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灏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冲电磁场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研究被引量:4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 (PEMFs)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hMSCs受频率 12Hz、场强 1.1mT的PEMFs刺激 8h/d ,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骨钙素、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 ,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核固红钙染色。结果 :脉冲电磁场作用后的细胞增殖能力提高 ,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提示细胞成熟 ,核固红钙染色、骨钙素、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 ,ALP活性增高。结论 :hMSCs经合理的PEMFs体外刺激后 ,细胞增殖加速 ,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 赵敏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秦辉单建林
-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成骨细胞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增龄变化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观测年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 ,hMSCs)体外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年龄人骨髓MSCs进行培养 ,保留贴壁细胞传代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检测其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低龄hMSCs较高龄hMSCs体外生长快、增殖期比例大、MTT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高。结论 h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能力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建立其参数可满足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临床应用中不同患者的要求。
- 朱灏许建中周强王序全秦辉赵敏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增殖成骨分化
- 微载体技术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实验
- 2005年
- 目的:以微载体技术成骨诱导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大量、快速获得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12/2003-08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成骨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作出生长曲线。分别于培养的第2,4,6,8,10,12,14d检测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普通成骨诱导方法进行对比。最后进行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骨钙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细胞的成骨细胞表型的表达。结果:微载体法接种24h后约87%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3d后生长加速,约10~11d后细胞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约15~20倍。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培养的第12天达最大值,并表达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微载体成骨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普通成骨诱导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载体可以成功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扩增,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量和质的需要。
- 单建林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
- 关键词:干细胞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
- 微载体技术体外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大量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MSCs)的方法 ,以满足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对细胞数量的需要。方法 :普通培养的第 3代人MSCs1× 10 7个及 0 5gCytodex3微载体 ,加入有 10 0ml培养基的搅拌生物反应器中培养 ,在前 6h ,每隔半小时以 40r/min的速度搅拌 2min ,以后连续搅拌。于培养的第 1、 3、 5、7、 9、 11d取样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最后进行细胞表面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 :接种 2 4h后 87%的MSCs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 ,3d后生长加速 ,约 8~ 9d后细胞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约 15~ 2 0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 ,所培养的MSCs均一的表达CD2 9和CD44 ,而CD3 4、CD45和HLA DR阴性。结论 :应用微载体技术可以大量、快速的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表面抗原特性不变 。
- 单建林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赵敏
- 关键词:微载体生物反应器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 不同年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观测年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 ,hMSCs)体外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年龄人骨髓MSCs进行培养 ,保留贴壁细胞传代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检测其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 (ALP)、诱导后骨钙素定量测定。结果 :低龄hMSCs较高龄hMSCs体外生长快、MTT、ALP及骨钙素浓度高。结论 :h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能力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 朱灏许建中周强王序全单建林赵敏秦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年龄细胞培养增殖成骨分化
- 应用脉冲电磁场刺激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应用脉冲电磁场 (PEMFs)刺激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MSCs)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PEMFs (1 2Hz、 1 1mT、 8h/d)刺激hMSCs体外培养 ,计算细胞的倍增时间 ,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放免法测定骨钙素的分泌情况和钙化结节VonKossa染色。结果 脉冲电磁场作用后的细胞增殖能力提高 ,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提示细胞成熟 ,VonKossa钙染色阳性 ,骨钙素的分泌活性增高。结论 hMSCs经合理的PEMFs体外刺激培养后 ,不仅能够大量扩增细胞 ,同时能够向成骨细胞转化 ,具有一定的成骨活性 。
- 赵敏许建中周强王序全秦辉单建林朱灏
-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成骨细胞细胞分化
- 两种构建方法对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4年
- 目的 比较普通的静置接种法和双相接种法在组织工程构建中的差异 ,探索更佳的体外构建策略。方法 采用静置接种法和双相接种法将不同浓度的羊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复合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通过相差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及MTT检测等 ,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使细胞在支架上较好的粘附、铺展、增殖 ,但单纯静置接种的接种细胞密度超过 2× 10 6 ml时上架细胞数不再增加、上架率低( <76%) ;双相接种法用于更高的接种密度 ,可明显提高细胞的上架率 ( ( 80 %)。结论 生物蛋白胶辅助的双相接种法可突破普通方法上架率低、即时上架细胞有限的瓶颈 ,不影响细胞的生长 。
- 秦辉许建中周强王序全罗飞赵敏朱灏
- 关键词:生物蛋白胶
- 离心管技术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离心管技术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细胞生物学特点 ,探讨该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取 3周龄兔关节软骨的表层软骨 ,经酶消化获得大量的软骨细胞 ,用离心管技术构建软骨组织。对培养 3周的组织工程软骨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3 H TdR掺入量等检查。结果 组织学显示软骨细胞位于陷窝 ,基质异染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 ,细胞内富含高尔基体 ,分泌囊泡和糖原颗粒 ,3 H TdR掺入显示软骨细胞DNA较正常软骨细胞明显增强。结论 离心管内软骨细胞的增殖较正常关节软骨增强。离心管技术可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
- 谢肇许建中解志杰罗飞单建林朱灏
- 关键词: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培养超微结构^3H-TDR掺入
- Bax、bcl-2在组织工程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03年
- 目的 比较分析离心管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细胞与正常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 2mRNA、蛋白表达的差别及意义。方法 取 8例离心管构建 3周的组织工程软骨做实验标本 ,以 6例 3周龄兔关节软骨作正常对照。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bax和bcl 2mRNA的表达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ax、bcl 2蛋白。结果 组织工程软骨和正常关节软骨细胞均表达bax和bcl 2mRNA ;组织工程软骨细胞bax和bcl 2mRNA的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差异显著 (P <0 .0 5 ) ;两组间bax/bcl 2的比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免疫组化检测到相应的bax与bcl 2蛋白表达。结论 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凋亡同样受到bax与bcl
- 谢肇许建中解志杰罗飞单建林朱灏秦辉赵敏
-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凋亡基因调控
- 微载体技术与普通方法成骨诱导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微载体法与普通培养瓶法成骨诱导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大量、快速获得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0在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在西南医院检查的15名健康自愿者骨髓组织进行梯度离心,采用普通培养法培养。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成骨诱导培养,分别于培养的第2,4,6,8,10,12,14天检测诱导培养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作出生长曲线,比较两种方法细胞增殖速度(收获细胞数除以接种细胞数,为细胞扩增倍数,以之除以培养天数为增殖速度)。结果:①微载体法成骨诱导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动力学并与普通法的比较:培养微载体法接种24h后约87%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3d后生长加速,10~11d后细胞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15~20倍,微载体法诱导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速度是普通培养法的3~5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微载体法成骨诱导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普通成骨诱导培养法比较:两种方法成骨诱导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培养的第12天达最大值。微载体成骨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普通成骨诱导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微载体技术可以成功地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更快地扩增,利于满足骨组织工程量和质的需要。
- 单建林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
-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干细胞细胞培养