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溟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多发
  • 13篇多发性
  • 13篇多发性骨髓瘤
  • 13篇骨髓
  • 13篇骨髓瘤
  • 5篇荧光
  • 5篇原位
  • 5篇原位杂交
  • 4篇荧光原位杂交
  • 4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2篇预后
  • 2篇原位杂交技术
  • 2篇杂交技术
  • 2篇肿瘤
  • 2篇扩增
  • 2篇基因
  • 2篇核型
  • 2篇核型异常

机构

  • 14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江苏省老年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7篇李春溟
  • 14篇李建勇
  • 14篇陈丽娟
  • 9篇杨瑞芳
  • 8篇许家仁
  • 5篇陆化
  • 5篇吴汉新
  • 3篇仇海荣
  • 3篇郜晓
  • 2篇饶彪锋
  • 2篇屈晓燕
  • 2篇王亚敏
  • 2篇沈文怡
  • 2篇徐卫
  • 1篇吴圣豪
  • 1篇钱思轩
  • 1篇仇慧珠
  • 1篇杨慧
  • 1篇许戟
  • 1篇刘澎

传媒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2届全国...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P在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特点
2013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淋巴瘤患者中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7例淋巴瘤患者血浆CRP浓度。结果不同分期的淋巴瘤患者CRP浓度各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分组的淋巴瘤患者CRP浓度亦各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分期及危险度级别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CRP可能成为反应淋巴瘤患者疾病变化的指标,并且有可有助于判断不同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饶彪锋李春溟王亚敏吴圣豪黄内红陆晔
关键词:C-反应蛋白淋巴瘤肿瘤
弥漫大B淋巴瘤C反应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弥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中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7例DLBCL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CRP浓度。结果 DLBCL患者CRP(23.9±7.1mg/L)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不同分期的DLBCL患者CRP浓度各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分组的DLBCL患者CRP浓度亦各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分期及危险度级别之间存在正相关。CRP低表达组近期疗效(有效率77.7%)明显优于高表达组(有效率42.8%)。结论 CRP可能成为反应DLBCL患者疾病变化的指标,并且有可能有助于判断不同DLBCL患者的预后。
仇慧珠饶彪锋李春溟王亚敏吴圣豪
关键词:C-反应蛋白淋巴瘤肿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白血病浆膜腔复发二例
2011年
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仅少数出现单纯髓外复发(EMR)或EMR后出现骨髓复发,而浆膜腔复发更为罕见,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困难,预后较差Ⅲ。我们收治了2例allo-HSCT后浆膜腔复发患者,现报告如下。
李春溟陈丽娟朱雨沈文怡杨瑞芳李建勇吴汉新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患者浆膜腔移植后ALLO-HSCT髓外复发
应用CDl38磁珠分选结合FISH和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lq21扩增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中lq21扩增情况,对比CDl38磁珠分选(immunomagneticcellsorting,MACS)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I-FISH)技术和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cytoplasmiclightchainimmunofluorescence—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cIg—FISH)技术的一致性,进一步探讨MM患者lq21扩增与疾病发展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Dl38MACS结合I-FISH技术和el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lq21扩增,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lq21扩增与疾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Dl38MACS结合I-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中31例(64.6%)出现了lq21的扩增。cI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中26例(54.20A)出现了lq21的扩增,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q2l扩增阳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urie-Salmon分期、国际分期系统分期、疾病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q21扩增在MM中发生率较高,是MM不良的预后因素。clg—FISH技术和CDl38MACS分选结合I-FISH技术一致性良好。
杨瑞芳李春溟仇海荣陆化吴汉新许家仁张鹏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荧光原位杂交
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提高对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PTGC)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与生发中心增生的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 报告1例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诊治经过.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外周淋巴结肿大,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滤泡增生,出现进行性转化的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和套区淋巴细胞边界不清.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转化的生发中心细胞CD20+、CD5+、CDw75+.结论 PTG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辅助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
李春溟杨瑞芳沈文怡贡其星陈丽娟徐卫李建勇吴汉新
关键词:淋巴瘤滤泡型淋巴瘤霍奇金
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miR-29c表达研究
<正>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MM的遗传学改变多为同时包含数量和结构改变的复杂核型异常,核型分析的复杂性决定了分子机制的复杂性。虽...
陈丽娟杨瑞芳李春溟许家仁李建勇
文献传递
胞质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号染色体异常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染色体1q21异常扩增和1p12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胞质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cI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1q21扩增和1p12缺失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q21扩增阳性率为54.2%(48例中26例),伴有1q21扩增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伴有1q21扩增组(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urie-Salman(D-S)分期、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分析出现3个扩增信号和4个及以上扩增信号的两组患者,其D-S分期和病死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分型、年龄、分组和IS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12缺失阳性率29.2%(48例中14例),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分型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号染色体异常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q21扩增是MM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1q21扩增信号≥4的患者预后较扩增信号为3者更差,说明随着1q21扩增信号的增加,患者预后有越来越差的趋势.
杨瑞芳李春溟仇海荣陆化吴汉新许家仁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畸变
c-Jun/Egr-1信号通路上调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正>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骨髓微环境不仅支持正常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而且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MM瘤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
陈丽娟杨瑞芳李春溟许家仁李建勇
文献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标记指数检测与危险分层体系研究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以血清或尿液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以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常规化疗缓解率低,迄今仍...
李春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多发性骨髓瘤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文献传递
骨髓微环境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icroRNA-21和microRNA-30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骨髓微环境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microRNA(miR)-21和miR-30b的调变作用。方法培养破骨细胞,采用MACS法分选纯化CD138^+骨髓瘤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M患者瘤细胞和细胞株以及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的MM患者瘤细胞miR-21和miR-30b的表达量。结果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破骨细胞培养基培养后10~14d形成破骨细胞,瘤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组和未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组相比较,细胞活力明显增高,miR-21的表达量增高了1.3~5.9倍,miR-30b表达量降低27.5%~76.9%。在正常浆细胞、MM患者瘤细胞和MM细胞株,miR-21表达水平分别为1.9±0.8、6.5±4.9和35.1±36.2,而miR-30表达分别为13.6±1.8、7.2±6.3和4.5±1.9。结论骨髓微环境可调控miR-21和miR-30b的表达,miR-21起癌基因作用,而miR-30b起抑癌基因作用。
杨瑞芳陈丽娟李建勇李春溟许家仁吴雨洁陆化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微环境MIR-2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