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晓炯

作品数:35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3篇动脉
  • 20篇主动脉
  • 18篇腹主动脉
  • 12篇腔内
  • 12篇主动脉瘤
  • 12篇腹主动脉瘤
  • 9篇手术
  • 9篇外科
  • 8篇血管
  • 5篇动脉瘤
  • 5篇修复术
  • 5篇血管外科
  • 4篇胸腹
  • 4篇胸腹主动脉
  • 4篇杂交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腔内修复
  • 4篇腔内治疗

机构

  • 35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作者

  • 35篇杜晓炯
  • 27篇赵纪春
  • 24篇袁丁
  • 24篇黄斌
  • 22篇熊飞
  • 21篇吴洲鹏
  • 21篇杨轶
  • 20篇曾国军
  • 20篇郭强
  • 18篇马玉奎
  • 6篇胡瀚魁
  • 5篇胡伟明
  • 3篇柯能文
  • 3篇陆慧敏
  • 2篇田伯乐
  • 2篇冉兴无
  • 2篇李昂
  • 2篇王成世
  • 1篇李娟
  • 1篇熊俊杰

传媒

  • 5篇中国普外基础...
  • 5篇血管与腔内血...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三十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策略
目的 探讨复杂瘤颈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处理技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79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15mm)2...
黄斌赵纪春马玉奎袁丁杨轶熊飞曾国军陈熹阳吴洲鹏王铁皓杜晓炯郭强
马凡氏综合症胸腹主动脉动脉瘤的杂交手术治疗
目的:本文探讨联合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杂交手术方式治疗MFS所致的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并结合文献比较评估杂交手术治疗在MFS所致胸腹主动脉病变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16年2月在四川...
赵纪春袁丁黄斌马玉奎杨轶熊飞曾国军陈熹阳吴洲鹏王铁皓杜晓炯郭强
关键词:马凡氏综合症杂交手术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患病率和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杜晓炯郭强赵纪春马玉奎黄赋袁丁杨轶曾国军熊飞陈熹阳王铁皓吴洲鹏
团队学习教学方法在血管外科轮转住院医师显微技术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探讨团队学习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血管外科轮转住院医师显微技术培训中的效果。实践表明,应用团队学习教学方法对在血管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进行显微技术的培训,有助于住院医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显微外科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吴洲鹏杜晓炯赵纪春马玉奎
关键词:团队学习血管外科住院医师显微技术
Th17细胞在胰岛移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Th17细胞在胰岛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探讨IL-23R抗体联合应用Anti-CD154mAb诱导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SD大鼠胰岛细胞单独培养;A组,大鼠胰岛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不加IL-23R抗体;B、C、D组,将大鼠胰岛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IL-23R抗体0.1μg/mL、0.5μg/mL、1.0μg/mL。作细胞甩片后,行丫啶橙(AO)/碘化丙啶(PI)荧光染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组化染色、胰岛素刺激实验。体内实验(将分离纯化的胰岛移植于小鼠左肾包膜下)分成4组:对照组,胰岛移植后不予任何干预;IL-23R抗体(200μg)治疗组;Anti-CD154mAb(200μg)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监测移植后小鼠血糖,取移植肾作HE染色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共培养3 d后,在胰岛素刺激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葡萄糖刺激指数为3.66±0.10,与A、B、C、D组相比升高(P<0.05)。D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各组,达到1.95±0.7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组化染色,体外和体内实验显示各实验组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明显好于对照组。移植3 d后,对照组血糖与各实验组相比升高(P<0.05),各实验组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胰岛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通过阻断IL-23R能有效的下调IL-17的表达,阻断效果呈剂量依赖性。Anti-CD154mAb和IL-23R抗体联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胰岛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但与单独使用Anti-CD154mAb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
熊俊杰陆慧敏杜晓炯柯能文胡伟明
关键词:IL-23RTH17细胞胰岛移植免疫排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系膜增生性肾炎: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肾脏实质细胞分化,因而可能具有修复肾脏损伤的作用。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尾静脉注射小鼠抗大鼠Thy1.1单克隆抗体制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造模后1周,治疗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2×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他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2周,检测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弥漫性增多伴基质增加,部分肾小球硬化,间质存在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肾小球增生和系膜增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也明显减轻;(3)模型组和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4)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系膜增生性肾炎损伤,其部分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过高表达有关。
廖丹张林代小雨汪嘉莉杜晓炯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系膜增生性肾炎旁分泌
3D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在血管外科住院医生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评估3D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在血管外科住院医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40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进行学习的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20名)及实验组(3D打印教学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管外科教学方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3D打印主动脉夹层模型辅助教学。教学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形式评估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形式让住院医生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理论考核方面,实验组在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解剖参数、主动脉夹层术前/术后主动脉结构变化的分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外解剖参数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分析反馈方面,实验组在教学内容理解度、教学新颖度和学习兴趣度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总体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能增加住院医师对主动脉夹层病变特点的理解和认识;传统教学结合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能够优势互补,提高临床教学中住院医生对于复杂血管病变的学习效果。
陈熹阳赵纪春黄斌杨轶袁丁曾国军熊飞吴洲鹏王铁皓杜晓炯郭强
关键词:临床教学3D打印血管外科主动脉夹层
下肢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合并糖尿病的单中心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我院近5年针对下肢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合并糖尿病治疗的单中心经验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6月于我院诊断为下肢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合并糖尿病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年目标动脉通畅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年再干预率及术后1年截肢率。结果共纳入89名下肢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5例(95.51%)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其中7例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91.76%(78/85)。3例接受人工血管股-腘动脉搭桥术,1例接受人工血管髂-股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100%(4/4)。78例行介入手术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术后1年内2例病例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97.44%(76/78)。术后1年内再干预率为19.23%(15/78),1年目标血管通畅率(不包括死亡)为85.53%(65/76),1年截肢率为3.85%(3/78)。行旁路治疗患者中,随访时长13~48个月,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及再次闭塞,人工血管保持通畅。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为理想的术后血管通畅率,且手术创伤小,围术期风险低,在局麻下即可完成,可作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旁路手术远期通畅率好,但围术期风险较高,手术创伤较大,可作为介入治疗失败的备选方案。
罗新黄可黄斌文鑫李艺媛赵纪春冉兴无陈大伟高赟陈熹阳杜晓炯郭强
关键词:糖尿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旁路手术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腹主动脉瘤是常见的主动脉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保守治疗可抑制腹主动脉瘤扩大及破裂。因此,治疗方式多限于外科手术或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疾病进展及评价相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腹主动脉瘤疾病模型中动物种类的选择对不同的腹主动脉瘤建模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针对不同腹主动脉瘤建模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杨轶朱臣谋赵纪春马玉奎黄斌袁丁熊飞曾国军陈熹阳吴洲鹏王铁皓杜晓炯郭强胡瀚魁王家嵘胡桓睿
关键词:腹主动脉动脉瘤动物模型
病例教学法联合传统授课在血管外科进修医师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传统授课(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血管外科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进修的82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培训方法分为CBL+LBL组和对照组。两组学员在培训结束时接受考核(理论知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和手术操作),并在1年后接受问卷调查观察教学效果。结果两组进修医师年龄相似,CBL+LBL组学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23),但结业成绩理论知识(P<0.001)和病例分析成绩(P=0.003)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后CBL+LBL组的学习主动性(P=0.001)、临床思维能力(P<0.001)、科研能力(P<0.001)和工作开展情况(P<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BL联合LBL教学有助于血管外科进修医师培训,可提高其结业成绩、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为进修医师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值得在血管外科继续教育基地推广并实施。
王铁皓赵纪春袁丁马玉奎黄斌杨轶熊飞曾国军陈熹阳吴洲鹏杜晓炯郭强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血管外科进修教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