双T_(g)转变。
- 汪健刘景江杨梅林沈家骢
- 关键词:支化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二乙烯基苯膨胀仪
- GC-MS方法测定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酯聚合引发活性种被引量:2
- 1993年
- 在等离子体引发的液态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大量链转移剂乙硫醇,得到了端基带有引发活性种的低聚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的多离子检测手段,测定了活性种的结构,结果表明:引发活性种是单体在等离子体区裂解生成的酯基碎片[-C—O—R].进而解释了丙烯酸酯类单体可以由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而苯乙烯不能引发聚合的问题.
- 马於光郭海忱杨梅林沈家骢
- 关键词:等离子体
- 本体聚合中增长自由基的微环境效应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采用ESR技术和脉冲核磁梯度场自旋回波技术,论证了MMA、St本体聚合体系中增长自由基的反应活性和周围物理状态的微观非均一性,并讨论了这种非均一性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沈家骢王国斌杨梅林郑莹光
- 关键词: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微环境
- 加聚反应模型与微观动力学
- 杨梅林
- 丙烯酰胺与等离子体预处理的聚四氟乙烯膜的接枝共聚合被引量:2
- 1990年
- 本工作通过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方法,实现了丙烯酰胺(AM)与聚四氟乙烯(PTFE)的接枝共聚合。接枝后的PTFE表面性能同PAM一致。聚合动力学研究发现,接枝首先由过氧化自由基引发,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键断裂生成烷氧自由基。随后的聚合是由烷氧自由基引发的。
- 马於光杨梅林谭纪文林德厚沈家骢
- 关键词:接枝AM共聚合
- 共聚物GPC谱图解析
- 1983年
- 本文提出了链节流体力学体积概念,建立了一种直接解析共聚物GPC谱图的方法,用此法可以得到共聚物完整的结构参数。结合实验结果及文献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讨论。
- 杨梅林沈家孙定一
- 关键词:谱图解析共聚物GPC文献数据结构参数
-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自由基聚合的链终止过程和终止反应参数k_t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报道了在ESR谱仪上用后效应技术严格测定了反应全程终止速率常数k_t,并就自由基微环境对终止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 沈家骢田元王国斌杨梅林
- 关键词:丙烯酸甲酯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