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庆
-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腺癌AgNOR计数与DNA含量测定的意义
- 1998年
- 作者应用银染色技术对30例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进行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其DNA含量。结果显示,在前列腺癌组织中,AgNOR计数与DNA含量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织(P<0.001);肿瘤分化越差,AgNOR计数和DNA含量越高,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P<0.001);AgNOR计数与DNA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AgNOR计数与DNA含量可作为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牛兆山项锋钢李金庆郭成浩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AGNOR染色DNA含量
- 阴茎阴囊溃疡32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李金庆王甡张立
- 关键词:梅毒皮肤药疹误诊
- FK506致肝功能异常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FK506的肝毒性。方法报告2例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后,出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结果1例仅停药后肝功恢复;另1例经停药,保肝治疗后恢复。结论FK506可引起肝脏损害,致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临床应用中注意该项副作用。
- 李金庆马潞林赵磊张树栋候小飞王国良罗康平
- 关键词:FK506肝毒性药物副作用
-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33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5例,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3例,嗜铬细胞瘤3例,醛固酮增多症6例(腺瘤型5例,结节状增生型1例),肾上腺囊肿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2例,髓脂肪瘤1例。结果:32例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实用性强,临床疗效可靠。
- 李金庆马潞林
- 关键词:腹腔镜术肾上腺疾病肾上腺切除术
- 前列腺癌DNA倍体、PCNA、iMVD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DNA倍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微血管密度(iMVD)与癌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PC)、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细胞核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iMVD的变化。结果随癌分化程度降低,DNA倍体增加、PCNA阳性指数升高、iMVD增加,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2年内死亡者,其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iMVD均高于存活2年以上者(均为P<0.001)。结论iMVD较癌分级更准确地反映PC的预后。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
- 李金庆项锋钢董绍萃牛兆山马卫海申东亮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DNA倍体PCNA
- 肾上腺腺瘤并发皮质醇增多症的B超误诊分析
- 1998年
- 我院1990~1997年收治肾上腺肿瘤12例,其中肾上腺腺瘤并皮质醇增多症5例,术前均经B超及CT检查,术后证实CT检查定位诊断全部符合,B超检查4例未能作出正确诊断。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就其误诊原因作出探讨。 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48岁,病程1~3年。其中,病史3年者为48岁男性,以憋气、
- 曹鹏霄马卫海李金庆
- 关键词: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肿瘤误诊原因诊断正确率误诊分析
- 甘露醇对ESWL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1994年
- 报告对20例肾结石病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中及术后第1、2天静注甘露醇,观察其对术肾的作用。结果表明:甘露醇能明显减轻ESWL术后肾脏肿胀,减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半乳糖苷酶(GAL)的上升幅度,提高滤过钠排泄分数(FENε),对ESWL后的肾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静注甘露醇可作为ESWL的一种辅助治疗。
- 李金庆李冰清于恩友
- 关键词:甘露醇体外震波碎石肾损伤
- 前列腺癌细胞外基质及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研究
- 1998年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了30例前列腺癌(PCa)、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前列腺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微血管密度(iMVD)。结果表明,随着癌分化降低,FH、LN染色减少,iMVD增加;FN、LN分布与iMVD间呈负相关(P均<0.01)。认为FN、LN、iMVD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有关。
- 李金庆申东亮项锋钢牛兆山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细胞外基质微血管密度
-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21例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提高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水平,探索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0 a收治的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21例,采取膀胱部分切除和膀胱全切除,手术前后配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结果:21例获得1 a^5 a随访,6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5例恶性肿瘤,术后死亡6例(4例死于肿瘤转移,2例死于心、肾疾病),9例已平均无瘤存活45.3个月,3 a存活率66.6 %。结论: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以膀胱内肿块、血尿、膀胱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以手术为主,配合动脉化疗可提高疗效。
- 马卫海刘春雷李金庆李慎谦
- 关键词:膀胱肿瘤化疗
-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AgNOR检测在前列腺癌临床中的意义
- 1999年
-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AgNOR计数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银染色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CNA表达和AgNOR计数。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AgNOR计数在癌组织中均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均<0.001),且两者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预后有密切关系(P均<0.01和P均<0.001);前列腺癌PCNA增殖指数与AgNOR计数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PCNA增殖指数和AgNOR计数结合分析,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和判断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牛兆山郭成浩李金庆项锋钢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嗜银蛋白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