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敏

作品数:23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脓毒
  • 5篇休克
  • 5篇脓毒症
  • 4篇肾损
  • 4篇肾损伤
  • 4篇脓毒性
  • 4篇脓毒性休克
  • 4篇急性肾损
  • 4篇急性肾损伤
  • 2篇休克患者
  • 2篇肾脏
  • 2篇脓毒症患者
  • 2篇细胞
  • 2篇卡马西平
  • 2篇口腔速崩片
  • 2篇META分析
  • 2篇病理
  • 2篇病理生理
  • 2篇病理生理机制
  • 1篇单抗

机构

  • 23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23篇李敏
  • 10篇陈宇
  • 7篇董晨明
  • 5篇焦海胜
  • 3篇冯芳
  • 2篇张正馨
  • 2篇刘光耀
  • 2篇苏金龙
  • 2篇李斌
  • 2篇马永恒
  • 2篇李晓强
  • 2篇王建治
  • 2篇王成
  • 2篇卫晓晓
  • 2篇冯海明
  • 2篇张静
  • 1篇王俭勤
  • 1篇伍俊妍
  • 1篇王瑞
  • 1篇高峻

传媒

  • 5篇中华危重症医...
  • 4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药师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急性肾损伤早期预警模型联合血液灌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先导性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评价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警模型联合血液灌流(HP)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先导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12月入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本课题组前期自行创建的AKI早期预警模型,将AKI发生风险>30%定义为AKI高风险,纳入观察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灶寻找与处理、抗菌药物使用和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HP治疗,每日2.5 h,连续3 d。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及血肌酐(SCr)等基线资料;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及入ICU 24 h和72 h检测血白细胞介素-6(IL-6)、脂多糖(LPS)、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同时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最终共49例脓毒症患者纳入分析,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61.2%(30/49)〕;其中30例患者AKI发生风险>30%(为观察组),其余19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P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SCr基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μmol/L:112.2±34.4比93.4±13.0,P<0.05)。入ICU时,两组患者IL-6、LPS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随入ICU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入ICU 24 h时,两组患者IL-6、LPS和PCT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2 h时,观察组IL-6较对照组明显下降(ng/L:90.9±38.1比119.1±41.9,P<0.05),但两组LPS及PCT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9.77±2.76比12.47±3.8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比21.1%,P>0.05)。4
冯芳陈宇陈伟杨虎勇杨伟伟杜娟李敏
关键词:脓毒症血液灌流炎性介质
抗PD-1/PD-L1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组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抗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抗PD-1/PD-L1单抗治疗晚期NSCLC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8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4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PD-1/PD-L1单抗治疗的客观反映率(ORR)、1年总生存率(OSR)和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R)分别为22%[RD=0.22,95%CI(0.20,0.25),P<0.001],54%[RD=0.54,95%CI(0.46,0.63),P<0.001]和27%[RD=0.27,95%CI(0.20,0.33),P<0.001]。在安全性方面,抗PD-1/PD-L1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RD=0.61,95%CI(0.54,0.68),P<0.001],其中,3~5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RD=0.13,95%CI(0.10,0.15),P<0.001]。结论抗PD-1/PD-L1单抗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冯海明赵晔李敏蔺军平张建华马建兴敬涛王成李斌蒋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D-1META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网络的频率特异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系统性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网络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改变,并观察频率特异性FC模式。材料与方法经过严格质控,最终前瞻性纳入28例PD患者与34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整合来自模板的双侧小脑(Ⅳ~Ⅴ、Ⅵ、Ⅷ小叶)、黑质、基底节(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运动皮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共计36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组成PD特异性运动网络,使用常规低频(0.01~0.1 Hz)以及slow-3(0.073~0.198 Hz)、slow-4(0.027~0.073 Hz)、slow-5(0.01~0.027 Hz)子频段下的FC分别构建连边。经过基于网络的统计分析,探究频率特异性FC改变模式。使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观察异常FC与临床运动及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在常规低频下展现了广泛的FC减低。在P=0.01的连边阈值与P=0.05的子图阈值下,观察到包含22个ROI和29条连边的子图(P=0.017),其中网络间连接以丘脑-小脑-基底节为著,以及黑质-壳核、中央后回-小脑的连接。网络内连接主要集中于小脑双侧Ⅵ小叶间、双侧壳核间、双侧中央旁小叶与右侧中央后回。在P=0.05的连边与子图阈值下与常规低频对比,slow-4展现了更多的丘脑-基底节的FC改变。slow-5频段的特异连边主要集中在“小脑-黑质-基底节-丘脑”的网络间连接。slow-3频段未发现异常FC。常规低频下,丘脑-苍白球及壳核间FC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呈负相关(P_(corrected)=0.04及P_(corrected)<0.01)。结论PD患者表现了整合运动网络复杂且广泛的FC受损,并且具有频率特异性改变模式。包含“小脑黑质-基底节-丘脑-运动皮层”多环路的脑网络功能异常可能是PD运动障碍的神经病理学机�
张鹏飞程秀马来阳王瑞李敏杨婷莉郭睿卿陶家欢刘光耀张静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频率特异性
维生素C在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输注维生素C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CBM、CNKI电子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8月以来关于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318例。Meta分析结果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2,95%CI(0.48,1.38),Z=0.76,P=0.45]。漏斗图显示各研究间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静脉输注维生素C不能改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常雪妮李敏张正馨陈宇董晨明
关键词:维生素类脓毒症META分析
松潘乌头总碱对吗啡行为敏化及其依赖戒断症状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松潘乌头总碱(TAA)对吗啡行为敏化及其依赖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小鼠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d),连续7 d,建立吗啡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模型,观察TAA对行为敏化形成和表达的影响,恒量法和剂量递增法建立小鼠及大鼠吗啡依赖模型,观察TAA对吗啡依赖动物戒断症状的影响。结果 TAA(1.5~3.0 mg/kg)可抑制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形成和表达过程;对吗啡依赖动物戒断评分值、体重下降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TAA可阻止吗啡成瘾行为的形成,可改善吗啡依赖动物的戒断症状,TAA对吗啡依赖可能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李敏王建治刘秀花焦海胜
关键词:吗啡行为敏化戒断症状
卡马西平口腔速崩片处方筛选和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为了方便老人、儿童和吞咽困难的患者服药,提高卡马西平的生物利用度,优化处方制备卡马西平口腔速崩片(CBZ-ODT)。方法筛选恰当的崩解时间测定方法,以崩解时间和口感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实验选择最佳制备工艺及配方,并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对崩解时间影响大的成分的含量为变量进行三因素四水平的L16(43)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处方。结果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法,用乳糖作为填充剂,硬脂酸镁做为润滑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作为崩解剂,以崩解时间、硬度和口感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处方组合压制三批卡马西平口腔速崩片,片面光洁圆整,无斑点,经测试,崩解时间在(21±3)s。结论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法压片,工艺简单且能满足要求。采用崩解仪改良法测量崩解时间更为接近于人体口腔内的测定结果,所制备的卡马西平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间短,硬度适中,口感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苏金龙马永恒焦海胜李敏卫晓晓
关键词:卡马西平口腔速崩片崩解时间
卡马西平口腔速崩片的研制
苏金龙马永恒李敏焦海胜卫晓晓张鸿燕
该研究完成了卡马西平口腔速崩片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研究,并对其体内外速释效果及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较普通片剂吸收快,达峰时间提前,最大血药浓度高,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84%。该课题的创...
关键词: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后纵隔巨大节细胞神经瘤伴胸部脊柱侧凸1例
2018年
患者女,19岁。体检胸部X线透视发现左后纵隔靠脊柱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入院后完善X线胸片(图1A),胸部CT(图1B、C)及胸部MRI(图1D~G)检查。因肿瘤巨大,呈哑铃型凸向椎管及胸腔,邻近心脏及大血管,同时伴脊柱侧凸,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拟行分期手术治疗:一期手术由神经外科医师行椎管肿物切除术并椎管减压术,同期由骨科医师行脊柱畸形矫正术(图1H)。术中见T5—8节段椎管内不规则长条形巨大肿瘤,位于硬脊膜外,呈灰白灰红色,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硬脊膜表面受压变薄,被挤压至右侧。
冯海明蔺军平李敏张建平宋铁牛李斌王成
关键词:胸部X线透视脊柱侧凸节细胞神经瘤后纵隔椎管减压术周围组织粘连
松潘乌头总碱的抗炎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松潘乌头总碱(TAS)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致炎剂复制大鼠、小鼠炎症模型,检测其毛细血管通透性、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和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PGE)、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3.0、1.5mg.kg-1TAS对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与明胶诱发的多形核白细胞游走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0、1.0mg.kg-1TAS可使角叉菜胶致炎大鼠炎症组织中PGE、气囊灌洗液中MDA含量降低,同时提高血清SOD活性。结论:TAS的抗炎机制与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多形核白细胞游走与抑制炎症介质PGE的释放和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李敏李晓强焦海胜王建治
关键词:抗炎机制前列腺素E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应用最广的抗高血压药(包括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和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也应用于预防左心室肥大、
李文举李敏张伟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充血性心力衰竭抗高血压药左心室肥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