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喜
-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策略被引量:3
- 2016年
- 胰腺囊性病变临床并非少见,约2.6%的无症状中年人以及8%的80岁以上老年人增强CT上存在胰腺囊性病变。胰腺囊性病变的恶性潜能不同,一些属于良性病变,极少恶变;另一些属于潜在恶性或恶性病变,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确诊或密切随访。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手术切除(尤其位于胰头)存在高复发率。
- 李焕喜王震宇
-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胰腺囊性病变外科手术切除诊治恶性潜能恶性病变
- 胆管腔内超声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胆管腔内超声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06-01/2007-01所有在我院行ERCP及IDUS检查的胆道梗阻患者67例(所有患者随访12-36mo),对比影像学诊断差异,计算IDU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手术病理或者细胞学刷检证实为恶性胆管狭窄者共37例,病理阴性且长期随访证实良性胆管狭窄者共30例,IDUS对胆管恶性狭窄判断的敏感性为89.2%(33/37),特异性为77.4%(24/31),阳性预测值为82.5%(33/40),阴性预测值为88.9%(24/27),准确性为85.1%(57/67).结论:胆管腔内超声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性质的鉴别有较高的价值.
- 李焕喜秦鸣放王震宇王光霞
- 关键词:胆管狭窄
- 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小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对于胆总管小结石的诊断率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US检查患者159例,所有病人结合病史及临床体征考虑为胆总管结石,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结石。EUS发现胆总管结石者随即行ERCP取石术;ERCP失败者行手术取石。EUS未发现胆总管结石者,则不行ERCP,但随访至少三个月。结果 :159例患者中EUS发现结石者96例;89例ERCP取石成功,1例ERCP失败者手术取出结石,1例排石,5例为假阳性。63例EUS未发现结石者随访三个月未发现结石。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小结石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100%、92.6%、94.8%和100%。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小结石安全、可靠。
- 李焕喜王震宇张莉李伟志
- 关键词:超声内镜检查术
- 胃间质瘤的内镜早期诊断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镜、超声内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在小胃间质瘤(直径<2cm)发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2004-08/2008-09我院胃镜发现的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23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初步诊断胃间质瘤16例(直径0.89-1.95cm,平均1.42cm).随后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术后长期随访,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45-90(平均60)min,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36(平均28)h,住院时间3-7(平均4)d.术后病理诊断间质瘤15例,术前诊断符合率93.8%,神经鞘瘤1例.15例胃间质瘤患者术后随访3-52(平均27)mo,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发现及诊断小胃间质瘤,并可在术前初步判定危险度.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胃间质瘤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 王震宇秦鸣放赵宏志蔡旺王光霞张莉李焕喜
- 关键词:胃间质瘤胃镜内镜超声腹腔镜
- 良恶性胆管狭窄的管腔内超声诊断和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 目的:
(1)探讨胆管腔内超声在胆管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评价内镜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3)初步建立胆管腔内超声诊断和内镜治疗良恶性胆管狭窄的临床方案。
方法:
...
- 李焕喜
- 关键词:内镜治疗肝功能指标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胆道压力的影响。方法152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单双号原则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5例行SEST联合EPBD取石,对照组67例行SEST取石,比较2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手术前后胆道压力测量值、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及随访胆道压力测量值。结果152例均顺利完成内镜治疗和测压操作。一次性结石取净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4%(79/85)比95.52%(64/67),P=0.746]。2组内镜治疗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胆总管内压(CBDP)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术后SOBP低于对照组[(31.0±11.5)mmHg(1 mmHg=0.133 kPa)比(37.6±12.3)mmHg,P〉0.05],术后CBDP亦低于对照组[(16.3±10.2)mmHg比(19.8±13.1)mmHg,P〉0.05]。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3%(5/79)比4.69%(3/64),P=0.953]。143例一次性结石取净的患者随访3-21个月,29例失访,其余114例术后3个月复查了胆道压力,SOBP和CBDP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有利于降低胆道压力,可以保护胆道括约肌功能。
- 元海成王震宇李焕喜郝芳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 针状刀精准切开术在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十二指肠乳头部结石嵌顿可引起胆胰管共同通路的完全梗阻,患者一般存在持续性腹痛、急性胆管炎及淀粉酶增高,部分患者可伴有梗阻性黄疸,发病急,临床症状重。
- 李伟志李宁王震宇张莉李焕喜
-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部结石嵌顿切开术持续性腹痛急性胆管炎完全梗阻
- 胃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镜、超声内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在小的胃间质瘤(直径〈5cm)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对胃镜发现的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43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初步诊断胃间质瘤29例(直径0.89~3.85cm,平均1.78cm)。随后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术后长期随访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55min,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36h,平均28h。住院时间3~5d,平均3.6d。术后病理诊断间质瘤者28例,神经鞘瘤1例,术前诊断符合率96.5%。28例胃间质瘤患者术后随访2~64个月,平均30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发现和诊断小的胃间质瘤,并可在术前初步判定其可切除性。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小的胃间质瘤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 秦鸣放王震宇李焕喜
- 关键词:胃间质瘤胃镜内镜超声腹腔镜
- 经内镜自膨式金属支架序列置入在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经内镜置入双支架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通过内镜方法先后或同时放置胆道及十二指肠金属支架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双支架,患者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所改善,梗阻症状得到缓解。结论经内镜置入双支架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李伟志王震宇张莉李焕喜王庆
- 关键词: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镜检查胆道梗阻自膨式金属支架
- 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5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25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6例位于黏膜肌层,17例位于黏膜下层),应用HOOK刀及IT刀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治疗,病变大小0.4~3.4cm(平均1.5cm),手术时间15~95min(平均40min),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 李焕喜秦鸣放王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