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斯博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换热
  • 8篇传热
  • 7篇强化传热
  • 7篇热管
  • 7篇换热管
  • 4篇插件
  • 3篇球头
  • 3篇转子
  • 3篇外径
  • 3篇铆钉
  • 3篇径向
  • 3篇换热器
  • 3篇传热及阻力特...
  • 2篇叶片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内置
  • 2篇结构参数
  • 2篇管壳式
  • 2篇管壳式换热器
  • 2篇值模拟

机构

  • 1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航天动力...

作者

  • 11篇杨斯博
  • 10篇阎华
  • 10篇杨卫民
  • 7篇关昌峰
  • 6篇丁玉梅
  • 6篇张震
  • 5篇韩崇刚
  • 2篇赵本华
  • 1篇何立臣
  • 1篇何长江
  • 1篇彭威

传媒

  • 2篇中国化工装备
  • 1篇化工进展
  • 1篇计算机辅助工...
  • 1篇第三届中国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转式转子强化传热实验与安全性研究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80%以上的能量转换过程都是通过传热过程或者换热器换热来实现的,但是,就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及能源利用效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节能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杨斯博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传热特性综合性能安全性
内置叶片开槽间断性转子换热管强化传热及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2012年
本文对内置叶片开槽间断型转子换热管的强化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雷诺数为15000~45000范围内对光管进行了验证性实验,得出努塞尔数Nu和阻力系数f误差分别在-3.0%~+3.5%和9.0%以内。在实验条件下,内置叶片开槽间断型转子的换热管与光管相比,努塞尔数Nu和阻力系数f分别平均提高了70.03%和83.88%。通过综合性能评价得出PEC值在1.38~1.40之间。
杨斯博丁玉梅阎华韩崇刚关昌峰杨卫民
关键词:强化传热
内置转子换热管强化传热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1年
为分析内置转子换热管的传热效果,建立光管和内置转子换热管的三维模型,对换热管内流场、温度场、压力场以及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管内流体的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内置转子换热管内的三维流动比较复杂,转子与管壁之间缝隙内的流体有明显的环绕流动,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也增大到一定范围;相同雷诺数条件下,内置转子换热管压降比光管增大2.09~2.66倍,管内流体进出口温差比光管增加0.67~0.76℃.内置转子换热管较光管有较强的湍动程度,尤其是近壁区域,因此强化管内的对流传热,传热系数显著提高,从而验证转子具有强化传热的功能.
张震杨卫民韩崇刚阎华杨斯博赵本华
关键词:强化传热压降数值模拟
内置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强化传热及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本文对内置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的强化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雷诺数为25000~65000范围内对光管进行了验证性实验,得出努塞尔数Nu和阻力系数f误差分别在-3.0%~+3.5%和9.0%以内.在实验条件下,将...
杨斯博阎华丁玉梅韩崇刚关昌峰杨卫民
关键词:换热管结构参数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一种换热管单元组合式内插件硬连接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单元组合式内插件硬连接装置,主要包括中心转轴、连接卡扣、限位球头、铆钉,连接卡扣开有三个径向矩形通孔,连接卡扣开有内径略大于中心转轴外径的通孔;限位球头开有内径略大于中心转轴外径的限位球头通孔,在与...
关昌峰杨斯博阎华张震丁玉梅杨卫民
内置转子换热管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为分析内置转子换热管的传热效果,建立光管和内置转子换热管的三维模型,对换热管内流场、温度场、压力场以及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管内流体的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内置转子换热管内的三维流动比较复杂,转子与管壁之间缝...
张震杨卫民韩崇刚阎华杨斯博赵本华
关键词:换热管转子结构强化传热结构参数数值模拟
组合转子强化传热及阻垢装置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组合转子强化传热及阻垢装置在某石化企业冷却器中运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装置转子的叶片磨损量以及转子的轴向长度进行测量分析得出,转子经过17个月的运转,最大径向减少量为1.1mm,占转子外径11.6%,若认为每年的磨损量相同,那么组合转子有效使用年限远远超过5年。转子轴向长度方向最大磨损量为0.315mm,占总长度的0.9%,在一定的条件下,轴向磨损基本可忽略。装置运行后转子表面存在少量污垢,但其未对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装置运行后换热器无新增漏管的报告,故装置未对换热管造成严重的损害。由于现场安装不够规范以及挂件未能与换热管固定在一起,有部分装置的出水端挂件脱出换热管并倾倒,封头的安装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挂件倾倒问题本文给出了解决办法。
何长江杨斯博张震何立臣阎华杨卫民
关键词:换热器稳定性强化传热阻垢
一种换热管单元组合式内插件硬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单元组合式内插件硬连接装置,主要包括中心转轴、连接卡扣、限位球头、铆钉,连接卡扣开有三个径向矩形通孔,连接卡扣开有内径略大于中心转轴外径的通孔;限位球头开有内径略大于中心转轴外径的限位球头通孔,...
关昌峰杨斯博阎华张震丁玉梅杨卫民
文献传递
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随着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提高,换热器的强化传热问题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的一些相关成果,列举了几种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管程与壳程强化传热的典型元件和结构,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彭威关昌峰阎华杨斯博杨卫民
关键词:换热器强化传热管程壳程
一种换热管单元组合式内插件硬连接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单元组合式内插件硬连接装置,主要包括中心转轴、连接卡扣、限位球头、铆钉,连接卡扣开有三个径向矩形通孔,连接卡扣开有内径略大于中心转轴外径的通孔;限位球头开有内径略大于中心转轴外径的限位球头通孔,在与...
关昌峰杨斯博阎华张震丁玉梅杨卫民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