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可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论《狮子王》、《王的男人》、《夜宴》对《哈姆莱特》的改写——以对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的改写为中心被引量:8
- 2009年
- 当代三部影视作品《狮子王》、《王的男人》和《夜宴》是基于弗洛伊德学说对《哈姆莱特》进行的改写,它们由弗洛伊德对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分析式阐释生发而成,旁证了弗洛伊德观点的影响力,并为我们重新考量弗洛伊德的哈姆莱特阐释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机会。
- 李大可
- 关键词: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狮子王》《夜宴》
- 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相关的几个问题
- 2013年
- 笔者向韩民族新闻社发去对莫言文学世界的简介是在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公布27分钟后。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出稿件,是受益于崔在风记者的先见之明,事先准备好了内容。幸运的是笔者的文字似乎与稍后看到的瑞典文学院发表的内容出入不大。由于发现不同新闻社所使用的措辞略有差异,因此感到在措辞差异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内容上的可疑之处,于是便直接访问了诺贝尔奖官网.
- 全炯俊李大可
-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文学世界诺贝尔奖新闻社获奖者措辞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刊物中的朝鲜声音被引量:1
- 2008年
-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大众文艺》等左翼文艺期刊对朝鲜左翼作家和"同伴者"作家的作品进行了部分翻译介绍,它们是两国左翼文学交流的踪迹,是两国现代文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李大可
- 关键词:左翼文学
- 朴柄泰与他的小说《故乡》被引量:1
- 2015年
- 一、朴柄泰其人
现在通往首尔的路到底是条什么样的路,我还不能立刻做出判断。只感到那些留在故乡的人们为了寸土而争吵不休时怒视着我的眼光,还有我审视自身的目光,在时不时地压迫着我的胸口。如今,故乡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牵挂了。甚至连常如在我身边一样给我勇气和力量的人,如今也被我抛在脑后了。然而,我从志浩叔的大儿子炳哲的脸上又看到了太洙哥的面孔。也许,那是我们家族的所有人都有的、从我的脸上也可看到的某种特质。
- 李大可
- 关键词:《故乡》小说所有人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80年代韩国的译介被引量:8
- 2013年
- 本文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80年代韩国的译介为论题,在对1980年代之前韩国的毛泽东接受史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力求通过对1980年代韩国文化语境和《讲话》编、译者在译著中所附"序言"、"题解"等说明性文字的分析解读,揭示该时期《讲话》译介行为的文化参与动机及意识形态干预潜能,并尝试发掘该译介行为的发生对于思考1970年代晚期以来的中国文化走向所具有的参照和启发意义。
- 李大可全炯俊
-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废都》分析与阐释被引量:2
- 2008年
- 长篇小说《废都》在发表时曾激起巨澜,其中非难多,肯定性评论少。无论非难还是肯定性评论,大抵上都轻视对作品整体的细密考察,犯有断章取义、过度阐释的错误。因此,有对之进行重新解读的必要。《废都》中有相互区分又相互关联的四个故事(官司、事业、性、写作),它们都是关于堕落和破灭的故事。现代化(贱民资本主义化)这一现实变化只允许顺应,不允许逃脱,而顺应则招致堕落的后果。《废都》所描写的正是这种堕落和破灭,以及伴随而来的自我意识上的苦痛。《废都》的性描写虽然是作为克服痛苦的契机出现的,但这里也有堕落的层面,所以,性的故事最终也归结为堕落和破灭。《废都》的结构原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韵律节奏。本文试图立足于个人的分析、阐释,对既往的主要论点进行再检讨,对《废都》进行文学上的再评价。
- 全炯俊李大可
- 关键词:废都庄之蝶自我意识性描写
- 现实主义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左派民族文学论中的功能
- 2016年
- 现实主义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进步文学阵营的主导话语理论,是民族文学论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与民众文学论、第三世界文学论共同构成了民族文学论。1970年代的现实主义论具有构建民族文学论的民众性、脱冷战意识形态性及《创作与批评》阵营身份三个主要功能。1980年代,民族文学论走向分化和激进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成为激进民族文学论者之现实主义论的重要参照。
- 李大可
- 关键词:现实主义民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