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宇

作品数:77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固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专利
  • 2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电子电信
  • 22篇理学
  • 7篇机械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谐振腔
  • 16篇感器
  • 16篇传感
  • 16篇传感器
  • 14篇晶体
  • 14篇光子
  • 14篇光子晶体
  • 13篇探测器
  • 13篇激光
  • 12篇光学
  • 11篇探测器阵列
  • 11篇环形谐振腔
  • 11篇级联
  • 11篇光栅
  • 11篇波导
  • 10篇折射率
  • 8篇有效折射率
  • 8篇二维光子
  • 8篇二维光子晶体
  • 8篇干涉仪

机构

  • 77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捷伦科技有...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2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7篇李明宇
  • 36篇何建军
  • 23篇顾培夫
  • 16篇刘旭
  • 14篇厉以宇
  • 12篇刘勇
  • 9篇张锦龙
  • 8篇唐龙华
  • 8篇岳永恒
  • 6篇金磊
  • 5篇李洋
  • 5篇阎春生
  • 5篇于放
  • 5篇王颖
  • 4篇马欣
  • 3篇章岳光
  • 3篇林远芳
  • 3篇时尧成
  • 3篇秦丽
  • 3篇王磊

传媒

  • 9篇物理学报
  • 5篇光学仪器
  • 3篇光子学报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光学
  • 2篇中国光学学会...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中国光学学会...
  • 1篇2004年光...
  • 1篇全国第17次...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蚀刻衍射光栅的成像光谱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蚀刻衍射光栅的成像光谱仪。包括推扫式扫描的成像系统和主要集成有第一分光系统或者第二分光系统的集成芯片基板,输入光经成像系统成像为空间光后,空间光经第一分光系统分光输出,或者空间光依次经数字微镜阵列...
何建军杨旻岳李明宇
自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及教学实践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加深学生对光纤基础知识、光纤连接及测试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在"光通信及集成光电子技术模块实习"中设置了光纤链路测试实验,要求学生基于光纤、跳纤、尾纤、光纤端面处理工具、连接器、衰减器和熔接机等实验器材,通过机械对接、法兰及熔接方式自行构建光纤链路,并使用光时域反射计(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OTDR)进行测试,并对光纤端面质量、接续效果以及链路构建的合理性进行评估。2a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种"基于任务,边做边学"的自主式、探究式实验,学生不仅能掌握OTDR的使用要点、光纤的端面处理及接续方法,而且学生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林远芳李明宇阎春生时尧成王晓萍刘旭
关键词:光纤通信实验教学OTDR
光通信实习教学改革建议
2008年
光通信实习模块是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光通信方面的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扩大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根据企业的需求,探讨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实验工作平台。
李明宇阎春生胡海洋
二维光子晶体偏振分光镜被引量:2
2004年
简要介绍光栅为基板的用Si/SiO2膜系实现中心波长为1.5μm二维光子晶体全角度偏振分光镜的设计,此设计方法使二维光子晶体的制作简单。设计波长为1.37μm~1.76μm,理论上相对带宽为32.8%。利用二维光子晶体的带隙效应设计偏振分光镜,理论上是全角度偏振分光镜。
李明宇顾培夫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子带隙光栅
利用基于自动复形技术的二维光子晶体模型设计宽角度宽波长偏振分束器被引量:5
2005年
基于自动复形技术,在1·48—1·52μm的近红外波段设计了可以实现全角度偏振分束(TM模透过,TE模反射)的波状膜层二维光子晶体结构.从能带角度解释了全角度偏振分束的原理.波状膜层倾角θ和a-Si单层膜厚T分别可以在38°—49°和0·14—0·15μm的范围内变动,不影响全角度的偏振特性.对波状膜层进行了变形,针对波长1·28—1·31μm设计了宽角度偏振分束的箭羽型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对比两种结构的能带,阐明了二维光子晶体偏振分束器光线入射角范围的拓宽与能带结构变化的关系.能带计算全部采用平面波展开算法.
厉以宇顾培夫李明宇
关键词:二维光子晶体偏振分束器复形偏振特性TM模TE模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波导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波导传感器。包括输入波导阵列、自由传播区、自由传播区反射端面、镀在自由传播区反射端面的金属传感层、装被测物质的槽、输出波导阵列、探测器阵列和用于拦光的深刻蚀槽;输入波导阵列中的一根...
范世琦李明宇何建军
光子晶体中的能带结构及其光的传播被引量:6
2005年
能带结构的计算和光在周期结构中的传播是光子晶体的两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着重讨论了计算晶体能带结构的平面波展开法和分析光在周期性介质中传播的Flo-quet-Bloch理论。光子晶体中的电磁场可以用一系列的空间谐波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可以用能量传播方向或它的群速度方向来表示,因此表示光在光子晶体中传播的一个直观方法是利用波向量图。
顾培夫厉以宇李明宇黄弼勤艾曼灵刘旭
关键词:光子晶体
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囊藻毒素LR检测传感器被引量:7
2015年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可以特异性捕获微囊藻毒素LR的SPR传感芯片。然后,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最后,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溶液以及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溶液,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特异性等参数。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灵敏度很高,可实现微囊藻毒素LR的定量检测,动态测量达2.1×10^-9~1×10^-6 mol/L。另外,传感器对于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无明显信号响应,表明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能力。
何皓张涛姚佳李传宇周连群王毅李明宇黎海文董文飞
关键词:分子印迹膜微囊藻毒素LR
TiO_2纳米线阵列干涉传感器被引量:5
2014年
开发一种新型TiO2纳米线阵列干涉传感器。首先,通过水热合成法在F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纳米线阵列薄膜。然后,以此复合结构作为传感芯片,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薄膜干涉传感器。最后,以氯化钠水溶液为待测液体介质研究了该传感器对环境介质折射率的灵敏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1.333 5~1.360 4范围内的折射率有很好的响应。TM模式下,在0~3%与3~15%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浓度与该传感器的反射光强度分别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TE模式下,在0~3%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浓度与吸收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而波长基本不变;而在3~15%浓度范围内,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波长逐渐红移,氯化钠浓度与波长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杨洋何皓李秋顺史建国李明宇董文飞
关键词:折射率
聚合物薄膜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PSS多层薄膜,系统地研究在空气与水条件下这2种薄膜对共振光谱的影响,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其内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致密的PAH/PSS薄膜,WISPR分析仪(检测范围为500~1 000nm)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分别为11(约70nm,水)和45(约158nm,空气);每一双层PAH/PSS薄膜在水中所引起的波长移动远大于在空气中的波长移动.对于环境响应性比较强的PDDA/PSS薄膜,WISPR分析仪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为5(约128nm,水),在空气中即使双层数大于40,也有共振峰出现.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PDDA/PSS薄膜引起的共振峰在空气中交替出现,如共振峰分别在双层数4~11、19~26、29~40出现,而在双层数12~18、27~28、46~90处消失,这表明薄膜的增厚使光波导的共振模式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转变为横磁模的一阶模式与二阶模式.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聚合物膜的种类和结构可以有效改变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共振波长及共振模式.
李秋顺成荣张旭霖陈燕史建国李明宇于永江董文飞
关键词:自组装聚电解质波长调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