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致冠脉Cypher支架内反复血栓形成1例报告
- 2003年
- 李彤
- 关键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栓手术
- 心室电极金属轻微损坏致间歇性起搏一例
- 2007年
- 患者男性、5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后半年因头晕,ECG示间歇性心室起搏及感知异常,行手术探查证实为心室电极双极环路轻微损坏,引起过感知,造成起搏抑制。
- 曲海波李占全李彤李丽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室电极心脏起搏
- 同型半胱氨酸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同型半胱氨酸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多项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查阅现有文献,分析可能存在如下致病机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等。拮抗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目前还缺乏良好的措施,有必要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 石蕴琦张静生李彤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
- 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16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陈绯包晓岩李彤
- 关键词: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中毒后有机磷痛觉过敏
- PCI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PCI介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抚顺市中医院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3例,随机分为三组。肌氨肽苷治疗组34例;PCI介入治疗组:为35例患者;对照治疗组,为34例患者。PCI介入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观察三组症状缓解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和单一药物治疗组比较,PCI介入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单一药物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PCI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好,风险小,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陈敏李彤
- 关键词:心绞痛肌氨肽苷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延长导致双心室起搏抑制一例
- 2007年
- 患者男性、72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因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设置过长造成心房不应期感知,双心室起搏抑制,心力衰竭加重,经缩短PVARP后好转。提示行CRT时PVARP设置不易过长,以防影响双心室起搏的正常工作。
- 曲海波李占全李彤袁龙李丽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双心室起搏房室间期
- 急性呼吸困难B型利钠肽反向表现二例
- 2007年
- 石蕴琦李彤李占全袁龙张静生
- 关键词:B型利钠肽急性呼吸困难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肺源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呼吸困难肺陈旧性结核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72例心电图分析
- 2007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72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拓宽临床诊断思路,减少冠心病误诊率。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氯化钾、心得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正常者5例,左心室肥大伴劳损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室性早搏8例,心房颤动8例,前壁、下壁心肌梗塞各1例。原发性ST段改变17例,原发性T波倒置、低平26例,ST-T联合改变11例。氯化钾试验阳性者16例,心得安试验阳性者3例。72例患者中有19例为功能性ST-T改变。结论:心律失常、ST-T改变不应成为冠心病特异的诊断依据,无条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应除外其他疾病后,再慎重诊断冠心病,减少其误诊的发生,减少患者的负担。
- 石蕴琦李彤李占全张静生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心电描记术
- 镜像右位心成功置入双腔起搏器1例
- 2006年
- 石蕴琦李彤
- 关键词:镜像右位心双腔起搏器一过性意识丧失置入先天性右位心高血压病史
- 冠心病介入治疗伴冠状动脉穿孔治疗及临床预后
- 目的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伴冠状动脉穿孔的治疗策略,观察其近期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间行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伴冠状动脉穿孔14例,将穿孔类型分为二型,Ⅰ型穿孔:X光下造影剂流出呈非束状;Ⅱ型...
- 刘莉高阳李彤李占全张明袁龙金元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