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护士
  • 2篇研究护士
  • 2篇正电子
  • 2篇正电子发射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受试者
  • 1篇单域抗体
  • 1篇电子凭证
  • 1篇断层成像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循环神经网络
  • 1篇医保
  • 1篇医院护士
  • 1篇诊疗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职业人
  • 1篇职业人格
  • 1篇神经网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李丹
  • 3篇杨志
  • 3篇刘晓红
  • 3篇朱华
  • 2篇江旻
  • 1篇陆宇晗
  • 1篇丁玥
  • 1篇陈威
  • 1篇王风
  • 1篇韩梅
  • 1篇赵敏
  • 1篇陈复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肿瘤综合治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临床试验中的受试者管理
肿瘤临床试验的飞速发展及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使肿瘤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管理成为重中之重.研究者对受试者的管理要做到:在受试者及家属充分知情、自愿同意前提下,在一切试验相关操作之前正确签署知情同意书.注意与研究协调员(Clin...
刘晓红江旻李丹
关键词:恶性肿瘤受试者过程控制
肿瘤专科医院临床研究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5
2021年
随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抗肿瘤新药和新治疗方案的相关临床研究逐渐得到重视。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不仅给肿瘤患者带来生存的机会,而且是肿瘤学科发展的关键。临床研究护士作为研究团队不可或缺的成员在肿瘤临床研究项目开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设置专职临床研究护士岗位,在评估岗位需求、细化岗位职责、合理配置人力、提供岗位培训及建立绩效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保障了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刘晓红陆宇晗马晓晓李丹
关键词:肿瘤
三联止吐治疗黑色素瘤患者因顺铂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患者使用阿瑞匹坦三联止吐方案治疗顺铂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收治的采用顺铂化疗的296例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阿瑞匹坦治疗的137例患者纳入阿瑞匹坦组,未使用阿瑞匹坦治疗的136例患者纳入常规治疗组,因费用问题化疗第一周期未使用阿瑞匹坦,第二周期开始使用阿瑞匹坦治疗的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瑞匹坦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无呕吐无解救治疗)为83. 9%(115/137),常规治疗组为22. 8%(31/136),阿瑞匹坦组高于常规治疗组。阿瑞匹坦组患者1~3级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需要胃复安解救者为15. 3%(21/137),低于常规治疗组;阿瑞匹坦组患者恶心情况也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患者联合使用阿瑞匹坦后,发生恶心呕吐明显下降,恶心降低2级和3级的分别为30. 4%(7/23)和8. 7%(2/23),呕吐降低2级和3级的分别为34. 8%(8/23)和17. 4%(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阿瑞匹坦是影响患者呕吐反应的最主要因素,阿瑞匹坦组患者无呕吐发生概率是常规治疗组的3. 71倍。常规治疗组中,性别和年龄不同患者的恶心、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阿瑞匹坦组患者便秘及乏力等不良反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阿瑞匹坦的止吐方案可较好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由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且不良反应小,患者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张扬陈威李丹赵敏
关键词:黑色素瘤顺铂恶心呕吐
肿瘤临床试验中的受试者管理
肿瘤临床试验的飞速发展及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使肿瘤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管理成为重中之重。研究者对受试者的管理要做到:一,在受试者及家属充分知情、自愿同意前提下,在一切试验相关操作之前正确签署知情同意书。二,要按时接待受试者常...
刘晓红江旻李丹
关键词:受试者研究护士肿瘤临床
构建肿瘤免疫治疗PD-L1靶向PET分子探针^68Ga-NOTA-WL12及生物学观察
2021年
目的构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靶向^68Ga-NOTA-WL12分子探针,观察其生物分布,评价可否用于检测肿瘤PD-L1表达。方法在60℃、pH 4.5条件下,以放射性核素^68Ga标记多肽分子NOTA-WL12,利用放射性薄层色谱扫描仪(Radio-TLC)测定反应产物标记率。以活化C18柱对原始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并获得终产物,分析其放射化学纯度。以0.9%生理盐水及5%人血白蛋白(HSA)分析该分子探针的体外稳定性,并以脂水分布实验观察其分布。向正常雌性昆明鼠体内注射1.11 MBq^68Ga-NOTA-WL12,分别于其后5、30、60、120及240 min观察其体内分布。建立PD-1配体(PD-L1)表达阳性CHO-hPD-L1肿瘤模型和PD-L1表达阴性MDA-MB-231肿瘤模型,以小动物PET/CT显像观察该分子探针在体分布代谢,评价其可否用于检测肿瘤病灶内PD-L1表达。对CHO-hPD-L1肿瘤模型鼠行共注射阻断实验,观察肿瘤病灶摄取。结果^68Ga-NOTA-WL12分子探针标记率>95%,放射化学纯度>98%,体外稳定性良好;生物分布观察及PET/CT显像显示其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肝肾存在非特异性摄取。注射后肿瘤病灶分子探针摄取先逐渐增高,后明显降低。结论^68Ga-NOTA-WL12体外稳定性良好,并能特异性地在小鼠模型PD-L1阳性肿瘤组织中浓聚。
蒋金泉李丹刘特立夏雷徐晓霞郭晓轶朱华杨志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分子探针技术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辐射防护知识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对于院内辐射基础知识和防护知识知晓现状,为今后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方法,对肿瘤专科医院的102名护士进行辐射防护知识调查。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调查对象对辐射的危害性(90.20%)、放射性的认识(92.16%)、辐射防护的目的 (93.14%)、意义(95.10%)以及对于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态度(98.04%)知晓率较高;对具体的防护原则、措施和操作等知晓程率较低,均在50%以下。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60分以上及格人数为45人,及格率为44.1%。其中30~39岁年龄段及格人数比例最高(60.87%),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比例最高(61.11%),本科及以上(55.26%)高于大专及以下(35.94%),科别中相关科室比例最高(72.22%),参加过培训比例(73.68%)高于未参加(37.3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6.00%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学习相关知识。结论护士对于辐射知识的知晓程度偏低。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和加强护士辐射相关知识教育,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陈复李丹
关键词:护士辐射防护
PET核素药物临床应用流程中质量控制要点的国内外对比——以^68Ga为例的系列质量控制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主要探讨^68Ga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核素药物临床应用流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包括放射性核素的质量控制、显像药物的质量控制、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放射性药品药典标准四个方面,并进行国内外相关情况的对比阐述,以期为我国PET核素药物临床应用中质量控制全流程标准的建立提供借鉴。
熊荷蕾韩梅李丹朱华杨志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I-124标记病毒受体结合域单域抗体的初步评价20
李丹丁缙刘特立王风孟祥溪杨志朱华
护士职业人格与沟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就护士职业人格及其与沟通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对护士职业人格相关研究的总结,为临床护士的选拔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资料。
李丹丁玥
关键词:护士职业人格沟通
医保电子凭证驱动的智能诊疗管理方法及系统
医保电子凭证驱动的智能诊疗管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身份认证;(2)智能导诊(3)诊断开具医嘱(4)医嘱解析:对医生开具的医嘱文本进行分词、词性标注、术语标准化、关键词提取预处理,构建融合双向长短时记忆循环...
田晓燕李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