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治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4篇发酵
  • 8篇杂交
  • 8篇郫县豆瓣
  • 8篇风味
  • 7篇水稻
  • 6篇豆瓣酱
  • 6篇选育
  • 5篇芽孢
  • 5篇芽孢杆菌
  • 5篇栽培
  • 5篇乳酸
  • 5篇挥发性
  • 5篇挥发性成分
  • 4篇淀粉
  • 4篇淀粉含量
  • 4篇直链淀粉
  • 4篇乳杆菌
  • 4篇果醋
  • 3篇电子鼻
  • 3篇营养粉

机构

  • 58篇四川省农业科...
  • 7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揭阳职业技术...
  • 2篇成都鑫鸿望食...
  • 2篇四川省丹丹郫...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泸州老窖股份...
  • 1篇美国农业部
  • 1篇四川省种子管...
  • 1篇四川天宇种业...
  • 1篇四川新希望味...
  • 1篇四川天味食品...
  • 1篇四川广安和诚...
  • 1篇幺麻子食品股...

作者

  • 59篇李治华
  • 28篇朱永清
  • 27篇董玲
  • 16篇陆贤军
  • 16篇任光俊
  • 16篇高方远
  • 12篇谢江
  • 11篇刘光春
  • 11篇王自鹏
  • 10篇黄驰
  • 8篇李浦
  • 8篇李华佳
  • 7篇姚英政
  • 7篇曾礼华
  • 6篇任鄄胜
  • 6篇廖淇
  • 6篇黄巧莲
  • 5篇游立
  • 5篇黄钢
  • 5篇涂全美

传媒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食品科学
  • 4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酿造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种子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现代食品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产苯乳酸的奥默柯达酵母菌株W5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苯乳酸的奥默柯达酵母菌株W5及其用途,该奥默柯达酵母菌株W5的保藏登记号为GDMCC No:61749。该菌株W5的用途,是在发酵法生产苯乳酸中的应用,具体做法是:A、以奥默柯达酵母菌株W5为发酵菌株...
赵驰李治华董玲张风菊朱永清杨泽波陈华杨邦崟高旭艳刘梦瑶
文献传递
薯类全营养粉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薯类全营养粉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挑选和修整;2)切分;3)微波处理:先进行覆盖微波处理、然后进行不覆盖微波处理;4)捣泥;将经过微波处理的物料加入连续螺旋挤压机中,进行连续挤压成泥,粗纤维与薯...
谢江黄钢朱永清朱宇李治华何卫游立彭西北胡建军高佳李华佳王宏沈学善雷激
豌豆鲜籽粒营养与风味品质的综合评价
2024年
为了探究不同豌豆品种鲜籽粒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差异,以14个不同类型的豌豆品种为试材,比较品种之间营养指标、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物质组分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糖、纤维素、总酚与FRAP差异显著。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出34种挥发性物质,醇类、醛类是豌豆鲜籽粒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仲辛醇、己醛含量较高,最突出的香气类型是辛香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14与其余13个品种的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综合评价发现P14的综合评分最高且大于1,醇类、醛类、烯烃类、可溶性蛋白是影响品质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
杨梅鲜东锋李治华李欣范元芳钟小娟王娴淑项超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风味物质
Squamosa启动子结合蛋白基因家族在美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SQUAMOSA promoter-binding-like(SPL)基因家族作为一个植物特异转录因子家族,已被证实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19条水稻SPL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对引自美国农业部的171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Oryza sativa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like(OsSPL)基因家族进行多态性分析。19对OsSPL基因引物扩增出140个条带,其中128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占91.4%;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7.4个条带。聚类与主坐标分析将171份材料划分为6类,类内品系呈相似地理生态分布,类与类之间无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分化。性状关联分析表明,OsSPL基因家族的基因与每穗粒数、株高和抽穗期相关联。
任鄄胜余育超高方远曾礼华陆贤军李治华严文贵任光俊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快速培育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的水稻品系的方法
一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的水稻品系的方法,其作法是:以K81水稻品系为供体亲本,以农艺性状优良但直链淀粉含量不是中等的水稻品种或品系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进行2~3次回交,再进行3~5次自交;同时...
任光俊李治华曾礼华高方远陆贤军刘光春
文献传递
一种以玉米浆为唯一氮源高产L-乳酸的枯草芽孢杆菌
本发明为一种以玉米浆为唯一氮源高产L-乳酸的枯草芽孢杆菌,解决采用发酵法生产L-乳酸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可利用作为碳源的葡萄糖或乳糖或蔗糖和作为唯一氮源的玉米深加工工业中废弃物玉米浆,发酵生产L-乳酸。属于枯草芽孢杆菌(...
曾晓丹朱永清贺红宇姚英政李华佳王自鹏李治华刘培
姜葱蒜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加工产品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生姜、葱和大蒜是传统食药两用植物,是重要的调味蔬菜和经济作物。本文对姜葱蒜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精深加工产品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姜葱蒜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提供科学依据。
李露周评平董玲郭云建赵驰罗静杨永李艳琳李娟朱永清李治华
关键词:生姜大蒜生物活性物质
苦荞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2025年
苦荞是一种独特的药食两用粮食作物,兼具营养和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高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前期研究发现,苦荞的生物活性功能与其富含的黄酮类物质相关,研究苦荞黄酮物质的高效提取方法对相关功能性研究及苦荞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近年苦荞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常用的传统黄酮提取方法和新兴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条件及其优缺点,为苦荞黄酮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董玲张凤菊籍子涵李家漫赵驰李琦阿木布哈黄巧莲李治华
关键词:苦荞黄酮绿色溶剂活性成分
优质高产杂交香稻新组合川香优6号被引量:3
2008年
川香优6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香29A与成恢17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香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型好、稻瘟病抗性强、产量较高、稻米品质较优等特点,适宜在南方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刘光春陆贤军任光俊高方远李治华任明鑫唐军
关键词:杂交香稻选育
广适性高产稳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川香8号被引量:1
2009年
川香8号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香29A与恢复系成恢157配组选育而成的香型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米质较优、抗性较强等特点,适宜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于2004,2007,2008年分别通过四川省、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陆贤军任光俊高方远刘光春李治华任鄄胜
关键词:香型杂交水稻川香8号广适性高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