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慧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STS视域下科普微博发展的困境解析
- 2014年
- 科普微博凭借微博的技术特性和优势实现自身功能,加速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对科学知识生产与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并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同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深入分析科普微博的发展现状则不难发现,微博的开放性与把关人缺失的矛盾、主体的利益需求性与微博知识共享性之间的矛盾、内容的科学专业性与读者的自主选择性之间的不一致阻碍了科普微博的发展。从STS的视角看,走出困境需要从提高微博技术、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和改变博客写作技巧等方面着手,使科普微博走出困境并蓬勃发展。
- 李天慧
- 关键词:STS
- 莱布尼茨论精神实体
- 2016年
-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对心灵的研究多从属于灵魂学说,主要有两个传统,一是柏拉图开创的理念论的灵魂学说,发展到中世纪由奥古斯丁继承;二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式论的灵魂学说,中世纪主要的继承者是阿奎那。莱布尼茨在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从调和的视角对心灵的能动性问题做出新的阐释,这对后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能动性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 李天慧
- 关键词:灵魂莱布尼茨
- 心灵的能动性与身心和谐——论莱布尼茨的心灵哲学被引量:1
- 2017年
- 莱布尼茨对心灵的理解散落在其哲学思想的各处,他在不同情况下给出心灵的三种界定,即心灵是理性的灵魂、心灵是"有花纹的大理石"和心灵是上帝的肖像,他从不同层面对心灵的界定展现其心灵内涵的丰富性。在他看来,心灵不同于其他单子的最重要的本性无疑是能动性,能动性是使心灵成为心灵的东西。而为了调和能动性与被动性的关系、更为了给和谐的秩序提供一种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莱布尼茨提出前定和谐思想,这也成为他阐释身心关系的基本路径。莱布尼茨对心灵的界定、对心灵能动性的阐释以及对身心前定和谐关系的理解,构成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的基本内容。
- 李天慧
- 关键词:莱布尼茨心灵身心关系前定和谐
- 论莱布尼茨的认知过程思想
- 2015年
- 莱布尼茨将认知看作是心灵特有的活动,心灵的认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灵的认知首先需要感觉作为一种"机缘"促发认知的开始。在感觉和内在注意的共同作用下,微知觉不断地影像化,同时天赋观念不断地以潜在转化为现实,微知觉便实现了对认知的建构。进而心灵通过反省和推理将天赋观念从自身中"抽引"出来,最后通过统觉对认知的整合才使整个认知过程得以完成。莱布尼茨虽然承认感觉作为认知机缘的必要性,但他也认为感觉是有限的,认知的缘起需要感觉和注意作为双重来源,并且整个认知活动都是心灵自身的内在活动。这体现了他作为理性主义者尝试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他的认知思想也充分体现了他为调和二者所作的努力。
- 李天慧
- 关键词:莱布尼茨心灵统觉
-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2017年
- 德性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其德性论以目的论为逻辑起点、以中庸为践行原则、以幸福为最终指向。德性是人的自然天赋,是一种品质,是过度与不及的中间,德性的生成和培养是在实现活动中完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借鉴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将德性的知识教育与习惯培养相结合,主体意愿与主体选择相结合,环境情境与榜样力量相结合,促进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 李天慧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养成思想政治教育
-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现实域:现实的个人、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现实的感性世界被引量:2
- 2017年
-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再次引起学界的重视,并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无论是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维度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还是从资本主义特殊运行规律的维度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首先都应明确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现实"为前提的,是对"现实"的探究。历史唯物主义对"现实"的探究就是对"现实的个人""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现实的感性世界"这三个现实域的探究。对这三个现实域本身进行廓清和澄明,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现实"前提,以期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供一个明晰的现实域作为前提性规定,断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 李天慧陈永盛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 哲学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对马克思一个命题的再思被引量:1
- 2017年
- 马克思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通过批判德国哲学的宁静孤寂和不切实际,宣称作为历史产儿的哲学应该面向世界,成为世界的哲学和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把这种对哲学的新理解和新要求概括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个命题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表达了马克思形成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化的活的灵魂"这种新理解和新要求,而且彰显了马克思对哲学精髓的把握,即哲学"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与时代现实相结合,解答时代的迫切问题,为人类解放"盗取天火"。
- 陈永盛李天慧
- 完满、存在与幸福——莱布尼茨完满概念的形而上学解读
- 2015年
- 完满是莱布尼茨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内涵经历了从形式论到程度论的演化过程。莱布尼茨从形而上学层面和道德层面区分了两种完满。形而上学的完满是"现实性或本质的程度",即是单子、单子间关系和可能世界存在之依据。道德的完满是指基于完满的量的规定性,上帝将之作为标准和原则运用于从无限多的可能世界中选择最好的世界。道德的完满概念既是保证上帝自由选择的内在基础,也是回答恶的相关问题的有力依据。而完满概念的最终指向是幸福,即人"永恒处在追寻新的完满的过程中"。完满概念是量的规定性与质的规定性的统一,成为莱布尼茨形而上学和自然神学的深层基础。
- 李天慧
- 关键词:莱布尼茨完满单子
- 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被引量:16
- 2017年
- 以文化人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在理论层面,以文化人思想包含了"文"的本质和功能、"人"的身份和"化人"的目标三个主要方面;在实践层面,以文化人依托于实践场域,通过文化去养化人、教化人和感化人。从情感共鸣到价值树立、再到行为矫正,以文化人的过程实现了文化的内生与外展的统一。从理论内涵和实践展开两个维度还原以文化人思想的全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观念、教育过程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 张润枝李天慧
- 关键词:以文化人
- 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的研究趋势及未来展望
- 2024年
- 莱布尼茨的心灵哲学思想蕴含在其以单子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之中,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国际莱布尼茨大会最新成果和过去十年国际莱布尼茨研究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莱布尼茨心灵哲学在知觉、统觉和身心关系等核心问题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呈现出研究问题愈加专题化、研究视角更多样化、与哲学其他分支不断交叉融合等研究趋势。但是,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研究仍存在文献挖掘不足、整体性阐释较弱、发展脉络梳理不够等问题,未来国内学界可以从梳理理论的发展脉络、着重阐释对德国古典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分析与中国汉学的互照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可能性,从更多维度凸显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 李天慧
- 关键词:莱布尼茨心灵哲学心灵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