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红
- 作品数:102 被引量:253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常见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二年随访观察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PM)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三种国内常见CNV相关疾病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西京医院眼科确诊的CNV患者91例(101眼)。方法患者经常规PDT治疗,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复查,复发的患者再次行PDT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2、24个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ETDRS视力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上CNV病灶情况、治疗次数及不良事件等。患者治疗后均完成24个月随访。主要指标BCVA,CNV病灶大小和活动性。结果 AMD、PM和特发性CNV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1.50、1.38和1.19次。AMD组治疗后BCVA和CNV病灶大小均无明显变化,保持稳定;PM组和特发性CNV组视力提高(分别为7.0和7.7个字母,7.6和11.6个字母),并且CNV病灶缩小。三组病例视力稳定和提高者12个月时分别为77.1%、76.2%和87.5%;24个月时为79.2%、81.0%和87.5%。CNV进展者12个月时各组分别为18.8%、19.0%和12.5%;24个月时为14.6%、14.3%和6.2%。除3例(2.2%)AMD患者因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导致眼部严重不良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2年的随访期间,PDT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或稳定我国临床常见CNV患者的视功能,控制病变进展。
- 王海燕王雨生胡丹张鹏贺竹宁汪春归苏晓娜李曼红李晓武炳慧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
-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巩膜外垫压治疗
- 目的: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行巩膜外垫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治疗的6例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
- 田超伟王雨生苏晓娜窦国睿张自峰李曼红
- 关键词: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巩膜外垫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肾上腺髓质素与微血管密度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意义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CIN-Ⅲ)组15例和术前无放疗、化疗史的宫颈癌(ICC)组41例,选取良性妇科疾病(NCE)而切除子宫组(NCE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肾上腺髓质素(ADM)阳性率以及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的表达。结果 ADM阳性率及MVD的表达在NCE→CIN-Ⅲ→ICC病变组织中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ADM表达强度与MVD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ADM在宫颈癌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ADM检测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其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曼红曾庆纯
- 关键词:宫颈癌肾上腺髓质素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一种骨科护理专用拐杖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护理专用拐杖,该骨科护理专用拐杖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杆,上述支撑架的上部设有腋托,上述支撑架的中部设有把手;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杆的上部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支撑架的下部上,上述支撑杆和支撑架之间通过定位...
- 李曼红张凌玲张桔红
- 水泡胎块和侵蚀性水泡胎块的AgNOR_s和HCG测定研究
- 1995年
- 本文收集72例水泡胎块和12例侵蚀性水泡胎块病例,进行组织切片的AgNOR_s计数和HCG免疫组化标志。发现侵蚀性水泡胎块AgNOR_s计数平均值明显高于水泡胎块,差异有显著意义。HCG免疫标志的结果,侵蚀性水泡胎块呈强阳性。作者认为此二种方法对刮宫标本中水泡胎块和侵蚀性水泡胎块鉴别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有现实意义。
- 林莹谢斌李曼红
-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刮宫标本AGNORS计数HCG测定
- 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阈值前I型和阈值期的ROP患儿64例1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阈值前I型ROP15例30只眼,占患眼的23.6%;阈值期ROP49例97只眼,占患眼的76.4%。所有患儿均于确诊后72h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间接检眼镜引导的532nm或810nm激光光凝治疗。阈值前I型ROP15例30只眼中,行532nm激光光凝治疗6例12只眼,行8i0nm激光光凝治疗9例18只眼。阈值期ROP49例97只眼中,行532nm激光光凝治疗37例73只眼,行810nm激光光凝治疗12例24只眼。治疗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4个月。观察患儿病变退化情况。以1次激光光凝治愈率、重复治疗率、不良预后发生率、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疗效观察指标,对比分析阈值前I型与阈值ROP,以及532nm与810nm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127只眼中,附加病变消失、嵴消退、病变完全退化125只眼,占98.4%;颞侧周边部残存膜状牵拉、视网膜廊管颞侧牵拉移位2只眼,占1.6%。未出现进展为4期或5期严重不良预后者。经1次激光光凝治疗病变完全退化者118只眼,占92.9%;经2~3次激光光凝治疗病变完全退化者6只眼,占4.7%;因近周边部病变较重,激光光凝反应欠佳,行冷冻治疗者3只眼,占2.4%。64例127只眼中,发生麻醉意外l例,占患儿的1.6%;出现结膜下出血12只跟,占患眼的9.4%;发生白内障1只眼,占患眼的0.8%。经532nm或810nm激光光凝治疗阈值前I型和阈值期ROP的治疗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需要重复激光光凝治疗、附加冷冻治疗、出现不良预后及严重并发症者主要出现在阈值期532nm激光光凝治疗的患儿中。结论激光光凝可有效治疗阈值前I型和阈值期ROP。
- 李曼红张自峰王雨生王静王晓婕樊静李树志张志红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凝固术
- 膀胱移行细胞癌树突状细胞浸润和PCNA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s)浸润和PC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3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以及DCs标志蛋白S 10 0的表达。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以及单发癌灶与多发癌灶的膀胱移行细胞癌 ,其DCs数量相互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原发与复发膀胱癌的DCs浸润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膀胱癌DCs浸润数量随病理分级、临床分级的升高而降低 ,而PCNA随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高。
- 李曼红蔡聪邱前程
-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病理分级临床病理研究
- 光动力联合贝伐单抗(Bevacizumab)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 目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眼病之一,提高视力和减少复发是眼科医生和患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本研究应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
- 王海燕王雨生张自峰李曼红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引导下的贝伐单抗眼内注射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目的:目前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所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抗血管内皮生长...
- 王海燕马臻王雨生胡丹张鹏孙董洁张自峰李曼红
- 关键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内注射光动力疗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树突状细胞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树突状细胞 (DC)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DC。结果 :31例膀胱癌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单、多发肿瘤中 ,DC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在原、复发肿瘤中 ,DC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DC的表达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 ,多发肿瘤的DC数较单发肿瘤减少。DC可作为预测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 蔡聪蔡楚丹李曼红邱前程何学军洪汉业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